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尔 | 如何激励员工自驱动?

 HR伯乐会 2017-12-13


“杜鹃不鸣”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故事,也凸显了“日本战国三杰”不同的处事方式。面对杜鹃不鸣的问题,织田信长选择“杀之”,丰臣秀吉选择“诱之”,而德川家康的做法是“等”。德川家康的等待就很像是一种将自己化为无形的状态,不以外力驱使杜鹃,而是让它主动啼鸣。企业为无形,也是《道德经》中“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员工们不再围绕着企业领导运转,而是根据自己的“单”,也就是用户需求,实现自我驱动。这种状态也是左哈尔推崇的“量子真空”。


苹果树之所以伟大,首先因为它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而后便因为坐在树下的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科学开启了一个平稳有序的时代。在牛顿思维中,世界由“原子”构成,原子和原子间彼此独立,即使碰撞也会立即弹开,所以不会造成特殊的变化。因此,世界日复一日地稳定运转。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无止境与不确定性,让越来越多的事情无法用富有秩序的牛顿思维解释。于是便有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有了对于“苹果树下”的思考,即是否只有牛顿能在苹果树下迸发灵感?若是换做其他人,又是否会获取不同于万有引力的发现?


2017年11月21日,“量子管理学”奠基人、《量子领导力》作者丹娜·左哈尔来到海尔集团董事局六楼,与张瑞敏交流了良久。二人的沟通主题很有指向性,左哈尔希望通过海尔的“人单合一”来表达自己新书的观点,张瑞敏则阐述着自己对量子管理学的全新理解。两千年前,大汉王朝际会罗马帝国的东西争霸只会存在于幻想之中;物联网时代,“人单合一”遇见量子管理,却让东西文化碰撞发生于此。

 

颠覆巨人思维


开篇所言牛顿,即是在于牛顿思维是一种充满理性与秩序的思维模式,万物皆可阐明逻辑,而后以此为依据,形成串联,人尽其职。牛顿思维同样被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之中,也就是马克斯·韦伯及泰勒所提出的科层制。


科层制之下,企业强调的是集权,员工只需要遵从领导,执行命令。这种偏于生产流水线的古典管理方式,极其类似于《论语·颜渊》中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科层制将人类分工得无比明确,也让企业内部更看重人的执行力而非自我意识。


“上传下达”的方式确实让企业的产能、效率都获得极大提升,但那仅仅适用于过去的时代,或者说是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就像科学一样,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发现“超科学范畴”的现象时,对于牛顿思维的怀疑便悄然开始,由此便有了爱因斯坦“扭曲时空”的相对论。管理模式亦是如此,当高效率的产出已不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痛点时,对用户需求的高精度回应便动摇着科层制的地基。


左哈尔说:“美国的企业就像是个孤岛,不会影响外人,也不受外人影响。”这就是科层制带来的问题,企业成为封闭的花园,拥有隔音的围墙。企业领导高高在上,他的自我意识就是所有人的意识,但这个“所有人”唯独不包含用户。可这个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早已不是彼此封闭的状态,零距离是现实,全球共享是未来。


左哈尔的量子管理理论和张瑞敏的“人单合一”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一点就在于它们是非线性的,不遵循于传统。两者都是打破了科层制的金字塔,量子管理学强调用人的不确定性来创造巨大的能量,而海尔则更是明确定义为“生态圈”。生态圈之内没有固态思维可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说传统企业都在遵循牛顿这位历史巨人的秩序思维,那么海尔如今所做的事就是在颠覆着巨人的思维。

 

人人生而平等


英文的管理一词“management”,源于拉丁文的“manus”,原意为手,引申后便成了插手干预。这实则就是一种传统的管理现象,位于领导层的手控制着整个企业,享用利益的人也只限于少数人当中。


左哈尔认为,太多的人仍抱着“我是老板”的心态管理公司,对于外部的变化与自下而上的趋势置若罔闻。事实上,从互联网时代开始,我们就经历了太多无法用常规逻辑判断的事情借用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的观点来说,我们如今的时代,相关关系大于因果关系。当今市场的状态就是用户核心,但我们不需要慢慢弄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只需要认清这个现状,而后迅速适应这种变革。


时代的剧变下,企业又该如何适应?张瑞敏说:“抓住不确定性中的可能性,就是要让每个人成为创客。创客,这是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重要承载力,其打破了“决策者—执行者”的固定模式,让所有人围绕着用户平等地享受着证明自己的机会。就像是为每一个人都种下一棵苹果树,每一名海尔创客都有权利坐在树下,迸发属于自己的思考。


人人生而平等,这不仅存在于《独立宣言》当中,更应该是社会的本质。也即如左哈尔所认为的那样,这个世界没有不重要的人,没有可以忽略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而海尔的“人单合一”就是在探索这种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我。


左哈尔在新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量子世界就是把割裂解决掉,代替为量子纠缠。”张瑞敏也认同这种理念。在海尔的探索中,解决割裂就是实现两种“纠缠”内部而言,取消部门,去除中间层,如今海尔平台上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外部而言,取消顾客,取而代之则是成为用户乃至终身用户。


海尔的人人平等为创客们提供了“实现自我”的机会。在海尔海创汇平台上,已经孵化了449个项目,普宙无人机、AR射击、硬闯空间等各式各样的小微正迅速发展。而在2016年收购GEA后,海尔也在加速GEA的“人性转化”。张瑞敏曾对GEA的员工说:“不是股东第一,而是员工第一。”于是在“人单合一”的模式推动下,诸如FirstBuild这种“梦工厂”正获得生机,GEA也从之前十年销售收入下降10%,到2017年销售收入预计增长10%。

 

认识你自己


为每一个人种下苹果树,这就为海尔获取更多的创新灵感提供了先决条件。但苹果树下的创客能否更加有效地产生创意,这又是另一回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尽其用自然是理想的状态,但企业毕竟不是“兴趣培养站”,与其以千里马的姿态等待伯乐,倒不如自己成为自己的伯乐,这也就是海尔所提倡的“赛马不相马”。


对于人尽其用的问题,张瑞敏引用了苏格拉底的那句传世名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这是一个双维度的问题,一是企业自己认识自己,二是企业让员工认识自己。


企业如何认识自己?左哈尔将企业及人视作一种波状结构,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波浪,而这些波浪则是由与个体相关的人或事物造成的。换言之,这个世界不存在与外界割裂的事物,对事物本身的定义也往往受到外界影响。


而对企业而言,认识自己即同于定义自己,但不是由企业自己来下定义,而是通过用户的反馈来决定的。2013年后的日本科技企业最能反映这个情况,其科技创新力在全球仍属领先,但市场活力却日益减弱,即便索尼、东芝这类昔日巨头,也没能逃过这个漩涡。事实上,日本企业之惑就是偏离了用户,它们虽然有精细到0.01mm的科技,但缺乏打动用户的能力。


“人单合一”下的海尔则把用户并联到了自己的全流程当中。以互联工厂为例,海尔通过COSMOPlat平台,让用户全程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中,用户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产品的消费者。事实上,互联工厂不仅为海尔带来了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更在于让海尔实现了“为用户生产,而非为库存生产”。

 

让杜鹃自鸣


那么企业又该如何让员工认识自己?张瑞敏和左哈尔有着相同的看法,就是让企业化为无形,让创客实现自组织、自驱动。


“杜鹃不鸣”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故事,也凸显了“日本战国三杰”不同的处事方式。面对杜鹃不鸣的问题,织田信长选择“杀之”,丰臣秀吉选择“诱之”,而德川家康的做法是“等”。德川家康的等待就很像是一种将自己化为无形的状态,不以外力驱使杜鹃,而是让它主动啼鸣。企业为无形,也是《道德经》中“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员工们不再围绕着企业领导运转,而是根据自己的“单”,也就是用户需求,实现自我驱动。这种状态也是左哈尔推崇的“量子真空”。


海尔是如何实现创客自驱动的?一来是营造创业土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创业者提供开放的平台。即如前文提到的普宙无人机与AR射击项目,前者来自于湖北首富的二次创业,后者则是海尔外部草根创业的典型。创客们可以来自五湖四海,但因为有实现创业梦想的土壤,继而共同汇聚到海尔平台之上。而这也是张瑞敏最常提及的那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另一方面,创客创业也是一个自断后路的过程,创客如果不能跟随用户需求实现自我驱动,那么只能消亡或者被消亡。海尔“人单合一”之后,同样有着“用户付薪”、“按单聚散”的模式,这就是要求创客们不要把创业当作儿戏,自己不作为,那么只会被革去性命。


在海尔内部,常常会有“抢单”这一说法,实则就是让创客们去响应需求。但“抢单”并不是形式上的走过场,其之后还要有“论单”环节。“论单”的过程就像是创客间的相互竞赛,每一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优缺点,而后尽可能地展示自我。这个过程中,创客们其实已经充分认识了自己,而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企业在这其中并没有成为影响因子。


再回归到开篇的问题,其实坐在苹果树下的可以是牛顿,可以是爱因斯坦,可以是每个人。面对落下的苹果,诞生的可以是自然科学,可以是一首诗歌,一切都那么不确定,但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人单合一”或是量子管理学,其实就是在证明一件事情:一群自主人,一片苹果树林,一切皆有可能。


海尔集团官方微信文章,作者授权

原标题:如何让杜鹃自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