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的路上看到的风景。

观音峡位于丽江坝子三大关隘的“玉龙关”关口处的七河乡,距离丽江十七公里,是古代茶马古道滇藏线通过丽江入藏的惟一关口和军事要塞。丽江土司木老爷曾在此设有海关和兵营。公元一六三九年元月二十五日,徐霞客应木氏土司的邀请由此入关,并留下了“坞盘水曲,田畴环焉……为‘丽江第一钥匙’”的赞美之词,观音峡才有了“丽江第一景”美誉。

老远就看到牌坊式的景区大门,上书“茶马古道”四个大字, 两边的对联是“漫漫雄关邱塘道”和“悠悠茶马滇藏情”。不禁使人联想到马帮在古道上结队而行的情景,脑海里闪现出历史上这里不知道会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丽江观音峡是一个以山水、峡谷、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为基础,以茶马古街,纳西村落、民俗、宗教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

悠悠茶马滇藏情”,是丽江观音峡的写照,可谓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第一个险关要塞,徐霞客当年由此进入丽江,把邱塘关形容 为“丽郡锁钥”,进入这道“丽郡锁钥”,就进入了丽江之门,进了这个门才算从正门来到了丽江。

丽江地处通往滇藏、怒江、巴蜀主要之路,从地理位置看在滇川过渡地带的重要位置,成为滇藏贸易往来的最大的中转站和集散地,而七河邱塘关又地处“丽郡之锁钥”的关隘要塞通道,往来马帮商贾汇集于此。所以当年木王爷在这里建了庄园,镇关守险,是为“木家别院”。

丽江自古以来就是川滇藏三省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通道。由于语言气候文化差异等因素,丽江成为了茶马重镇。而观音峡正处于鹤庆与丽江的交接处,且山高谷深,为北上入丽江的通道,历史上记载,马帮也把它称之为茶马古道“第一险”。

观音峡景区主要由黄龙潭、茶马文化区、峡谷景观区几大部分组成,景区内主要景点由良马桥、滇藏茶楼、黄龙泉瀑布、观音峡瀑布、霞客亭、天香塔和木家别院等看点。


湖水清澈如明镜,山色倒影堪称奇。


进入景区第一眼就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观音峡景区由黄龙潭和观音峡两片区域组成,由385米的隧道相连接,之间有电动小火车往返。景区内山水、湖泊、峡谷、森林和瀑布一应俱全,自然风光优美。此外还有古朴的纳西村落、茶马古道遗迹、宗教寺庙等人文景观,走进风情浓郁的观音峡,仿佛回到了那个茶马互易的年代。


景区入口处,门票80元,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


入口处背面
开始进入景区游览



过了这座良马桥,便来到了木家别院。

在桥上观赏河岸的旖旎风光。


这古朴别致的“木家别院”是当年木土司在茶马古道上设立的查税所,建筑为典型的纳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结构,让人不由得想起马帮的辉煌。依山而建,桥水相连,精美的六合门,宽敞的天井,白墙画壁,宽敞而明亮的前廊,银制器具,竹菊梅兰,庭院盆景,东巴八格图形,天然山水和人为之作,无不体现纳西族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独到的审美观。





天井铺地是木家别院的又一景观,用鹅卵石、瓦片、角砖铺成各种图案,有:四福闹寿、九龙戏珠、暗八仙女,还有东巴八格图形等,古意盎然。

“忠孝节义”牌匾

室内陈设











纳西东巴文

东巴文是我国纳西族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基本上属于象形文字,相传产生于1000多年前。东巴教是我国纳西族中信奉的一种宗教,信仰多神,巫师称东巴,经书称东巴经。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人们以某种自然物的图形作为本民族的保护神和标志。纳西人的图腾除狮虎外还有青蛙,这自然使人想到人类与神的传说。

木家别院后是一条古街


沿街分布着许多古旧作坊和店铺,有木匠铺、皮匠铺、铜铁铺、银铺、客栈、酒馆等,原生态风情浓郁,依稀可辨当年马帮经过的热闹场面。



纳西图腾柱








我们在七河街的这家吃的便饭,每位15元。

山上的游步道

图腾柱和送子观音


纳西人的图腾除狮虎外还有青蛙


码头走廊里有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纳西族老太太在那聊天,与她们搭话,居然为我们来了一段歌舞表演,原来她们是景区为招揽游客而请来的。





与游客互动



沿石板路登上小山坡,看到亭子边有一石雕人像,这是为纪念明代大旅行家兼地理学家徐霞客而建造的“霞客亭”和他的石雕像。这里其实就是当年徐霞客从大理、鹤庆北上进入丽江坝子的唯一入关口,《徐霞客游记》中做了详尽的记载,写下了“此山真丽之锁钥也” 的壮美篇章。 >


徐霞客雕像





一片绿树丛中,幽静而自然,蜿蜒的石板小路就在池塘边,走到一座不起眼的普通木桥前,桥头的石碑却使人很惊异,原来这是贺老总曾经屹立于上的“红军桥”。历史上的1936年4月24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方面军的战士,从黄龙潭湖边行军经过,从山上砍来粟树搭建起一座便桥,在这里翻越西关。行走在队末的战士们还专门伐木修好了被压损的木桥。为了纪念,当地老百姓们便把这座桥命名为“红军桥”。




黄龙潭湖



这儿的环境极其幽静清新,秀色可餐,令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