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中医内科学》、国医名家赵立诚先生用药心法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高血压。 作为我国发病率最高、患病人数最多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历来受到各方关注。近些时间来,我们我们也为您介绍了不少调治之道。尤其是在11月23日,我们撰写的《61年前,一张奇方横空出世,高血压从此获救!偏偏患者不知道》一文,介绍了高血压验方“天麻钩藤饮”的精义,更是令不少网友获益匪浅。这充分说明,此病影响太大。 好了,闲言少叙。今日我们再为您介绍一则针对高血压的调治心法。它突出显示了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精髓,以及对疾病本身的细致观察。组方如下: 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女贞子12克,白芍12克,钩藤12克,牛膝10克,石决明20克,熟枣仁12克,丹参12克,橘红6克,龟板12克。水煎服。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南国国医名宿赵立诚先生。赵师1938年生人,广东省台山县人,曾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导师,中医内科学心血管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赵师70年代是从国医大家邓铁涛先生,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此方作为赵师的验方,被很多中医方剂学专著所收藏,供后学研习。 其实,我们之所以把它介绍出来,关键在于它的平稳、周正,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说起高血压,它本不是中医内科学理论中的一种病,顶多算是一种症。而真正引起这个症的,祖国传统医学多将原因归纳为肝肾不足、阴虚阳亢。这里的肝肾不足,主要指的是肾精不足。由于肝肾同源,肾精不足,肝亦不足。所谓阴虚阳亢,是在肝肾不足的基础上,体现出的肝肾两脏的功能性的偏颇。这个时候患者是怎样的呢?这就是头痛头晕、耳鸣、易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脸红目赤、两眼发胀、失眠多梦等等。这类患者一量血压,大多会有些高。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上十分多见。 针对这一部分数目庞大的患者,上面所说的验方,有着很好的调治效果。为了您看着方便,再把好方赘述一遍: 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女贞子12克,白芍12克,钩藤12克,牛膝10克,石决明20克,熟枣仁12克,丹参12克,橘红6克,龟板12克。水煎服。 这里面,首先有滋补肝肾之品。这就是杜仲、桑寄生和女贞子。其中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神农本草经》认为它补中而益精,《本草汇言》认为“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因此,它是滋补肝肾的要药。其中的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归肝、肾经。《本草求真》说它“号为补肾补血要剂”。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大补肾精,滋补肾阴。《本草经疏》赞曰:“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应该说,这三味药联用,乃是治本之道。 由于肝阳上亢,阴不潜阳,所以我们平肝阳,将上逆之气降下来。用什么?用白芍、钩藤、石决明和龟板。这里的钩藤,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功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这里的石决明,乃是重镇肝阳之品。这里的龟板,可以滋阴,潜阳,补肾,得天地至阴之气。这里的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养血,敛肝阴。这四味药联用,可以把因为肝肾之精不足而“火星四溅”的肝阳清降下来。 最后有四味药,各有千秋。这就是牛膝、枣仁、丹参和橘红。牛膝,中医师对它有一个独特的认识,就是降逆。什么是降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把逆乱的气血降下来。实际上,对于高血压而言,中医素来将气血逆乱作为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你看在《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关于高血压的病机介绍中,就充分注明了气血逆乱对血压异常的影响。而牛膝,有引血下行,和降逆之功,所以它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至于丹参和橘红,一个行血,一个行气。为什么?这就是要通瘀行气。为什么要行气?因为高血压日久,气郁不畅,而且容易形成痰淤。丹参活血,橘红行气,这就能化解痰淤互结的问题。最后,那枣仁,有宁神而养肝血之功。它可以有效缓解肝气郁滞、肝郁化火所致的肝阴血虚,同时也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睡眠。 说了这么多配伍之机,我们就是想要告诉您,对于高血压的调治,上方作为名家验方,是很合乎医理的,用药精当,适应范围广。有高血压的患者,不妨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注意,一定是要有中医师辩证指导。若症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可根据此方来有效加减应用,当获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