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狼殿(五十一):英雄

 rgbls 2017-12-11

上期说到,王恭于隆安元年(397)以清君侧为名,两次挑起内战,上游的桓玄、杨佺期、殷仲堪趁机加入战局,天师道教主孙泰也借此机会在三吴地区兴风作浪。隆安二年(398)秋季,司马元显略施小计,嗾使刘牢之杀死王恭,利用离间计迫使桓玄、杨佺期、殷仲堪退兵,并于同年冬季诱使孙泰到京师,将其诛杀于闹市之中。

隆安三年(399)四月,十八岁的司马元显策划了一起宫廷政变,迫使其父司马道子让出相权,成为东晋帝国权势最盛的人物。这个毛头小子当初不费吹灰之力,略施小计就灭了王恭,可见其人并非泛泛之辈。由于手段上的些许相似,当时有的人认为他有晋明帝司马绍的风范,但他司马元显这一点萤火之光,岂能与明帝的日月之辉相提并论。司马绍爱惜民力,而司马元显奢侈无度,热衷于搜刮民脂民膏,刚刚夺取相权就迫不及待地对老百姓敲骨吸髓,致使怨声载道。逃亡途中的孙恩趁机卷土重来,秘密潜回三吴,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集结了几十万人。

孙恩出身于低级士族,做过谢家的门客,祖上是八王之乱期间依附于赵王司马伦的孙秀。此人极其凶残,起兵之后自称征东将军,称教徒为“长生人”,厉行恐怖政策,逼迫地方官充当属官,因不愿意依附天师道暴动而被处死的地方官多达十之七八。为了强化恐怖效果,他把一些地方官剁成了肉酱,强迫他们的妻儿食尸,谁敢拒绝就大卸八块。

发生动乱的时候,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就在会稽郡,夫婿王凝之当时是会稽郡长官。暴乱四起之际,王凝之既不设防,也不征兵,天天磕头念咒,说已经请来了十万鬼兵,必然能击败贼寇。天师道教众攻城之日,王凝之的迷梦破灭,被敌军擒杀。谢道韫临危不乱,拔刀出府,砍杀了敌军数人才被擒获。孙恩被她的勇气所慑,网开一面,保全了她的性命,但这只是个特例。当时,琅琊王家大不如前,颍川庾家门庭凋落,龙亢桓家主要集中在上游,太原王家集中在京师,唯有陈郡谢家多数居住在三吴地区。所以孙恩暴动期间,以陈郡谢家受到的的冲击最大,许多子弟惨遭屠戮。

孙恩对官吏残虐,对百姓也极为刻毒,他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终结旧世界的旗号,率领天师道教众如同铺天盖地的飞蝗一般肆虐无忌,每到一个地方就抢掠财物、焚毁房屋、填堵水井,胁迫民众加入。有的老百姓以孩子还小、不便行军为由,拒绝加入,他就把孩子们杀死或者扔到水井里,说这是送孩子们去天堂仙境。因为他的凶残,东晋境内最为富庶的三吴很快就成了一片惨不忍睹的焦土。

在三吴地区站稳脚跟之后,孙恩给晋安帝送去了一道奏章,历数司马元显的罪状,请朝廷杀掉他谢罪。司马元显大怒,命令谢琰和刘牢之向三吴地区挺进,务必消灭孙恩。

王恭死后,刘牢之接替其职,他出身于下级士族,却掌控着直接关系到朝廷安危的藩镇,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谢琰出身尊贵,参加过淝水之战,在北府兵当中的声望比较高,司马元显安排他和刘牢之共同负责平乱事务,就是为了让他给刘牢之压场。

孙恩人多势众,然而不熟阵仗。谢琰和刘牢之进入三吴地区之后,几乎是以平推的气势高歌猛进。孙恩看到形势不利,率领教众游而不战,向东海上的一个小岛撤退,谢、刘因此一边搜索敌军行踪,一边穷追猛打,随同刘牢之一同出战的刘裕,就是在一次搜索行动中碰巧遇到了敌军,上演了那一幕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骑当千事件。

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谢、刘的所作所为与孙恩并没有区别,同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孙恩裹挟几十万人,依靠的是蒙蔽性的宗教手段和血腥的恐怖政策,如果谢、刘秋毫不犯,纪律严明,未尝不能瓦解敌军,然而很可惜,与暴徒相差无几的他们硬是把无辜的老百姓赶到了孙恩的阵营。作为东晋朝廷的钱库与粮仓,三吴一乱,朝廷很快就出现了财政危机,连俸禄也发不起。即使在这样的形势下,司马元显也不忘搜刮,掘地三尺,大发横财,个人私产远远超过国库。

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大兵刘裕,就是在这时候一览无遗地看到了东晋帝国的溃烂与堕落。从他当政之后推行的一系列厚待民生的政策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哀鸿遍野的时代里,他的心情是愤怒而悲怆的。硝烟弥漫的天空里,命运之神正在把扫荡污垢的任务缓缓放到他的肩头,但这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在未来将成为主角。

下游火热,上游水深。

这一年(399)的荆州暴雨不绝,洪流泛滥,万箭齐发一般的雨水冲刷着三张狐疑不决的脸。自从回到荆州,三张脸上的表情就没有变过。

杨佺期忧惧桓玄突然发难,回到大本营之后与殷仲堪结成了儿女亲家,数次打算联殷灭桓,先下手为强;殷仲堪想除桓,又怕到头来受制于殷,首鼠两端;桓玄担心杨、殷联手,奏请扩大辖区;朝廷企图坐收渔人之利,火上浇油,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矛盾终于激化了。本年十二月,杨佺期按捺不住,再次邀殷击桓,殷则再一次苦苦劝阻。杨佺期独力难成事,又猜不透殷的真实用意,只能按兵不动。桓玄却在这时候出手了,突然出兵袭击殷仲堪。殷仲堪随即扣留了桓玄的宗族,让他们写了一封文辞凄苦的书信,意图以亲情迫使桓玄退兵。书信送达之日,桓玄一声冷笑,“殷仲堪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我的家人一定不会有什么事。”

如桓玄所料,殷仲堪果然不敢下手,眼见书信毫无用处,他急忙向杨佺期求援。鉴于殷仲堪的大本营缺乏粮草,杨佺期邀请他先率军到襄阳会师,再图破敌之策。殷仲堪担心自己的部众被亲家公趁机吞并,谎称刚刚征调了一批粮草,军资充裕。杨佺期信以为真,会师之日发现受骗,当场怒骂,“这一下我们输定了!”一气之下,他连殷仲堪的面都没有见,当天就向敌军发起猛攻。桓玄率军后撤,以避敌锋芒,坚守不出,第二天才发起攻击,击斩杨佺期,趁着新胜之势一举击溃殷仲堪,处死了这个始终犹豫不决的老好人,占领了荆州。

隆安四年(400)春季,作为一种安抚性的手段,朝廷把江州交给桓玄掌管。从桓冲去世之后被分割开的荆、江二州再次恢复了一体化的局面。

站在桓玄的立场上,好像桓家复兴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门阀政治似乎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事实上,桓家终究是不可能卷土重来了,门阀政治也不再有扭转乾坤的可能,桓家暂时的复兴只是门阀政治的回光复照。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东海的一座无名小岛上,一身妖气的孙恩正在透过海上的云雾遥望三吴。自从去年逃到岛上,他已经在这里蛰伏了大半年。过去的大半年里,他一直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打探着大陆上的形势变动。陆续传回的消息有好有坏,坏消息是官军依然盘踞在三吴,好消息是凶悍的刘牢之回到了京口,目前镇守三吴的是谢琰。

谢琰才智平平,因为跟着谢玄参加过淝水之战,而误打误撞地捞到了一些名气。仰仗刘牢之出力赶走孙恩之后,他既不安抚民众,也不加强防御,部将建议他不可掉以轻心,他却大言不惭地说,连苻坚都不是我对手,孙恩不过是个小毛贼,算得了什么?他要是敢上岸来,那就是自找死路。

英雄 来自阅过边界 07:07

五月下旬,孙恩率军登陆,兵临会稽城下,谢琰自以为是韩信再世,连早饭也不吃就跨上战马出战,说等我消灭了孙恩再回来吃饭。结果,晋军在当天的激战中惨败,谢琰死于乱军之中,地方官唯恐当地百姓被孙恩裹挟,抱着“宁赠阎王,不予孙恩”的原则,下令屠杀数千人。

接到谢琰战死的消息,朝廷急忙抽调部分北府兵驰援三吴。从六月到十月,三吴地区兵连祸结,遍地白骨,处处狼烟,即使有骁勇善战的北府兵出场,也压不住孙恩的嚣张气焰。十一月,刘牢之亲自提兵进入三吴,率领刘裕等北府兵将领发起猛攻,孙恩被迫逃回海岛。

为了防止孙恩再次窜入三吴,刘牢之在长江入海口构筑了一个三角形的防御区,他亲自驻守上虞(浙江上虞),命令刘裕驻守在句章(宁波鄞州)、袁山松(袁乔的孙子)驻守沪渎(上海青浦)。

每次孙恩从岛上发起袭扰,位于防御三角前端的句章总是率先承受压力。这里只是一座小城,刘牢之分配给刘裕的兵力只有几百人,每次迎战,刘裕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硬是凭借小城弱兵一次次打退来犯之敌。更为难得的是,刘裕很重视军纪,严禁士兵欺压百姓。在那个官兵和匪徒没有什么区别的时代,他能有保民意识,怎么夸奖也不为过。


隆安五年(401)二月,孙恩大举猛攻句章,刘牢之亲自率军来援,但在他到来之前,孙恩就被只有几百个兵的刘裕打退了。

三月,孙恩改变进军方向,直扑海盐(浙江海盐),刘裕抢先一步抵达,在海盐旧城的基础上兴建了防御堡垒。孙恩兵力庞大,而海盐守军兵力薄弱,如果孙恩发动围攻,海盐将岌岌可危。为此,刘裕挑选了几百个身手矫捷的士兵,组建了一支敢死队,趁敌军刚刚来到城下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发起强袭,给了孙恩一个下马威。随后的几天里,彼此又交手几个回合,虽然刘裕次次胜利,但孙恩渐渐摸清了他的兵力。刘裕知道底细暴露,在一个黑漆漆的夜里装出撤退的假象,次日,孙恩中计,命令主力全部离开舰船,从容登陆,刘裕突然率军猛攻,将敌军杀得落花流水。

经此一役,孙恩不敢再觊觎海盐,率兵走海路转攻沪渎,刘裕在海岸线上沿途跟踪,穷追不舍。临出发时,海盐长官组织了一支义勇军,请求担任前锋,刘裕认为他们缺乏实战经验,一旦失败,必然会冲垮后军,但对方固执己见。无可奈何之下,刘裕只好自任后援。行军的第二天,孙恩忽然上岸反扑,前锋溃退,刘裕所率的后军遭到冲击,伤亡殆尽。生死存亡的关头,刘裕急中生智,命令残部不要急着逃走,停下来剥下死者身上的衣服,以示从容不迫。孙恩再次中计,以为敌军还有后援,匆忙率军离开战场。刘裕兵行险招,保住了性命,但也无力继续追击。

五月,孙恩攻克沪渎,阵斩守将,杀伤晋军四千多人。此时的北府兵主力在三吴地区,攻占沪渎之后,孙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不再与北府兵在三吴纠缠,挥师北上,直捣建康。刘牢之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率领主力往回跑,命令刘裕火速回救京城。

刘牢之的意图,是打算在半路上截击敌军,但是当他赶到截击地点的时候,孙恩早就过去了。幸好,星夜兼程行军的刘裕在丹徒追上了孙恩。

丹徒民风彪悍,老百姓胆子大,孙恩和刘裕即将开战的时候,他们不但不躲避,反而在战场外观战。

刘裕的兵力不足千人,因急于行军而成强弩之末,被挡在低地;孙恩的兵力多达十几万,事先占据了高地,士气旺盛。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都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但刘裕偏偏有逆转乾坤的能力。

或许,在孙恩的设想中,刘裕一看眼前这么多人,恐怕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能被动挨打。然而,刘裕居然先出手了,像不怕死一样发动了仰攻。在场外观战的当地老百姓当天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刘裕拼命打,一口气冲到了山头上;孙恩拼命逃,一口气逃到了船上。

当然,现实不会如此简单,刘裕肯定是利用技巧,而不是用蛮力打赢了这一仗。可是历史记载就那么几句话,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就如同他那惊鸿一现而众说纷纭的却月大阵。

说到刘裕,我们马上会想到“金戈铁马”这四个字。刘裕能打,众所周知,从他出场到现在,几乎战必胜攻必取,唯一的一次失败还是因为被友军拖了后腿——严格来说,那也不算失败。如此动乱的时代里,横空出世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人,有时候琢磨一下,甚至让人产生唯心主义的联想——莫非是老天看不下去世间的动乱,所以派来这么一个人来收拾乱局吗?

孙恩在丹徒登陆的目的,是为了经由陆路奔袭建康,顺道劫掠粮草,被刘裕迎头痛击之后,他不敢再下船,只好改走水路,避开没有水师的刘裕。很不巧,往年势力强劲的太平洋季风在这一年的六月一反常态,在海边兜兜转转,迟迟不能向内陆挺进,逆风而行的孙恩走了好多天才抵达建康附近。他原想纵火焚烧京城,但更不巧的是,他刚刚抵达建康附近,太平洋季风也到了,江南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根本没有纵火成功的可能。

司马元显出城打了几仗,每一次都是惨败而归。就在这时候,刘牢之所率的北府兵主力到了,司马尚之所率的豫州兵也来到了建康。孙恩军资用尽,不敢硬拼,于是起锚离开,经海路北上扑向郁州(江苏灌云附近),并攻占了广陵,犯下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屠杀暴行。

由于刘裕的出色表现,朝廷任命他为下邳太守,专门负责灭贼事务。抵达郁州之后,刘裕连战连捷,孙恩节节败退,走海路仓皇南逃,刘裕在海岸线上紧追不放,一有接战的机会就敲打一下敌人。十一月,孙恩撤到沪渎,被尾随而至的刘裕击败;孙恩再撤,据守海盐,再次战败;孙恩元气大伤,无力再战,逃回海岛。

如果说打垮孙恩完全是刘裕一个人的功劳,这肯定是言过其实,如果说主要是刘裕的功劳,这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在打垮孙恩的过程中,刘裕的兵力少则几百,多则千余人,而兵力多达几十万的孙恩却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四处乱窜。由于历史记载驳杂,对于那一起非常传奇的一骑当千事件,历来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确有其事,有的人认为过于夸张。我们不敢说刘裕有一骑当千的个人武力,但如果把平定孙恩之战抽象化为一场孤立的战役,就兵力对比而言,刘裕确实有一骑当千的综合能力(包括战斗力、指挥能力、决策能力)。此外,在打垮孙恩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刘裕作战的一些主要特点:第一,往往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第二,冷静沉着,临危不乱,善于应变;第三,行军能力刚猛,急行猛进不在话下;第四,喜欢先声夺人,开场就打硬仗震慑敌军;第五,追击能力强悍,一旦咬住敌军,敌军就很难摆脱。此后,我们将会继续看到,这些作战特点在刘裕的军旅生涯中是贯穿始终的,金戈铁马这四个字他当之无愧。

随着孙恩的败逃,东部的局势算是暂时稳住了,可是朝廷还来不及喘一口气,西部的桓玄又搅起了风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