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与黄金同价!这位大书法家,与董其昌齐名

 罗宋汤的味道 2017-12-11

在临邑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套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版的《来禽馆集》,共12册29卷,是大书法家邢侗的诗文集。邢侗,字子愿,号知吾,明“四大书法家”之首,与董其昌并称“北邢南董”。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邢侗生于临邑县万柳村(今邢柳行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天资聪颖,7岁能作剑拔弩张、气势恢宏的“擘窠”大书,13岁作楷书。

山东督学邹善看到他的楷书道:“此儿书法有前辈风,是天下才也!”于是,将他召至济南泺源书院读书,传为美谈。邢侗18岁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年)应诏进京,考中京闱举人。

明神宗万历二年,邢侗中进士,1575年任南宫知县。万历十一年监管三吴(今苏州、常州、湖州一带),后升任湖广参议。

邢侗为官颇有政声,他当知县时修葺学宫,周济贫民,平反冤狱,县境内“野无不耕之田,下无废学之士”,出现了大治的局面。老百姓对他十分感激,称他为“邢父”。

万历十四年(1586年),36岁的邢侗因为受到张居正案件株连被迫辞官。回到故里,邢侗买下临邑城东南隅的一片荒地,修了一座园林,取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来禽帖》的“来禽”两字,将书房命名为“来禽馆”。邢侗诗曰:买丝绣右军,分行种青李,总是爱来禽,帖与树俱尔。

在家闲居,使得邢侗的书法勇猛精进。他的书法成就,当时轰动大江南北,不仅有“北邢南董”之说,还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

万历三十九年(1611),神宗皇帝看到邢侗的字扇后,击节称善,并让宫中女史学习。邢司马玠至高丽,有李状元妻,托致书子愿,愿为弟子,自恨身为女子,不能入中国。朱宗伯出使,从人适携邢书二幅,购之黄金同价。琉球使者入贡,愿多住些天,买到邢书才去。

邢侗《来禽馆集》 残本

除临池之外,邢侗最大的贡献是刻了《来禽馆帖》。邢侗以弘扬王羲之的书法为己任,对传世的王羲之作品,进行了十分细致的鉴别和评价,其集录和评鉴,至今仍是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他亲自遴选镌刻的《来禽馆帖》,成为传世名帖之一。

邢侗亦工画。他善写山水、拳石莎草、长松修竹,笔墨古秀烟润,清疏淡雅,拙朴奇绝,概括简练,虽不以绘画为长,不过略以自适,却也落落大方。他“三笔五笔得其神”的立论,在理论上开了“八大山人”之先河。

邢侗晚岁写出自己特色之作,多为信札,流传不广,故社会影响不大;加之身处穷乡僻壤,又不多同外界接触,故其影响远不如其他书家。然明四家“邢、张、米、董”,从书艺气象上看,其他三家皆不逮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