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湖”一直在涨水,纳木错发生了什么?

 零壹贰012 2017-12-12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面积达198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

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它地处拉萨市当雄县与那曲地区班戈县境内,背靠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素以海拔高、 湖面广阔、 景色瑰丽著称。有人说,只有到过纳木错, 才算真的到过西藏。

 

“天湖” 居然在扩大!

 

然而,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再到后来,住在纳木错湖畔的很多牧民的家园被湖水淹没,他们只好举家搬迁到更高的地方居住。

 

好端端的,湖水怎么忽然间就涨起来了呢?对于祖祖辈辈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来说,这太不可思议了,让人难以理解。对于掌握科技知识并不多的牧民来说,湖水的上涨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恐慌。

 

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住在湖边的个别牧民不注意卫生,将洗衣服或者洗锅碗的水倒进湖里,污染了湖水,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从而也连累了其他人家。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 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原因一:湖水蒸发量减少

 

对于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来说,他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按理说,气候变暖使气温升高,湖水蒸发量会加大,湖水水位应该下降,可纳木错湖水的水位却在上升。为什么实际情况与理论完全相反呢?

 

如果是在内陆,上面提到的这种思路也许完全正确;但这里是高原,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影响湖水水位上升的原因很多,要综合考虑影响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确实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原因之一。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原因二:冰川融化使水位上涨

 

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 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当地比较著名的冰川有西布冰川、扎当冰川、拉弄冰川、爬努冰川等。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原因三:冻土融化与蒸发减少


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 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层厚度减小,甚至很多多年累积下来的冻土和冰层都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现在你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