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毕业后,当一个纯正的无业游民

 jimmyliusss 2017-12-13

这是大家之选的第27篇文章

今日出品方:滥情时代

本文作者:陈秋心

点击了解《大家》编辑部开放计划




老公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活的高考状元(市级),所以那些“高考状元毕业后都去了哪儿”的月经贴一出现,我就会看看手机,再看看他:十多平的出租屋里,屁股长在了椅子上,椅子长在了地板上,满脸油光、头如鸡窝的我的老公,他是一个无业游民。


说“无业”就是彻底的无业,连自由职业者都不是——除了朋友们偶尔需要救急请他去打打零工,再付他一笔小钱之外,老公没有别的收入。不过最近一次“打零工”那也是好几个月之前的事了。


那老公到底在干什么?两年来,向别人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成了他最大的烦恼——现在也成了我的。因为说不清,他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停更了朋友圈,只和极少数的密友联系;每次送我回学校,他走到离学院(我俩是同一个学院的)100米的地方就止步了,说怕遇见老师问他现在在做什么。


2013年,老公北大硕士毕业,当时最想做记者,毕业论文都在研究特稿。但历经本、硕期间的几次实习之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职业选择。当时已经临近毕业,对于该做什么突然茫然起来,最后出于家庭责任考虑,他去了某金融机构,一呆就是两年,成了部门领导着力培养的储备人才。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日子会这么过下去的时候,老公突然回了农村老家,郑重地拉着公公婆婆坐下来聊了一宿,宣布了他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辞职,用两年的时间闭关,塑造自己。


公婆当时并没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也没明白为什么,但因为一向开明,且老公那时还是孤家寡人一个,手上有点积蓄,没有什么负担,就懵懂着点头答应了。


不料“两年计划”走到一半,我们突然结了个婚,公婆才开始真正地焦虑起来,估计农村社交圈子小,没少被街坊邻里议论——“上个好大学,读个研究生有什么用,现在还不如我儿子在外面打工挣得多!


更重要的是,老公现在有了家庭,不工作似乎就没法买房子,没法生孩子,没法进入“下一步”,生活这台大型机器突然就卡住了,而放眼四下,别人家的“机器”都在轰隆隆运转着,衬托得我家的情形尤其让人心焦。



公婆其实不知道,他们向往的“按部就班”,正是老公要极力摆脱的东西。


“在单位待下去,后面是什么?结婚、买房子、买车、生孩子、走运的话升职加薪、买第二套房子……你其实是一步一步在被推进那个机器,之后就被它裹着走了,你要按照他们规定的时间表、他们规定的标准奋斗,你就没有办法脱离了。”他说,“假如你认为这能够构成你人生的意义,当然可以——但是我不行啊”。


那时的老公就知道,以赚钱作为人生的标尺是个陷阱——它给人的价值回馈是虚幻且脆弱的,它也是没完没了的,就算你赚了一百万,还有人赚一千万。为了证明这种虚妄的价值,维护金钱标尺的人又发明了消费,从而构造了一个闭环,一个圈套,陷入其中就交出了人生丰富的可能性。


于是在工作的两年里,老公尽琢磨这事儿了:挣钱,挣更多的钱,一直挣到财务自由——但之后又如何呢?财务自由之后也未必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还是不得不在深夜面对自己的内心的空虚,疑惑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经历着轻度的精神煎烤,老公像只土拨鼠一点一点挖,去找那个叫作“意义”的内核,终于有天停在了一个点上:可能得去做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这种创造,起先,是学会自由地吸收环境中的要素,把它们转变为自己的内在,享受这种转变的过程,然后再输出出去——思想的、情感的,都可以;音乐、写作或是绘画,可以不拘一格。


创造的感觉无比美妙。“输入-创造”的过程,使人和周围世界达成和解。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找到和世界、和其他人的接口,也能有更宽广的感知范围,可以在精神层面来去自如、超越狭窄封闭的职场工位,更不会被异化为机器。届时钱什么的,就只能是副产品了。


然而在这个时候,老公会的技能很少,尚未拿到语言、音乐、绘画这些奇妙世界的入场券,即便想法多,也缺乏多样输出的能力。所以他决意辞职去学、去感受——这并不需要很大的成本。经过研究,他发现有很多事情,从零基础到掌握基本技能、做到合格水平,只要20个小时就够了——因为日常生活并不要求人们事事做专家,通常掌握百分之六七十就够用。



所以,在26岁到28岁的这段人生里,老公尝试了以下事项(其中大部分20小时就能做到):


完成了一部类似麦基的《故事》但含涉面更广的“叙事方法论”,并据此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累计读了100多本书来补充和巩固它。


对着网络视频从零开始自学吉他,现在已经可以自弹自唱——当然有时是他弹我唱。


和别人合作编译了一本书。


之前农村老家英语教育不够完备,英语一直是短板,他连续两个多月每天早上跟着网上的美语节目大声模仿朗读,自己练出了纯正的美式发音,跟我这种当年在新东方花了几千块练出来的效果差不多。雅思也重刷了一次,从6分刷到7分。


写出了人生第一篇10万+。


看视频自学羽毛球,到场馆找人对打实践,从零基础菜鸟进入入门级水平。


学作曲,目前已经写了大概几十首歌,虽然并没有脱离自娱自乐的水平多远,但总的来说越来越好。


从五谷不分的状态起步学会了做饭,巅峰作品是独家“秘制黄焖鸡”,但他平时更青睐日式料理,味道还真不错。


规律健身,调整饮食,半年内减重5.5公斤。


自学日语。


上面这些事,虽然都不能帮老公挣钱,但也都不费什么钱——他一直都是个对物质依赖非常小的人,践行着自己“够用就好”的准则。另外他挺感激我们生在这个有互联网的时代,那么多的资源可以任意取用,几乎不必付出什么成本。


这些事里也几乎没有一件可以拿来作为成功标准的“成果”,但成功本来也不是他的目的——他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完善思考和感受生活,找到自己后半生想做的事情。如此,过程就可以是美的,符合康德的“非目的的合目的性”。


现在老公和家人的两年约定即将期满,其间外界诸般压力,他竟能全不在意,对自己手上每件事都全心投入、乐在其中。生活一直是很忙碌的,心脏一直在胸腔内孔武有力地跳动,从白天到黄昏日轮总是转得过快,“空虚无聊”什么的从来都是天方夜谭。


走笔至此,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在写自家老公,语调未免有些自我陶醉。但问题是这种人我也是第一次见,所以常常忍不住抽离夫妻关系,把他当作一个人类学观察的对象,所见常常令我啧啧称奇,或乐不可支。


这是真正生机勃勃地在活着的状态,哪怕他形容落拓、看起来一事无成,但他眼中总是有光。尤其在创作的时候——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在写他自以为动听的歌,那一刻他变成了自己国度里的王,旁若无人地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仿佛获得了造物主般的力量。


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虽然未来还如同纸上画的大饼,但我至少可以安慰自己:将来娃的爹应该不会突然哪天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朱兰先生一样失踪了;我们有这么丰沛的生命可以给予,也不会养育出一个“空心”的孩子。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个如此庞大然而重要的问题。它庞大到,我们以为自己这么微小的个体和具体的人生根本不用面对,但实际上它何曾放过任何一个人?我们的一行一止中都有它施加的影响、引发的挣扎——这就是它为什么那么重要。



所幸老公把这件事想清楚了。他在各种摸索中慢慢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后半生都可以专心去做,不必急于一时。而他的“终极意义”在于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要说清楚,又得另开一篇去阐述了。不管成不成吧,总有一点是明确的:看不清楚人生的时候,需要立刻按下停止键——按得越早,代价越小。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幸而现在还年轻,路虽长,每一步走得心知肚明,就能走得笃定。


不过婆婆至今仍没明白她的儿子在干什么、又是为了什么。有时她会打电话来,试探着问老公:“要不要去爸爸朋友开的证券公司工作啊?”老公会温声细语但毫不犹豫地拒绝。后来她就不敢直接问了,但是会悄悄发信息给我:“他‘创业’创得如何了?到哪一步了?”我便提醒老公——做自己喜欢的事当然好,但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家里人的感受呢?


老公却说,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爸妈可能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东西”,他们看见村里人盖小楼自己也想盖小楼,看见人家一层装大吊灯就觉得那是美,但我们自己知道什么对我们才是“美”、才是“好”——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去贴合他们的标准,而是应该把我们自己关于美的标准告诉他们,让他们理解并自愿走入我们的阵营。


看,在这个日渐失控的世界里,老公是不愿意交出自主权的,任何时候、对谁都不愿意。


幸好以后我就能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在问“你老公在做什么?”的人看了。


本篇头条文章由滥情时代出品  虚情泛滥的时代,谈谈真性情。

团队成员胡泳、高美、陈秋心、90后在北大

胡泳的小程序主页

高美的小程序主页

陈秋心的小程序主页

90后在北大的小程序主页

大家+ 今日大家头条的占领者为滥情时代,点击进入团队主页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