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今年十月份河南南阳市某中学举行了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学校工作人员称,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
这一事件同样引来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对于家长们来说,“是否应该让孩子使用手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困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一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社交方式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如今是一个基于“屏幕社交”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看起来最坏的时代。
三好网华育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施文辉老师认为,凡事皆有两面性,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并非只有负面,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正确与孩子交流、引导。
身为父母,首先应该理性地应对屏幕社交时代。现如今,科技早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家长应具备敏锐的前瞻性,为孩子的成长提前规划,引导孩子了解、学习各种科技产品。
其次,家长要对孩子进行互动引导,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边玩边学。这里要强调的一个概念是“互动引导”,就像辅导学习时,一般的大学生家教往往会把答案直接演算出来,学生会觉得如释重负;而有经验的老师则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逐步解答出来,达到让学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两种做法对孩子知识体系构建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最后,要与孩子约法三章。使用手机的时间、内容都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并约法三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家长都有非常合理且利于试行的办法,总体来说,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提前做好交流沟通是根本。健康使用手机的关键是家长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平衡学习与娱乐,平衡屏幕前的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
现代家长越来越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从小通过父母的教育所得。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在教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重担更多是压在家长的肩头。
家长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教育,然而大多数家长没有专业的教育背景,怎么来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呢?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获取已经没有了鸿沟,每一位家长都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想要的教育资讯和先进的教育方法,通过移动载体,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国内的优秀教育模式,还可以了解国外的新兴教育模式和发展趋势。
在这样便利的条件下,家长要积极的充实自己,汲取科技知识,试着去玩孩子们正在玩的东西,试着去听孩子们正在讨论的问题,试着去做孩子们正在做的事情,帮助他们梳理和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模式。
只有在家,在最懂孩子的家长这里,孩子们才能得到最好的个性化培养。

几十个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具有共性,却又是多个独立的个体。现在的孩子都非常有个性,而大班化教育很难实现个性化教育,不能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情况而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
而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但大部分家长缺乏教育专业知识有时候意见难免有些偏颇。
因此,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与老师间教育经验的相互补充和启发,家长与老师的互相理解与沟通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相互促进,教师、家长要及时互通信息,真正建立家庭、学校、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命运共同体”。
有了手机等移动设备,家长与老师的交流更加便捷,这种新型“桥梁”不仅降低了交流的难度,缩短了存在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时空距离,还满足了不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有助于家长与老师形成合力,实现共同教育孩子这一目标,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今,屏幕技术的使用已经深入课堂,而不只是简单的软件游戏。相对于只有教师在教室里讲课,有了手机、平板、电脑后,不仅方便了孩子和老师,还让教学更有效果、更有意义。孩子可以扩展所有的感官,自信地表达自己,开始主动学习,有效地和老师互动,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这些技术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改变教育的形式只是时间问题,家长肩负着孩子学习和教育的责任,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了解线上科技和屏幕教学,学会在屏幕社交时代正确的与孩子交流已经成为新一代父母刻不容缓的功课!
以上部分内容节选自教育著作《屏幕社交时代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本书阐述了屏幕社交时代下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以及家庭教育的真正理念,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