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眼花(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女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小品》云:健壮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胡希恕注】失精家,指频仍失精之人,里虚寒,腹肌失和则腹壁拘急特甚,前阴冰冷,虚阳上亢则眼花,热亢于上则发落。脉极虚有力、浮大中空,缓迟,皆是虚劳之脉,中虚已极,当为下利清谷。除失精外,亡血亦可见此脉。若经常情欲妄动,七上八下,心气浮动而脉亦动。芤、微皆为津血缺乏之脉,紧为有寒。统观脉芤、动、微、紧,必失精、梦交,而非亡血所能见到,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本方即桂枝汤原方外协营卫、内调气血参加龙骨、牡蛎。后代据此妄语龙牡固精,实误也,龙牡二药于《伤寒论》中用于医治惊狂、癫痫等肉体不宁之症,为健壮性沉着药。 方后又出二加龙骨汤,即本方去桂加白薇、附子,二药用量3~6g,临床上能够此条两方共同运用,效果显著。 【胡希恕按】后代注家如魏念庭以为:“失精家肾阳大泄……而精失血亡,阴阳俱尽矣。”因而遇本方证医治时,大补肾之阴阳,多致罔效。要知本方的次要影响,桂枝汤谐和营卫,生龙牡敛浮越,才是医治这类虚劳的重要。 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胡希恕注】少腹里急、腹中作痛、悸、衄、梦失精皆是虚劳病症。四肢酸疼为桂枝证,津虚生热则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方中饴糖用量宜大。 曾治一人患肠结核,高热40℃不退,而见里虚诸证,与服本方,烧即退去。 黄芪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缺乏,黄芪建中汤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缺乏,补气加半夏三两。 【胡希恕注】虚劳病少腹里急,不只里虚,表亦虚,内外俱虚故云“诸缺乏”,故于小建中汤中参加实表之黄芪。方后腹满加茯苓,肺虚加半夏皆缺乏取。 人体废料吸收,非仅从呼吸二便而出,汗腺亦排挤一大部分。表气闭塞,应从表排挤之废料无从出,减轻肺之担负,故喘。此时当以麻黄开泄腠理,疏浚表气,邪可自皮肤而出。若以喘为肺虚,以黄芪治之,则成坏证,后代“黄芪补气”之说流弊无量。 酸枣仁汤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芎劳二两,茯苓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胡希恕注】本方与栀子豉汤均治虚烦,但两者完整差别:栀子豉汤证之虚烦,乃相对阳明里实之实烦而言,为有形热邪之烦,本方证为真正之虚证。真正之虚,发烦心悸,夜不克不及眠,可服本方。因虚而影响到就寝,不管嗜睡、失眠,不管生、熟酸枣仁皆可治之,若病非因虚起,百试无一验。 大黄䗪虫丸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克不及饮食,食伤、难过、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大黄(蒸)非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䗪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胡希恕注】五劳虚极,中虚不克不及饮食而羸瘦虚满,起病缘由纷歧:饮食无节、多忧善愁、房室无度、奔走安逸皆或致病,而使经络内外营卫气伤,营分受损,卫气不可,则生干血,肌肤甲错而不润,两目黯黑而矢泽,皆为干血之候。大黄䗪虫丸主之。 方中以虻虫、水蛭、蛴螬、䗪虫诸般虫类药,共同干漆、桃仁强力祛瘀。大黄用量非常,相当于二两半,又经蒸制,攻破力减。杏仁濡润,黄芩清热,干地黄既可祛瘀,又可健壮滋阴,又以甘草、白蜜甘味补中,故本方有“缓中补虚”之功。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伤寒金匮方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