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雪画学习之雪地皴

 王军d84oxnvjgt 2017-12-11

4月14日晚,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中国传统冰雪画技法赏析课,让大家开阔了眼界,也由此知晓一千年来冰雪画的画法。原来古人的冰雪画只能画出雪意,却很难画出雪的厚度,不是古人不想追求,而是追求不来。而我所看到的赵老师冰雪画中表现雪的厚度的雪地皴,竟是前人所未有的画法。当时心里还疑惑,这雪地皴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在4月18日晚的教学中,我才得知,这雪地皴就是赵老师在东北生活长达16年,长期深刻观察、独创出来的画法。边听讲解,边看着老师在上节课六棵树的四尺斗方上挥洒自如地演示。真的很神奇,雪地皴落笔哪里,哪里就有了雪的厚度。于是,树根插进了雪窝,石头上盖满厚雪,隐约有块块大小不一淡褐色的石面裸露在外,就这样,一片有起有落、背掩树林的雪坡赫然纸上。只管随着老师的笔触,游走目光和思绪,不由心叹赵老师的生花妙笔和独创思维。

老师又另用一张纸,专门讲解了石头和雪地皴的画法,并要大家多练,练到能挥洒自如为止。接着又继续完成之前的教学,画中部和远处的雪地皴及同样遵循123法则、轮廓模糊点的六棵树。至此,两次教学,树、石、雪地皴完美的结合,已初显整幅画的大部。这也是老师分步组合教学的经验,让大家不单单练个体,而是在练完个体后,能将个体有机地组合到画幅中,让自己一步步验证这样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对未来充满期盼与学习的愿望,让学习的过程不再只是单调的重复,不再心中无度。当最终实现自己独立组合完成一幅画的那一日,能回望自己走过的历程,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原来绘画也可以如此简单、快乐、有趣。看着一张四尺斗方上所剩不多的空间,不禁向往,该是怎样的云和水才能驻留其间呢?

一直跟随听完老师今晚的课程,转至微信教学群讨论,同学们纷纷提问,对如何调墨、如何蘸水和墨、如何下笔,感觉不甚明了,甚至茫无头绪。我也有同感。但想想,老师独创的前无古人的雪地皴画法,又岂是我等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这么一想,反倒不着急了。班主任上传了雪地皴小视频,赵老师又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让同学们躁动的心总算安放了下来。只待第二天慢慢练来。有下手快的同学,当天晚上就交了作业,实在让我钦佩其勤奋好学的态度。19日周三晚上,我按老师说的要点开始练习雪地皴。虽然说明白步骤,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顺畅。不是清水多了,就是墨淡了,要不就是入笔没有掌握好虚入的角度,要不就是调好一次画不了两次就没墨了,只能偶尔画出几个像点样子的。看起来简单的一个小燕飞,实在是不容小觑。好在放平心态的我并不着急,就这么慢慢画,慢慢想,画了近三张四尺斗方。

李老师像是知道大家遇到的难题,在班群里专门对雪地皴画法又进行了讲解,并配有每一步的小视频,供大家仔细对照揣摩。按老师说的,我又试了试,感觉比之前的效果好多了。把新画的雪地皴拍下来,先发到班里后院,让同学们看看我画的对不对。刘松利副班长鼓励我说画的不错,路子对了。之后又发到班里,只等第二天早晨班主任点评。

今天发的作业格外多,同学们面对雪地皴这个难题,都想让李老师点评,看方法对不对。我从头到尾,把每位同学的作业和李老师的点评都看了听了,对照学习,感觉很有收获。我是昨晚交的作业,放在后面点评。没想到李老师点评我画的雪地皴说练的特别特别好,刚开始练就画这么好,很棒。还用红笔勾了四个,让以后就参照这几个练。并要我注意小燕子的根部还要再宽大一些。老师的点评,进一步印证了我对雪地皴画法的认知。虽然只是刚找到感觉,离熟练相距甚远,甚至还没有与树与石组合起来的能力,但按老师说的,只要放平心态,认真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与收获。相信,只要跟随老师的脚步,在学习冰雪画的这段时光里,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喜悦,梦想一定会迎来实现的那一日。

4月22日,按照李老师美篇示范,进行雪地皴单项练习,雪包和土坡。23日李老师点评,说雪地皴形特别漂亮,还要注意一下调墨,再让它自然一点。有个别的下面一溜黑、上面一溜白,有界线,不要让它有界线,就这么练习。下一步,多练习,力争熟练掌握,争取早点组合到画面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