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 | 大明余晖:1573—1644(31)

 闯i3ageccbp70j 2017-12-12

是什么造成崇祯的不幸?即“溃烂而莫可救”,笔者以为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支撑中华帝国的士人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政治困局,当时的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没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再世,也难力挽狂澜。


《财经》新媒体重磅推出十年砍柴所著历史传记《大明余晖:1573—1644》,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为册立太子君臣继续较劲

 

姜应麟于万历十四年,上疏请尽快册立长子为东宫太子,惹得龙颜大怒,被贬斥。当时朝廷许多官员上疏替姜应麟说情,其中包括礼部尚书沈鲤(字仲化,河南归德人)。万历帝看到朝野的舆论不利于自己,于是敷衍两句,说皇长子年纪小,身体弱,等两三年大一点再说。


这样的托辞,着实能看出皇帝的偏心。那时候医学水平不发达,即使是皇家,也未必能让子孙平平安安长大,但以此来推迟册立东宫,让人寒心。难道年龄大几岁,就能保证顺利继承皇位?朱元璋册立的太子朱标,以及万历的爷爷嘉靖最初册立的太子都在盛年时,死在父亲的前面。册立东宫无非是安定人心,杜绝了不必要的政治争斗,至于太子可能出现的病灾,这是谁也不能保证的,而且并不妨碍帝位的传承。即使太子夭折,自有其他皇子按长幼秩序递补。


臣子们把皇帝这句话当真了,所谓君无戏言。了十六年九月,沈鲤上疏提醒皇上,陛下两年前所说的“俟二、三年”,现在期满了,请履行诺言。在皇上看来,这简直就等于年底债主拿着债务人的欠条,上门收账一样,大伤自尊,当然不高兴,太监也趁机说沈鲤的坏话。沈尚书被皇帝斥责一番,按照当年官员对皇上表示不满的流行方式:提出辞呈。照理这样为国本而争的大臣,应当被挽留,可首辅申时行讨厌沈鲤太耿直,不依附自己,在拟票时同意了沈的辞职申请。-----一般说来,首辅草拟如此重大的人事任免诏书,事前应当和皇帝取得一致意见,皇帝照准,否则就显出君相太不和谐了,拟票的阁臣也很没面子。


怎知皇帝虽然不喜欢沈鲤这次请册立东宫的提议,但对他本人一直十分欣赏,看到申时行所拟的票,大惑不解地说:沈尚书是个好官,奈何让他离开?并且派太监上沈鲤家,暗示他不要辞职,皇帝很喜欢他。可这个人死倔死倔的,认为自己没错,皇帝要留自己为什么不明白说出来?因此说宫中太监的话不可信,坚持辞官回家。-----他应当知道,皇帝如果下旨挽留他,等于承认自己错了,这何其难也。但沈鲤尽管常常惹皇帝不高兴,不知为什么一直投皇帝的缘法,回老家后皇帝一直念叨他,到二十九年拜大学士,入阁当了次辅。看来万历帝在对大臣品行才能的判断上,眼力不错。


皇帝不喜欢长子,但又不能明白地提出让郑妃所生的第三子即位,这不但违背了祖制,将会引起惊天的风波,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母亲慈圣太后还在,老太太一点也不糊涂。大凡母亲,往往不喜欢和儿子感情太过亲密的儿媳妇,像郑妃这样的人在老太太看来,几乎就是狐媚之人,而生育长孙的恭妃是自己身边的服务员出身,更靠得住。有一次她对儿子万历帝说,外廷议论该早立老大为太子,你如何打发老大?万历帝说,老大是都人(宫女)的儿子。意思是说他母亲的身份太低微。老太太说:你不也是都人的儿子么?母以子贵,哪分什么贵贱等级?这让万历帝无话可说,因为他母亲也是宫女出身,照他的理由,那么自己也没资格当皇帝。


因此,皇帝只能拖下去,拖一天是一天,心想没准会出现什么转机。因为名分一定,要改动起来就太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