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心像风一样自由,不受羁绊,也不被限制(深度好文)

 此地无言三百两 2017-12-12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永远不做聪明人,不管身边的人多聪明,他都糊糊涂涂的。哪怕他心里知道怎么回事,他也愿意糊涂一些,不想刨根问底。他知道,不管真相怎么样,都在不断地变化,一切都在变化,追究也没有意义。老是显示自己精明的人,没人会喜欢,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做人不要太精明。



老子的这个智慧对当代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有太多“摄像头”了,我们有时也会不经意地当“摄像头”。有些人以此为荣,觉得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他的很多路已经断了,别人不会给“摄像头”第二次机会的。

智者与愚者的做事

我曾跟青岛的张笑颜谈过做事,我告诉她,智者做事和愚者做事是不一样的。前者知道每个人的归宿都是骨灰盒,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会变化,所以他不执著结果,只管积极地做。后者不一样,后者看不到那个骨灰盒,他老是执著一个又一个结果,计较一点又一点得失,所以他老是洞察秋毫,觉得别人怎么样,自己怎么样,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别人占了多少便宜。愚者都是这样。他在乎别人在某个方面占了上风,在乎别人控制了什么东西、占据了什么资源,但智者不在乎。



智者知道,即使你占有很多资源,你的结局也就是那个骨灰盒,所以,智者不会执著,但会随缘做事,有什么条件,就做什么事,永远做而不执著。儒家有句话说的很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发达了,就多为天下人做点事情,普度众生,利益世界;如果没有力量,就独善其身,做个好人。不管怎么样,对智者来说都很好,他不在乎自己做了多少事,能做多少事,多就多,少就少,他可以积极进取,但懒得去执著。



有一次,我跟朋友谈到一个哲学家,朋友问我,他对谁都很好,是不是伪君子?我说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人格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超越很多东西。有时候,个人修养有时可以超越一些世间法的规则。


这就是“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胸襟像大海般宽广,悠悠荡荡,空旷自在,不受概念、形式局限;心就像风一样自由,不受羁绊,也不被限制。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大家都很有用,都不可替代,只有我不成器。智慧到一定程度,能明白结果和变化,就对很多东西不在乎了。他知道,无论怎么样,都仅仅是个过程,得失好坏都是相对的,一定会变化,他不如随顺变化,不去刻意地进取,乐得做一个最没用、最卑下、能被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人,他心里没有一种骄傲的、尊贵的东西。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尊贵的人。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唯一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遵循大道的规律,就像婴儿吃奶一样。但我吃的奶,是大道之奶,是出世智慧的甘露。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