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勒斯坦:同以色列动手?还差一个耶路撒冷的距离!

 乘风破浪YXQ 2017-12-13

2000年

时任以色列反对党党首的沙龙

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

巴勒斯坦人激烈抗议

对峙最终造成数千人伤亡

2017年的初冬

特朗普的'耶路撒冷决定'

像是一个王炸 横空出世

一周过后

除了在媒体上炸出一些头条

巴勒斯坦人表现得出乎意料地克制

克制,有各种考量。

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巴勒斯坦同以色列的力量差距,比17年前更甚。

巴勒斯坦。

十多年前,绝对是国际新闻版面的常客。

炮弹、流血、难民,苦哈哈的画面背后,是巴勒斯坦人始终遥不可及的建国梦。

这几年,中东动荡愈演愈烈。阿拉伯大哥自顾不暇,巴勒斯坦问题日益边缘化。

建国梦,做了半天,还是一个梦?

巴勒斯坦,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

西起地中海和沿海平原,东至约旦河谷,南部是内盖夫沙漠,北部是加利利地区。

围绕这块土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斗争没有停过。

宗教、民族、政治各种因素纠葛牵缠,双方不想也不能退出争夺。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著名的“181号决议”

根据决议,这片土地上要建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

巴以分治具体如下:

  • 浅灰色给犹太人,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

  • 深灰色给巴勒斯坦人,1.115万平方公里

  • 双方的争夺核心耶路撒冷留白,由联合国管理

联合国官网上的1947年分治计划档案

犹太人很快同意了这个决议,并在第二年宣布建立犹太国家,取名“以色列”。

但阿拉伯人不干。

他们认为,犹太人少(当时犹太人口60万,巴勒斯坦人122万),分到的地盘却多,还包括北部加利利湖等肥沃地区,而自己的国土却是互不相连的三块。

在巴勒斯坦人看来,犹太人离开故土两千多年是可怜,但自己在此生活了1300多年,让出家园岂不是更可怜。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一同向以色列开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5个月后,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胜利告终。

以色列方面把这场战争叫作独立战争。他们不仅完成了建国,还把联合国决议里本来给巴勒斯坦的土地,又拿下不少。

对比2/3两幅,扩大的白色面积就是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的战利品。

这仗之后,以色列人尝到了用拳头征服的快感。也是在这一仗中,巴勒斯坦人距离梦想又远了一步。

曾被联合国托管的耶路撒冷一分为二:以色列占领西边,约旦拿下东面。加沙地带沦为埃及的军事统治区。

1964年,领导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权利的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

这个组织由若干支游击队伍组合而成,其中最大力量叫作“法塔赫”。我们耳熟能详的阿拉法特和阿巴斯都来自法塔赫。

戴着标志头巾的阿拉法特和阿巴斯

巴解组织诞生后的第一次考验,是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

赢的还是以色列。

我在耶路撒冷碰到的以色列人,提及这场战争都称作“六日战争”,名字里写满战斗力max的自豪感。

以色列在六天之内打赢战争,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包括东耶路撒冷全部被以色列占领。

斜线部分的东耶路撒冷也被以色列控制

耶路撒冷完全落入以色列掌控。阿拉伯世界士气低沉一片沮丧。

唯独“法塔赫”不顾阻挠和威胁,坚持在被占领土开展反以军事行动,声望急剧扩大。

阿拉法特和阿巴斯也由此成为巴勒斯坦人独立梦想的具体执行者。

心有不甘也好,趋于现实也好。在法塔赫的建国框架中,目标不再是“在巴勒斯坦全境建立巴勒斯坦国”,而是“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小型巴勒斯坦国”。

之后的每一步,尽管坎坷,但巴解组织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支持。

1974年10月14日,联合国大会给予巴解组织“联合国观察员”身份。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公布《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确认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巴以分治”决议。此举被视为巴勒斯坦“宣布建国”。

2011年,阿巴斯以“巴勒斯坦国总统”的落款提交申请,谋求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但因为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烈反对,阿巴斯算来算去拿不到足够的支持票数,最终搁置这一设想。

第二年联合国大会上,巴勒斯坦退而求其次,请求成为“观察员国”并获得成功。这一身份仍没有投票权,但象征意义巨大,被视为联合国对于巴勒斯坦主权的进一步认同。

2015年,联合国高票通过决议,允许观察员国在联合国总部和各办事处升旗

2015年9月30日,阿巴斯在联合国总部亲吻即将升起的巴勒斯坦国国旗。

一步步的外交努力,似乎在朝着目标前进。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梦,算是完成了吗?

应该说,巴勒斯坦国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30多个国家的承认,但它还远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实体国家,或者说仍然处于法理国家向实体国家过渡的阶段

而完成这些蜕变,困难重重。

首先,国家要素之一的国土,在这里还是一笔糊涂账。

还是这张图,巴勒斯坦实控土地(绿色部分)越来越少且互不相连

1993年,巴以双方达成第一个和平协议《奥斯陆协议》。据此,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城市杰里科,并逐步扩大巴勒斯坦的自治范围。

同时双方就耶路撒冷地位、巴以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进行谈判。但这些问题直触痛点,双方分歧根本无法弥合,多年谈判不见进展,协议早已被搁置。

另一方面,巴解组织面临着来自内部世界的压力。

誓言“武力消灭以色列”的另一支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并不支持法塔赫的谈判建国主张。

双方冲突在2007年爆发到最高点。哈马斯实际控制加沙,法塔赫被赶到约旦河西岸,本就脆弱的巴勒斯坦力量,又一分为二。

哈马斯武装

更现实一些的代价,是钱。

国际援助是巴勒斯坦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其中美国和欧盟是最大援助方。随着巴勒斯坦不断谋求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的'惩罚'就是裁减援助,由以色列方面代征的税款也断断续续。

补充一句,因为以色列仍实际占领包括口岸在内的部分巴勒斯坦土地,以色列每年要代收10亿美元左右的税款。听上去也真是苦哈哈,自己的房租邻居收,邻居一生气,钱还拿得到么。而且邻居家现在右翼管家,内塔尼亚胡连和阿拉伯人假装友好一下下的姿态都懒得摆了。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回看历史,1947年的联合国分治决议,或许是巴勒斯坦人距离建国最近的时刻。

不知道现在,他们后悔当初的决定么。

@交叉点评:专家学者锐点评

@交叉点读:国际特稿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