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y加班回家,非常累,加上来大姨妈,肚子有点痛,想起白天从老板那里受的委屈,忍不住跟爱人吐槽:“今天太累了,肚子也痛。他干吗那么挑剔,哪有那么完美的东西,完全不顾下面人的承受力。”
爱人听了,试图安慰她:“咳,我的老板更过分,今天表格格式不行,硬是让我去甲方那里把资料全拿回来重做,整整一百多页啊。”
Shelly继续说:“我真有点不想干了。”
爱人说:“你那工作,确实没什么好干的,又辛苦工资又不高,早就该换了。”
Shelly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那房贷怎么办,孩子教育费用怎么办……哎呀,肚子痛死了……”
爱人不知道说什么好:“要喝热水吗?”
看着眼前自己深爱的人沉默了,他搞不懂她怎么比刚才还要生气。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种经历:试图在信任的人面前吐个槽,寻求个安慰,结果发现,听完对方的话,比一开始还要生气。
又或者,你试图安慰向你倾诉的人,却发现很无力,除了说“没事的,都会过去的”,竟然找不到缓解对方情绪的合适方法。
你只能看着对方的情绪越演越烈,却根本做不出任何有效的安慰,不管你有多爱对面的这个人。
为什么会这样?


02
最伤人的7种安慰方式是什么?
敲黑板!上面的每一个答案,都是错误的。
这其实就是本文想要科普的,最伤人的7种安慰方式。你中枪了几条?
为什么这些看似正常的安慰方式,实际上很无力,有的甚至是起反作用呢?
我们仔细来逐一体会一下当事人的感觉。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没有那么糟糕”
“你不要这么想”
这种安慰人的语句,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对话当中。
说者以为自己在安慰对方,然而,听者的感觉可能非常糟糕!
想要解决问题的你说,“你不要这么想”,但对被安慰的人而言,这其中暗含的意思是,“这是你自己太敏感,你不对”。
此时,他心中的万千苦水,他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感受,被你的话生生地堵回去了。
跟处于痛苦中的人说“一切其实没那么糟,你不要这么想”,相当于是在贬低和轻视他所受到的折磨。
你在第一时间,否认了他的感受。
往严重的情况说,其实这是一种强迫和暴力。
在开头举的例子中,Shelly的本意是想吐糟自己很累,老板很挑剔,希望老公能够理解自己,跟自己站在一条线上,没想到老公不仅好像没听见她的话,反而说:“我的老板更过分。”(听起来暗含的意思:你的算什么!是你自己弱!)然后他也开始吐槽。
Shelly的情绪没有发泄完,发现老公开始说他自己了,她满肚子的火没处发,反而有一种被漠视的感觉。
心理咨询中常常会用到“自我暴露”,指的是咨询师在适当的时机,与来访者分享类似的经历和心得。
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这种自我暴露是建立在合适的时机上的,有可能在对话的中期,也有可能在某种特别的谈话氛围间。
无论在什么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来访者已经通过前期的咨询排解了一部分情绪,双方建立了很好的链接。
如果谈话处于前期倾诉阶段,就匆忙地诉说自己的经历、轻易地比惨,是不妥的。
这种安慰人的方式,暗含的风险在于:1.否认了对方情绪的合理性;2.否认了其经历的独特性;3.把对话的焦点从对方转向了自己。
与比惨相比,居高临下的同情也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其问题在于没有把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去看待,跟共情有很大的不同。
许多人为了表示自己跟对方站在一条战线上,就匆匆说“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懂你”。
可是,就算是十分有经验的咨询师,要做到完全地理解另外一个人,都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你永远只能做到“如同”,无法完全变成对方。
柴静说过: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而每一个人的经历却是如此独特,精确地理解他人是一件很花工夫的事。
所以,别脱口说出“我完全能理解你”,那无异于抹杀了一个个体存在的独特性。
《我的前半生》热播的时候,办公室一个姑娘羡慕罗子君有贺涵时时刻刻提点她,让她走出迷雾。
旁边的一个大姐来了一句:“那不过是因为贺涵长得帅又是电视剧,如果我遇到困难,老公天天在旁边这么教育我,我会恨不得一脚踹走他。”
听罢我们都笑了。
贺涵虽然是咨询界精英,擅长从一件事情中找到解决方案,但他的处事风格和台词未免给人一种说教太多的感觉,缺乏情感上的共鸣。
人们在沟通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寻求答案,也包含了内容信息层面和情绪情感层面两部分。
其实,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给予自己情感上的接纳。
所以,别拿那么多生硬的道理来应对,更别只是口头上说要帮助对方。


03
如何有效地安慰一个人?
安慰别人的关键是什么?
接受并看见他人,指不加评判地接受并看见他人的情绪。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曾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去翻阅罗杰斯的咨询案例集,一个简简单单的“嗯”大量地出现在他对来访者的回应中。
在他看来,他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倾听并有所回应,适当的时候,肯定对方的情绪是真切的。
这种不加批判的回应,会使得倾诉的人情绪输出的管道是畅通的,他处于一个安全、友好、有爱的倾诉环境当中,痛苦会得到缓解。
有时候,你觉得你什么都没做,只是陪在对方身边,甚至是听他哭一场,而他却在结束之后告诉你:“谢谢你,感觉好多了。”
高中的时候,同班同学的爸爸突然去世,她处理完后事,仍然每晚坐在操场上落泪,仿佛只有在黑暗当中才可以让自己感到安宁。
后来班长在操场上找到了她,他默默地坐在她的旁边,什么都没有说,就递纸巾给她,就这样,两个人一直坐到天亮。
从那个夜晚过后,失去父亲的同学开始振作起来,重新投入正常的学习当中。
这一晚,也成为她记忆中很温暖的一幕。
仅仅是握紧他的手,告诉他,“我们在一起”,他的内心就感觉到了力量。
所以,当你试图安慰一个人,有时候,只要待在他身边,陪着他。
不要害怕,不要迟疑,人跟人在一起会获得力量。
除了口头表达之外,不要犹豫,走到他们身边,用肢体接触对方。
你可以根据关系的远近和对方的习惯,握着对方的手,鼓励倾诉时候的哭泣,甚至推动它的发生。
当基本的共情已经达成,你可以注视着对方,对他说:“太难受的话,就哭出来吧。没关系的,我会陪着你。”
而拥抱则可以传递出热度与温情。
有的时候,我们早已经忘记了事情发生的时候别人说过什么,却清晰地记得那双有力的大手,记得拥抱时候的温度,那往往是我们在黑暗里最温暖的阳光。
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没有什么比实际行动更能安慰一个痛苦无助的人了。
如果一个人陷入离婚财产纠纷中,你能够为他找来合适的律师;如果一个人失业了,你能够帮他一起制作精美的简历,并推荐给合适的人……那么,这种安慰的效果是非常直接的。
当然,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做不了这么多。
但是,直接去倒一杯热水,比说“喝点热水吧”更有效果,直接去陪着他度过漫漫长夜再送点吃的,比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更有力量。

总之,若是想真的安慰到他,做你能做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人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看似熬不过去的坎儿,可是,因为这个时候有你来安慰我,陪我走过,我才没在最黑暗的时候放弃我自己。
下次请记得,别光说“没事的,都会过去的”。
当然,有你陪着,再拙劣的安慰,我也会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