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为人所服务的,我们研究建筑环境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为人创造舒适健康的环境,提高人对所处室内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室内环境包括了:室内环境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环境、声环境以及气味环境,创造良好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是这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对环境满意度的评价来自于对环境主观感受和客观参数影响。 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来自于人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 人的主要感觉器官有身、眼、耳、鼻、舌等,因而有相应的五类感觉,即体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其中体觉是一个综合概念(含热觉、触觉、痛觉、平衡觉等)。主观影响与人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很大关系,个体差异较大。 对于我们人所处的室内环境而言,体觉刺激主要包括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视觉刺激主要包括光照度、亮度、色彩、对比度等对眼睛的影响;听觉刺激主要包括声音的强度、频率、音乐或噪声对耳朵的影响;味觉主要用舌面和口腔黏膜来辨别外界物体的味道,基本味觉包括甜、酸、苦、咸四种。
当前,国内外研究对环境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舒适性评价、空气质量评价、噪声环境评价、光与视觉环境评价等,而对嗅觉环境的评价只有对环境中恶臭气味的评价,缺乏其它参数定量的评价研究以及精油在对抗空气悬浮微生物的评价研究,随着国内精油的使用和芳香技术的蓬勃发展,香氛对人体的主观影响以及对空气环境的客观影响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香薰即芳香吸入疗法,主要是利用鼻腔这个通道。一方面,精油所携带的芳香物质通过鼻腔进入肺部,透过毛细血管来完成身体的大循环,它的作用机理是植物化学产生的药理学属性。另一方面,气味所携带的芳香讯息通过鼻腔刺激,传输到大脑的边缘系统,从而产生情感、记忆的心理学属性。因此,芳香吸入疗法并非由单一途径实现,而是心理和生理上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嗅觉器官的直接参与,达到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的舒缓和治愈的效果。 精油杀菌一方面是直接作用于细菌,导致其细胞壁退化、破坏细胞膜、破坏膜蛋白质、使细胞液渗透、使细胞质凝结、损耗细胞核活性、抑制DNA复制等,另一方面是干预细菌的生长环境,把有利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变得不利于微生物生长,通过环境的持久改变,从而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由于精油中主要成分的多样性,很难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还可以有效阻止病毒进入体内。面对现在抗生素都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芳香疗法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有较多的成果, 如: 吕爽等人研究了椒样薄荷与苏格兰留兰香精油的抑菌活性,测定了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同时对两种薄荷叶片以及精油提取后残渣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薄荷精油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均有抑制作用,而对于肠炎沙门氏菌及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椒样薄荷精油的抑菌效果比苏格兰留兰香精油强。 吴慧清等人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采用纸片法和试管法评估了42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植物精油对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杀效果好,其中有11种精油对5种指示菌的抑杀效果较好,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肉桂、百里香、柠檬草、香茅、香茅油、雪松、山鸡椒、天竺葵、桂皮油、芫荽、罗勒、山苍子油、欧薄荷、茴香。 林雅慧等采用空气自然沉降法接种空气微生物,用复合香辛料精油气相抗菌剂在培养皿中对其进行气相杀灭抑制实验,实验结果是对空气中细菌的气相杀灭及抑制率分别达到77%和91%以上,对霉菌的杀灭抑制率均接近100%。 我国芳香疗法已经十分流行,正在迅速发展,但药香同源,是药三分毒,普通消费者对芳香疗法涉及的精油确切疗效、理论知识及使用方法不甚了解,有时甚至产生误解,造成伤害。如:醛类精油具有光敏反应、引起皮肤瘙痒等,过量使用酮类精油会引起孕妇早产,酚类和酚醛类精油过量使用会造成皮肤红肿、起水泡等现象。国际日化香料协会(IFRA)对香料使用的安全性提出要求,认为精油应进行安全评估后才能使用,其中试验应包括急性口服毒理试验、急性皮肤毒理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眼睛刺激性试验、皮肤接触过敏性试验、光敏中毒和皮肤光敏化作用试验等,试验对象是从动物身上获取试验安全数据再转入人体临床试验。 精油通过香薰扩香设备进入环境空气中,一方面杀菌抑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刺激嗅觉神经,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目前市场上香薰和扩香设备种类繁多,从使用范围讲大致有车载型(微型)、家庭型(小型)、商超型(大、中型),从扩香方式讲有自然挥发型、加热蒸发、超声波雾化、气压冲击雾化型等。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的香薰和扩香设备性能标注五花八门。很多设备给出了使用面积,但没有单位时间雾化量、雾化效果、环境香气浓度等参数,室内气流对精油香气分布影响更无从说起。有的设备试图与通风空调系统联用,但没有设计依据和计算方法,存在雾化量不足、扩香设备传输距离长、无法与通风空调系统联动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我们团队一直从事地下空间空气质量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地铁环境控制、地下工程环境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目前与嗅觉环境、精油抑菌灭菌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了多种情绪复方,与相关医学机构联合进行动物试验;同时针对不同类别人群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人群使用并跟踪反馈使用效果。为芳疗保健和临床推广进行初步探索和数据支撑。 主要是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不同复方精油、不同挥发浓度、不同持续扩香时间等多种因素,对地下工程内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杀灭抑制效果进行试验、评估。为地下空间空气环境有害微生物控制提供客观依据。 人员密集的地下空间、高原等缺氧环境,有些高档场所、医疗美容院等需要增加氧气浓度改善环境的场所以及亚健康人群,团队结合研究的固体氧源,在制氧的同时伴随精油扩散,制造出带有香味的氧气,称之为香氧,该产品同时具备解酒、提神醒脑、抗疲劳等多重功效,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小样试验阶段. 通过研究精油的封装和缓释技术,将研制的功能性精油采用高分子材料包裹成微胶囊的形式,制成纤维布,可制作具有驱蚊功效的衣物、帐篷,安抚睡眠的被子等制品。目前正开展试验阶段。 精油雾化及控制技术研究方面。优化超声波、微压冲击、控温缓释等技术,模拟并试验香薰扩香设备雾化气流的室内扩散分布规律,从而控制室内空气精油浓度,提高精油使用的安全性。 香薰扩香设备研究方面。在现有家用香薰灯、扩香器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研制通风空调系统配套的扩香设备。重点研究扩香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精油浓度与雾化量、雾化精油通过通风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扩香设备与空调系统连锁控制等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热爱芳疗,科学的应用芳疗,规范国内的芳疗市场,任重而道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