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趋势——人口和产业的流动(一)

 王谈凌 2017-1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十九大新定义的主要矛盾下,人口和产业会发生怎样的流动,国家的政策又会如何引导这种流动发生呢?


这将是一个比较长的专题,今天先从农村发生的一些变化讲起。


最近往河北农村走了走,了解下农村中小企业的情况,因为环保的原因,大致八成左右的企业都关停了,再无复产可能,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也随之永久性的流失。相信这种状况是全国性的,并不局限于河北一地。


这场战斗,不止是环保的战斗,不止是为了绿水青山的战斗,而是吹响了一整场战役的号角。


这些农村中小企业,由于规避了环保成本,相当的税务成本,社会福利成本,生产的产品以远低于大厂能承受的价格进行销售,所以,在整个供给侧改革中,这部分产能,是首先要清退的,这不光是环保的问题,还涉及到产品定价权的争夺。当然,以环保的名义,是最顺理成章和阻力最小的,不过即使没有环保因素,也是一定会清退的。


目前这些企业大部分刚关停不久,丢掉工作的人大多处于打零工或休息的状态,时间再长一些,不能吃老本的时候,一家老小要吃饭,没有收入来源,这部分人该如何解决生计?当地没有工作机会,恐怕只能向外流动。


我们先来看一下失业的人员构成。


在丢掉工作的人当中,有一部分是异地就业的,这部分人原籍肯定是不能提供工作机会,所以还会继续流动,但是农村生产型的中小企业清退是一个全国性的状况,他们只能向可以提供工作机会的城市流动。


在失去工作的当地人中,留存的企业无法向这些人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传统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和养殖业,没有规模的话,盈利非常困难,小农式的经营,糊口都是问题,而且年轻人,对小农式的农业生产,也无甚兴趣。这些守土的人,为了吃饭,恐怕也只能选择向外流动。


目前在农村人口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有十分之一回流原籍就不错了,大部分还是会选择在城市生活。而现在,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的本地企业被清退,导致之前选择守土的劳动力也只能外流。


人守着故乡,自然不会放弃土地,但如果人离开了,土地会怎样?


农村人口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将为农地兼并和土地改革留出操作空间。


农村人口的流出,将为城市工业提供新的劳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不断飞涨的劳动力成本。而低效低价的农村中小企业,在环保的利剑下,也再也不可能在市场上争夺产品定价权,在供给侧改革中,这是必须要去掉的一部分。


农村土地改革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件事,但目前低迷的农产品价格,并不能引起资本的任何兴趣参与其中,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家势必对农产品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必然是可控的,因为农产品价格关系民生,关系CPI。


必须给予农产品一定的利润空间,以引导产业进入,但这个利润率的实现一定要建立在规模之上。在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中,低效的个体农业生产是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农产品的上涨幅度或者说调节幅度,一定是在可控的区间内进行。这个价格区间,将既可以引导资本进入,非规模化的个体农业生产又无利可图,而不得不放弃自主经营,选择卖出或联营等其他方式,使农业效率和品质的提升成为现实。


我们可以看到,在2020年乙醇汽油添加的政策出台后,再结合粮食收储的政策,对于农产品加工的基础原料——玉米,通过调节在汽油中的添加比例,已经有了杠杆性调节的可能。


从近两年的政策推进和执行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政策引导和推进,不同于以往,现在的方法是,你起先看到的是一个非常伟光正的A,但实际要的是B,做完A,B会自然而然发生。


对,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如此。


敬请期待,人口与产业流动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