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三国:高平陵之变,曹爽该如何选择

 金色年华554 2017-12-12

从曹操开始,至魏少帝曹芳,短短百余年间,换了四代君王。及至曹芳即位时只有7岁,其父魏明帝曹叡指定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幼主即位最大的风险就是主弱臣强,易致皇权旁落。作为托孤者的曹叡,如果仅指定一人辅政是绝对不放心的,指定两人使其相互制衡,对小皇帝最有利。

漫谈三国:高平陵之变,曹爽该如何选择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山不容二虎,说了算的只能有一个,两个人的政见一旦有分歧,自然就会产生矛盾,进而相互排挤。争权夺利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也未能幸免,司马懿在趁曹爽带少帝至高平陵祭祀期间,在洛阳发动蓄谋已久的兵变,控制了朝局。此时,曹爽面临两个选择:

1、相信司马懿只免其职不伤其身的承诺,带着皇帝及兄弟回朝归罪;

2、听从桓范建议,拥帝入许昌,借天子诏号令周边郡县的将士入京讨逆勤王。

漫谈三国:高平陵之变,曹爽该如何选择

最终,犹豫半晌的曹爽选择回朝归罪,曹爽觉得不掌政权,做个富家翁也还是可以接受的。当然结局并没有曹爽预想的那么美好,回去后还是被司马懿杀了。对于曹爽的悲剧,很多人都归结为曹爽优柔寡断,缺乏胆略。但小编认为,我们作为历史旁观者,所看到的远没有事件参与者所面临的情况复杂,不能简单的下结论,曹爽选择卸甲回朝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司马懿当时已经控制京城,曹爽及其兄弟曹曦、曹训、曹彦的家室老小肯定也在司马懿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司马懿手中有人质,如果曹爽前往许昌与司马懿对抗,那么曹爽家人就面临被司马氏灭族的威胁,就算曹爽能做到不顾亲情,他的几位兄弟能做到吗,因此曹爽选择第二种方案很难做到内部的意见统一。

漫谈三国:高平陵之变,曹爽该如何选择

第二,曹爽应该自知谋略不如司马懿,与司马懿进行军事对抗取胜的可能性极小。司马懿统兵能力远在曹爽之上,极少有败绩,而曹爽征伐蜀汉均大败。所以曹爽选择武力抗拒缺乏信心支撑。

第三,曹爽虽然把皇帝带着身边,但司马懿那边有太后,在政治权威方面不相上下。而在朝臣的支持上,司马懿显然占有巨大优势,曹爽随行人员不多,且之前在朝中大肆任用亲信,排除异己,专权乱政,起居方面以帝王为标准,并软禁太后,大臣们早已对曹爽离心,对于司马懿发动兵变铲除曹爽,或许正是大臣们内心期待已久的。

漫谈三国:高平陵之变,曹爽该如何选择

本来曹爽在与司马懿的争权中已经处于优势,但被足智多谋又善隐忍的司马懿用韬光养晦的方式迷惑,从而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大意到外出时,竟没有留下镇守京城之人,如果曹曦曹训留守,司马懿就不会轻易得手。凡事应当未雨绸缪,早做应变,等到局势不利时,就为时已晚,无论作何选择结果都不会太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