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星闪耀南北朝】王思政,西魏军界绝无仅有第一人

 梦想童年594 2017-12-12

公元五世纪中叶,出身武川镇军人集团的宇文氏在关中建立北周政权。连同其操纵元氏建立的西魏,宇文氏的统治持续了近五十年。时间并不算长,但西魏、北周两朝上承五胡乱华,下启隋唐盛世,实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期。



王思政,西魏北周朝名噪一时的大将,出身于太原王氏。王氏一族乃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得着的高门大户,因此王思政极得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的赏识。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后,王思政追随魏孝武帝进入关中依附宇文泰集团。之后,王思政凭借其优秀的军事才能,立下卓越功勋,逐渐成为西魏北周的核心战将,并常年在边境与东魏北齐作战,可谓北周的第一颗魁星。


但是直到公元540 年西魏吃了大败仗之后,王思政才逐渐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弘农郡守。弘农郡,是从河南进入关中的要道,守好这个地方,意义非常重大。

 

但是守毕竟不如攻,守御几十年,未必如领兵大将打一个漂亮仗管用。偌大的弘农郡,难道只能让英雄埋没?

 

王思政放眼一看,发现了机会——玉壁。

 


◎西魏、东魏拉锯形势图

 

自东西两魏分裂以来,双方在山西河南的漫长战线上来回拉锯,大的对峙点有三个,由北向南依次为晋南、豫西、豫西南。其中豫西,即王思政现在镇守的弘农郡,因为易攻难守,被东魏视作阳关道,每年都要来走上几遭。而豫西南多山地,双方多是在此地拉锯,但都没有多大机会可以威胁到对方。晋南却是西魏从关中伸向东魏的一个突出部,特别是汾河一带,易守难攻,进可以威逼东魏的副都晋阳(今山西太原),退可以保卫黄河渡口,然而此地却没有坚固的堡垒。

 

王思政锐利的目光,就放在了位于汾河谷地的玉壁。



 

他的计划是:充分利用玉壁城周围台地的优势,建设一座坚城,使其成为插向山西腹地的一把尖刀。如此便能进可攻,退可守,让东魏吃不下,咬不动,啃不烂,还不得不冒着大伤元气的风险去硬啃!

 

宇文泰得到奏报后立即批准。王思政遂以弘农郡守的身份亲自坐镇玉壁,于是一座在东西两魏数十年争战史中从未陷落的传奇堡垒出现在了东魏人的眼前。

 

事实证明了王思政的眼光和能力。公元542 年,他迎来了在玉壁城的第一次大战。东魏丞相高欢调集重兵从晋阳南下,铁壁合围玉壁,意图一举拔掉这颗钉子。身着黄衣的东魏军士兵冒死仰攻位于高地的玉壁城,但因城池守备设施非常完善,苦战四十五天后,玉壁城依旧危然耸立。适逢天降大雪,士卒死伤无数,且关中方面传来消息称,西魏的主力军渡过黄河准备救援玉壁,这使得东魏统帅高欢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

 


玉壁坚城之策奏效,令西魏朝野相当满意,于是宇文泰趁热打铁,命令王思政继续发挥长处,返回弘农郡巩固城守。接到命令的王思政在弘农大修城墙,完善守御战具,并大规模屯田,积累粮食。弘农这座自东西两魏分裂以来就始终被来回蹂躏的城池,第一次成为巩固关中防线的要塞。此后三十余年,东魏北齐军队再也没有踏过此城一步。

 

王思政营造玉壁、弘农二城的功绩,比之小关、沙苑等历次野战大胜,更显于长远。在王思政所处的时代,西魏才刚刚在关中立足,兵少力弱,面对占据了北方最富庶地区的强大东魏,西魏需要争取时间、空间进行积累和发展,仅仅在野战中打几次胜仗,对国家整体实力并没有太大帮助。而两座坚城的建立,则为关中提供了坚强的捍蔽,即使前线战事失利,一时也无法危及根本。事实上建造坚城的好处,稍后便能体现出来。

 

公元543 年,就在王思政坐镇弘农一年后,东西两魏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邙山战役。西魏惨败,损兵六万,督将以下军官被俘虏者四百余人。东魏军乘胜追击,主力直逼弘农郡的陕州,而晋南的汾河诸城、豫西的洛州则纷纷沦陷,但是因为有弘农这个坚固的要塞支撑,西魏以之为依托,有效遏制了东魏的强大攻势。

 

公元546 年,在目睹了王思政建玉壁、修弘农的巨大国防潜力后,西魏政府再次派王思政到荆州主持防务。此地位于今河南邓州附近,是西魏防线的最南端,同时面临着东魏和梁朝的双重威胁。但是荆州城墙低矮,不足依托,与其扼守东南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符。于是,王思政继续发挥他的拿手好戏,组织人手大修城池,完善守备。

 


与此同时,王思政留在汾河谷地的玉壁城,在他推荐的另一位名将韦孝宽的主持下,终于实现了让东魏大伤元气的梦想。公元546 年,东魏丞相高欢再度调集重兵围攻玉壁,苦战六十多天,士卒阵亡七万,却最终铩羽而归。高欢本人回到晋阳后更是连累带气,于次年病死。高欢之死在东魏国内引发了连锁反应,镇守河南十四年的宿将侯景因不服高欢儿子高澄,遂举全河南之地投降西魏。

  

所谓全河南之地,大致包括今天河南郑州、开封、商丘以南到信阳一带,处于东魏、西魏、梁朝三方的中心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占领河南,对西魏来说,可向北一路直逼东魏首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而对梁朝来说,则可包举淮北之地。

 

有鉴于此,东魏迅速派兵追击向南逃窜的侯景,西魏则令八大柱国之一的大将李弼派兵援救侯景。短暂交战后,东魏军解除了攻势,西魏的救援部队也退回境内,只留下侯景的残部。河南腹心之地,一时间竟成军事真空地带!


形势紧迫,时机稍纵即逝,该怎么办呢?王思政敏锐地看到,侯景这个老狐狸必然不肯顺利归附。如果迁延时日,待东魏和南梁任意一方的军事力量深入河南,届时再来夺地,必然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何不趁此时机占领河南?

 

但纵观大局,东西两魏军队各自后撤,皆有考量。东魏一方,高澄新近上位,未收拢好人心,暂时腾不出手来收拾河南局面。同时李弼军依托荆州、弘农一线,前出河南,兵锋一时不可撄,不便立即派出大军进攻河南。而梁武帝萧衍又已派军队直犯淮北,其威胁更大,必须优先解决。至于西魏一方,则是因为侯景意向未明,若李弼一部长期驻扎境外,一旦侯景结连东魏反噬,李弼部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两边都有自己的理由,该怎么打开局面呢?王思政为此上书要求把荆州郡治移到颍川!

 

这是一招险棋。


险之一在于荆州兵少。王思政手下仅有兵万余人。作为后方,依托州城声援李弼尚可,但若是出荆州占河南,未免显得过于薄弱。

 

险之二在于颍川易攻难守。颍川前出国境线二百余里,且地势一马平川,前有洧水,后有颍水,一旦东魏缓过神来,以重兵围攻,则前无去路后无退路。

 

险之三在于侯景的动向。侯部残兵尚且盘踞在豫州郡治(今河南上蔡),而且风闻已经和梁武帝萧衍暗中勾结。如果这个老狐狸突然招诱梁军支援,不仅颍川难守,恐怕大本营荆州也有被梁朝端掉的危险。要知道,十九年前传奇将军陈庆之就以七千兵力横扫河南,打得数十万北魏军队丧师失地。如果此景重新上演,王思政将会成为西魏的罪人。

 

西魏政府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危险,淅州刺史崔猷便力劝不可轻易将主力前出颍川,即使为局势所迫,也只可以一部兵力先拿下颍川,同时占领豫南数州,让王思政的主力靠近国境线作为支撑,如此可保万全。

 

然而王思政认为,这么办虽然稳妥,但是步子太小,给东魏留下了极大空间,要占河南全境恐怕难了。他向宇文泰保证,他将以颍川为堡垒,力争拿下河南之地,即使东魏来围攻,他也将支撑足够长的时间等待中央救援。宇文泰当即答应,并付之以独当河南一面的重任。

 

得到许可后,王思政迅速派遣诸将,分路进取河南,其中郭贤部向北占领鲁阳,权景宣部向南占领豫州,王思政自率主力占领颍川郡。一时间原侯景治下的七州十二镇尽数归于西魏。

 

自公元534 年以来,西魏人做梦也不敢妄想的河南地,终于全数落入手中。整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全系于王思政一身!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高门子弟,终于凭自己的奋斗建立了不世功业,成为西魏军界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