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玄学S7E1:阿根廷叒为我哭泣了

 q1338 2017-12-13

​​​上一季最后一期闹出个傻吊事情,只要头条文章里带tanke两个字就大几率被秒删,请朋友帮忙查,给我的理由是:发现垃圾文本。

行吧,斗不过斗不过。

虽然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被新浪抓包(新浪:啊!又被我发现你在说__,好色哦

但暂且我们头条文章里统一和湾湾接轨,改称战车。


​因为出了这档子事搞得我兴致缺缺,恰好也是碰上年假、带团、出差素质三连整整一个月没有再更新走进玄学,但大家不要慌,其实我苦练内功多日今天便是要强势复出口牙!

上月末我曾经发过几张丑了吧唧的“山寨谢尔曼”的图,不知大家可还有印象?当时我就有写下这一期走进玄学的意向——不是因为对南美国家情有独钟、也不是由于阿根廷设计别出心裁

因为阿根廷车少。

阿根廷坦克种类非常少,这一期讲完绰绰有余了(


​阿根廷的军事力量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在阿根廷的历史上,军政府(或者说军队势力)的话语权非常重,军政府当权的时期也不在少数。

那么大家要问了,军政府这么牛逼哄哄的,他们的军事力量得多强呀?事实上只能说一般,尤其是地面装甲力量也距离我们心目中的“钢铁洪流”相差远矣。

如果我们一直向前追溯,阿根廷陆军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810年的5月28日(现代意义上的装甲部队则是要迟至1935年才出现), 这里的背景还真的需要大家一起来上一堂历史课才好分析, 相关的历史知识请让我们翻开教科书,翻到第二章殖民时代。(再往前就是原住民未开化的前哥伦布时代,这个就不在我的涉猎范围内了)

就像我们说南非是非洲的一个异类,它不是黑叔叔的乐园而是一个白人国家,现代的阿根廷实际上绝大多数都属于欧洲血统的后裔,可以说是南美兄弟们中脸最白的一个。

阿根廷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原因在于16世纪初期最初在这里展开殖民尝试的一批航海家就来自西班牙(16世纪正是西班牙海上称雄的时代,无敌舰队就是在本世纪末期呼风唤雨)。尽管这批西班牙人并非第一个到达此处的欧皇,但开启了西班牙殖民大潮的序幕,并且定下了第一个聚居点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就是现在阿根廷的首都(这个聚居点曾一度被废弃后又重建)

​1810年五月革命后本地人逐渐实现了阿根廷的独立,但从此之后(实际上一直到现代)内斗与争权成为了阿根廷的主旋律。直到1880后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让阿根廷的经济水平快速增长,颇有些发达国家的意思。

但需要注意的是,阿根廷的支柱产业是粮食和牛肉的出口,阿根廷工业基础并不出色,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根廷进入了20世纪,即将被无可奈何的卷进历史的大潮中。


​阿根廷这个国家给我的感觉:不是在政变,就是在酝酿政变的过程中。1930年,  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武力推翻了 伊里戈延的管理,因为后者虽然一度为阿根廷来带了喜人的数据增长,但在波及了资本实际的大萧条中束手无策。

虽然前者没蹦跶两年又被后来者踹下去了,但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法西斯分子,他效仿邻国秘鲁开始建立阿根廷的现代化军队,这一点被后来者所继承。

写到这里,大段的历史背景后我们终于可以正式开始讲讲坦.........战车!对,战车。

阿根廷陆军的第一种坦克叫做Vickers Argentine Model 1938,即维克斯M1938轻型战车 阿根廷型。顾名思义,这种坦克于1938年开始正式服役,并且是由英国维克斯公司制造生产。

​作为阿根廷战车的开山之作,本车其实并非量身定制的型号,它的前身是维克斯M1934轻型战车,原本是开发给比利时的产品。但维克斯这个公司嘛,大家懂的:无利不起早!

严格来说维克斯公司并不以坦克生产闻名,在瓦伦丁轻型重战车之后便不太经营此领域的产品(虽然后来还有个忽悠阿三的维克斯中战,但其实也没啥名气),但早期的维克斯系列轻战、卡登罗伊德运载车之类的产品不仅对此后绝大多数国家的战车研发起到了参考与启发作用,并且销路非常广,就连中华民国手上都有几辆维克斯E型。

阿根廷的M1938全重仅3.8吨,主武器方面采用了维克斯公司包产到户的CT水冷机枪(.303口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77小水枪),大家可能觉得这武器实在太孱弱了,作为一种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早期战车,让我们用它自己的装甲厚度来衡量一下它的威力。

全车最厚处装甲高达:9毫米。

​虽然既不体面,也不气派,但总之阿根廷人民起码是解决了一个有无问题,出去吹牛逼底气也足了。

稍微讲了两句细节,我们继续回到小葵花历史课堂。1938年阿根廷有了自己的第一种战车,那么什么大件事就要发生了呀?(递话筒

对,二战就要打响了。在二战中阿根廷扮演的是一个亲轴心国的中立角色,有人盯着时候它就一本正经的怒斥轴心国狗东西不是人,没人盯着他就给纳粹摇旗助威“勒勒你是坠棒的!” 1945年说大局已定都有些委婉了,就在欧洲战事结束前一个月,别说盟军打上高地,盟军实际上都开始拆水晶了阿根廷才开始对轴心国宣战。

“不好意思!来晚一步!嗨呀对面好菜呀!”  阿根廷平A两下打了个GG EZ。 

【虽然官方保持了中立的政策,但在1941年后超过4000名阿根廷人陆续以志愿兵的身份随同英军参战】

在二战期间阿根廷出了一名重要的政治人物:胡安·庇隆。传统的阿根廷政局中政治游戏通常是属于几个势力头领之间的寡头政治,人民的呼声就是个屁,连声响都听不到。而胡安·庇隆这位政客则很有点代表人民的意思,起码在形象宣传上是这样的。他在1943年的政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次政变推动了阿根廷转向反轴心国的态度),而庇隆的夫人爱娃正是脍炙人口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中的这个“我”。

用现在的话说,当年的爱娃说是国民偶像也丝毫不过分。

关于庇隆我们之后还要多有提到,现在我们的目光回到1943年的阿根廷。

​Nahuel D.L.43,或者说是“美洲虎”。这种中型战车之前我简短的说过,今天我们展开讲解一下。

1942年,一名叫阿尔费雷多的中尉开始着手研发DL43,这个型号的许多部件(尤其是行走部分)直接取自美制的M3/M4中型战车,在大体的轮廓上也能找到一些谢尔曼的影子,但总体来说它依然算是一种借鉴了谢尔曼系列的原创设计。

简单和谢尔曼系列做一下对比

机动性上 DL43全重仅35吨,但却安装了500马力的引擎,推重比要优于全重40吨左右马力普遍不超过450的谢尔曼系列。

防护性上DL43厚达80毫米的大倾角首上,而谢尔曼系列的首上即便加强后也只能达到63.5mm。(其实这里稍微有点存疑,我怀疑这个80mm是等效而不是绝对厚度,因为大部分谢尔曼的等效厚度也就差不多80-90左右)

火力是它最大的短板,之前简介时我也说了,DL43安装的是一门非常过时的克虏伯M1909野战炮,放在一战都有些土气,更别说1943年了。这门炮几乎不具备任何的反坦克能力,它所能做的仅仅是支援步兵。

背部轮廓还是很像谢尔曼背部轮廓还是很像谢尔曼

​尽管是个经历过实战检验的雏儿,但我们看得出,它的基础设计还是可圈可点的,大可作为一个平台进行发展。然而在短暂的生产了12辆之后本项目被终结,原因是二战结束后大批的英国低价倾销阿根廷市场!

劣币驱逐...不对,良币驱逐...好像也不是

推销英国二手坦克推销英国二手坦克

​前面我们介绍了阿根廷的大致情况,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殖民色彩、看似生活水平优越但经济结构极其不平衡的国家,DL43被外来和尚打趴在地除了价格因素外更多的可能也是考虑到工业基础有限,很难承担完整的战车工业。

半土不洋的DL43从此成为阿根廷唯一的原产型号,今天你对它不理不睬,明天、明天

没有明天了,可以说对DL43的放弃基本上导致阿根廷彻底放弃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是利是弊只能留给历史去判断。


​回到我们前文说的庇隆。一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结束后,二战后的阿根廷并没有因此获得平静,阿根廷的政客们一想:战争打完了,好像有什么事忘记了..........

小朋友们,快帮他们想一想,到底是忘记了什么事呢?

对,政治斗争。

在二战结束后首先带起一波节奏的就是庇隆,它的庇隆主义也被称为“正义主义”,这个主张坦装我自己也很难一两句给大家说明白,稍微提炼一下吧:这个噱头很大的主义在经济上是介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道路,从本质上它是一种民粹主义,非要说的话有点像“国家社会主义”。(庇隆早年在意大利留学,二战后还接收了许多德国航空人才,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里不展开)

总之这种主义看似美妙但并不能解决阿根廷经济结构上的本质问题。

1946年至1982年,阿根廷时局日常一般的动荡,庇隆上台、庇隆下台、军政府上台、庇隆复出等等等等。在这个时间段内最后一任执政的是军政府代表加尔铁里(庇隆于1974年逝世,至今仍是一个争议人物),加尔铁里一个军政府懂个贾斯丁比裂帛的经济建设?好不容易搞明白点又被打回了原型

嗨呀这可咋办,要不咱找茬打个仗转移一下矛盾吧? 诶哟听起来不错哦?搞起搞起。

于是阿根廷挑起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即马岛战争,也称福克兰群岛战争),并且输了。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沉没照片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沉没照片

​前面说过阿根廷的主要支柱产业主要是粮食和牛肉出口,在经济上长期受到英国的压制和制约,简而言之就是看英国不爽很久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落的帝国动员起的能量也不是阿根廷这种效果可以直面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海战、空战中阿根廷连连吃瘪,在陆地战场上英国却放不开拳脚。

因为英国的重型主战型号无法千里迢迢部署到这鸟不生蛋的群岛上,因此只能动用蝎式、弯刀这种轻型步战进行登陆作战,反观阿根廷方面使用的则是法国AMX-13,轻型战车的优势显露无疑,简直是9级车杀进6级房,连追带打不停歇。

FV107 弯刀FV107 弯刀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AMX-13虽然打出了风采,但阿根廷此时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型号么?有,TAM(中型)主力战车。

早在抗战时期我们就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游击队之歌中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枪没有炮德国人给我们造!

.....欸不是么?

上世纪60年代,没有任何本土作战车辆的阿根廷开始寻找装备武装自己,他们先后购买了AMX-13/105以及奥地利的SK-105(何必呢!有啥区别啊!)

【更蛋疼的是2000年后阿根廷还搞了一项升级计划叫做轻型战车,它的实质是把SK-105的底盘和AMX-13的FL-12炮塔进行结合并升级一些子系统.....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脱了裤子放屁,送给阿根廷朋友】

PatagónPatagón

​但是轻战毕竟是轻战,野心勃勃的阿根廷真正想买的其实是欧洲的豹1或是AMX-30。

阿根廷人对新型号的要求是,全重不超过30吨、时速不低于75、造型低矮、装备105线膛炮以上火力。(后来这几个指标基本都符合了)

蒂森·克虏伯公司(后来的莱茵地面系统)大喊一声:这单镖我们接了!

​眼馋豹1是吧?付不起钱是吧?为你写诗,为你静止,德国人为你做不可能的事~

在大体性能框架下德国人用一种非常取巧的思路戳中了阿根廷人灵魂中的软肋:他们使用黄鼠狼步战车的底盘嫁接了豹1A3的脑袋,可喜可贺。

虽然看似是德国人摆了阿根廷人一道,但事实上TAM(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阿根廷中型战车)既然能够被阿根廷接受说明它并不是表面上一般的糊弄。作为外贸型号来说节约开发成本、生产周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重点,如果能够做到立等可取自然是更妙。

自行火炮型号的TAM VCA自行火炮型号的TAM VCA

​黄鼠狼步战车在当年还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设计(参考了一部分豹1的技术),它的模块化动力系统提供了很好的维护性以及升级潜力,在达到了阿根廷人的要求指标下还尽可能的英勇了成熟技术压低成本,蓝白胖次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根本不会和德国人计较TAM到底是不是半吊子拼装货。

火控上德国人也算仁至义尽,为TAM配备了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研制的最新型“综合坦克火控系统”,与豹1A3并不完全相同,应该说介于豹1A3和A4之间的水平。

TAM MRLTAM MRL

​在TAM底盘的基础上衍生出自行火炮、步战乃至火箭炮等分支型号,填充了阿根廷的战斗序列。

总结来看,TAM项目在当时来看已经是一个能够完成的最优解,是阿根廷在合理程度下能够获得的优秀型号。但很可惜,TAM坦克的正式列装是在1983年,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赶上马岛战争。时至今日,TAM系列还没怎么风光过又面临过时的窘境,阿根廷将如何面对又是一个未知数。

反正,反正也不管我们事~(摊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