分享

易中天:别和中国人比“吃”

 猴哥图书馆222 2017-12-11

吃,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世界上有比天更大的吗?没有。中国人既然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甚至“普天之下,莫非一吃”。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能够跳得出简简单单一个“吃”字。(ps:前方高能,汉语十级也不一定全听过)

首先,人就是“口”,叫人口。

人既然是口,谋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也就是“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叫吃什么饭。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就是吃瓦片儿。总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吃山,迟早坐吃山空

如果自己不谋生,靠积蓄过日子,就叫“吃老本”,粤语叫“食谷种”。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那就叫“坐吃山空”。老本吃完,或并无老本可吃,就只好“喝西北风”,粤语则叫“吊沙煲”。沙煲是用来煲饭吃的,居然吊了起来,显然是无米可炊,文雅的说法叫“悬磬”。

当然,最让人羡慕的还是“吃皇粮”。吃皇粮的人,捧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铁饭碗打不破,大锅饭不限量,可以放开肚皮吃,不怕“吃空心汤圆”。

铁饭碗(金饭碗)

最让人看不起的,则是“食拖鞋饭”。所谓“食拖鞋饭”,就是靠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女人出卖色相过日子。男子汉大丈夫,原本应该“养家糊口”的,居然堕落到“食拖鞋饭”,岂不可耻?

和“食拖鞋饭”相关的,是“卖生藕”和“吃豆腐”。“卖生藕”是广州话,意思是女人把自己白嫩的肉体当生藕卖;“吃豆腐”是上海话,意思是男人把女人白嫩的肉体当豆腐吃。前者指女人卖弄风情,后者指男人心怀不轨,但语气相对较轻,大体上属于性骚扰的擦边球,因此叫“吃豆腐”。

吃豆腐

豆腐白嫩,使人联想到女人的肉体;豆腐又是“素”的,意思是并无真正的性关系。所以,吃吃豆腐,在许多男人看来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碰到特别洁身自好的正派女人,也可能让他“吃耳光”,甚至让他“吃官司”。即便不会“吃官司”,一个钉子碰了回来,也是“吃瘪”,很没有面子。

不体面的还有“饭桶”。一个人没有什么用,是个“饭桶”,广州香港叫“食塞米”,北方叫“白吃饭”;受冤枉背黑锅,广州香港叫“食死猫”,北方叫“吃冤枉”;被老板或上司申斥,广州香港叫“食猫面”,上海叫“吃排头”;如果挨打,在上海就叫“吃生活”,而开车到路口过不去则叫“吃红灯”。红灯尚且可“吃”,还有什么吃不得?

其实,不但民间话语说“吃”,官方话语也说“吃”。比如孔子说《韶乐》之美,就说“三月而不知其肉味”;孟子说义利之辨,就说“熊掌与鱼不可兼得”;焦裕禄说创新的可贵,就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西汉初年,曾爆发了一场关于“汤武革命”是否合理合法的争论。道家的发言人黄生认为,商汤周武是以下犯上,是“弑”。儒家的发言人辕固生则认为是“受天之命”。主持讨论的汉景帝左右为难,完全无法表态。

肯定黄生,则高祖皇帝代秦而继天子位也不合法;肯定辕固生,则等于承认自己这个皇帝也可以由他人取而代之。最后只好宣布: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懂味道吧?意思是说讨论这个问题,犹如食有毒之马肝,还是绕过去算了。

汉景帝刘启

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学风浮躁叫“浅尝辄止”,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改变处境叫“苦尽甘来”。

此外,如吃苦、吃亏、吃不消、吃不准、吃的开、吃里扒外、吃不了兜着走、不吃那一套,以及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秀色可餐、食古不化等等,都是见怪不怪的说法。

吃里扒外常用来比喻贪腐

反正好事也好(吃小灶),坏事也罢(吃官司),有利也好(吃回扣),没利也罢(吃功夫),都能吃、可吃、该吃,即便什么都没吃到,也是吃,比如吃哑巴亏、吃闭门羹,看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食的文化,也没什么大错。

所以,别和中国人比“吃”,没工夫和你比,真比的话,你也比不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