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情南京!一百年间遭三次屠城

 茂林之家 2017-12-13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是一部充满了屈辱的历史,丧权辱国,多灾多难,血泪纵横,这其中,有一些极为悲情的城市,承载的苦难超出想象。而在这些悲情的城市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六朝古都——南京,从1853年到1938年,这个城市的子民在一百年内经受了三次灭绝性的屠杀,伤痛永远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里。

悲情南京!一百年间遭三次屠城

六朝古都南京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定都南京的政权似乎都无法存在长久,最长的东晋也不过仅仅维持百年国运而已,更遑论出现大一统王朝了,明朝若非早早迁都北京,只怕也难绵延三百年之久。相传这源于秦始皇命术士断金陵龙脉,当年嬴政巡视金陵时,一术士指出:金陵地形险峻,虎踞龙蟠,王气极旺,乃龙脉地势,五百年后会有天子坐镇!秦始皇大怒,他岂能容忍天子出自别家?于是令术士破解之。术士施法一指断了方山龙脉,再引淮水贯穿金陵,通达长江,让这条秦淮河王气散尽。自此,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南京扮演的多是悲情的角色,近代三次屠城无疑加重了其悲剧色彩。

悲情南京!一百年间遭三次屠城

太平天国罪孽不浅

第一次浩劫是洪秀全的太平军所为。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这是其占领的第一座大城市。按照拜上帝教的教义,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等皆被视为 “妖孽”的人必被杀死,掳掠屠杀不在话下。“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或竞捶楚以死。”对于清朝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清人如此记述:“日屠万人,旬日不绝”、“为避长毛而溺江者尸被江面十里无水”、“数百万生灵,城初破死者盖已不下数十万矣。”

悲情南京!一百年间遭三次屠城

丧尽天良的侵华日军

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11年后的1864年,南京城近代的第二场浩劫接踵而至,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南京)后进行了新一轮的屠城,湘军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财物与女子就抢。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曾国藩的日记里就有“辙斩长毛首十万级”、“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这场浩劫之后,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

悲情南京!一百年间遭三次屠城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第三次便是众所周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攻克南京之后制造了滔天罪行,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

悲情南京!一百年间遭三次屠城

张纯如出版的《南京大屠杀》

至今日本对此仍然死不认罪,甚至还曾暗害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爱国人士。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但这本书从写作到最后出版,都受到了日本人的阻扰,艰难问世后她更是遭遇了很多暗害,最终于2004年自杀身亡。

本来,南京话是标准的吴语,然而,我们现在听到的南京话却是地道的江淮土语,原因就在于老的、土生土长说吴语的南京人在这三次屠城中被斩尽杀绝,吴语失去了传承的载体。当一座千年古城失去了文化底蕴的传承,有一些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华夏民族应当世世代代铭记这段伤痛的历史,以史为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