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画眉相鸟的一些正经闲话儿

 如风雨似微尘 2017-12-13

关于画眉相鸟的一些正经闲话儿

在QQ聊天群见网友聊天,就生出一些感想和闲话来,忍不住说了一大通。回头看看觉得具有一些普遍意义,就把说的这些废话复制下来,粘成这贴,聊以自乐,仅以为疯言疯语,诸君莫笑话,视我今作小儿语。

话且说:有的老爷子,从国民党喂雀到共产党,没养出一个斗雀上过擂台。有的人养了一辈子,盖棺前连雀雀毛章都认不来。所以,玩画眉鸟,这跟养多长时间就有多少功力没有绝对的必然联系。说养了几十年你就了不起,那我可以用一句孔子的话来说你否?

寻鸟的时候,我见苗寨子里面有的小娃娃从小看大人耍鸟,没几年就能一眼认出画眉老嫩,而有的朋友,城里面养十多年雀雀都还分不清楚原毛,老毛。话说大一点,几十岁了理论一大堆还不如人家小娃娃一眼看清楚,这个就是”幼儿学“。老东哄大讲训诂校雠,但未必能如少年七步成诗!这道理就如同禅家举公案云:弄一车兵器,不是杀人手段;不若我有寸铁,便可杀人……。道理就在于,复杂不若简单直接,说玄虚的未必就是好东西。

关于画眉鸟的相法,这里面有天赋,更也要有经验,还得天天摸看得多。

眼睛是眼睛,嘴是嘴,皮毛是皮毛,一样样书本、网络对照起来看,我想,这番下来,眼睛看瞎都看不清楚雀雀。

一会是青眼,一会是黄金沙,一会又是月白眼,哪有那么多复杂的名堂?所以有的人说,认雀雀都是假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句话不是无的放矢,甚至不无道理。

转回来说中医,我们国人藉此赖以生存数千年了,有人跳出来说它是伪科学,但是你敢说中医不治病?能说它没有科学依据和治疗效果?

经络穴位,科学仪器无法检测到,但是你不能否认它在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特殊治疗手段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中医经络理论体系和它的治疗真实性和医疗价值,我们称之为国粹。但反过来又遍地都是吹牛逼的庸医,不吹牛逼都不好说自己是中医师,那你能说这些庸医就是中医?所以,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不能以点概面。

这东西是辩证的,雀雀也一样,因噎废食和装神弄鬼都不是办法。

比如你说这鸟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好到什么程度,要拿得出依据来,不能光靠一句话。

雀雀最是假不的,因为这东西就在那,看得到。雀雀也没有什么个人看法不同这种思维和观点。这种片面的文化相对论害苦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让真正的精英标准无法成为一个可以度量,可以明晰的高度。在这种所谓不同观点不同认识,看似十分科学性的虚伪高论面前,一切都可以有借口。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这就是深层次中国文化堕落的原因之一。

这雀,是那样就是那样,毛眼嘴脚,身法斗着,都有标准去衡量。它是在数百年来前辈们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综合建立起来的一套斗鸟判断标准,它符合画眉斗鸟的总体特征和自然规律。它的丰富和深刻的学问,甚至比学生考一个学位还要难。

当然,所谓鸟之相法,不是随便皆能为。好比一个亮底的干黄眼你硬要给我说是极品,那我就莫法了。指鹿为马,不是方法论,那是瞎扯淡。好比一个烂雀雀你说只要喂的好就一定能打!这打鸟就是打鸟,不打的你喂一辈子它都不打或打不好,这就叫装怪。搞半天复杂名词,问他个网络搜索不到的问题,他半天回答不上来,还要硬说:这雀雀的东西是看不穿的……,这就叫装神,装神要打疼!

看雀雀,经验占大半,看的足够多,你才有可能认的全面。阅千器而后识见,看得多了,这眼力才始生出分辨来。雀雀眼水要好,认雀雀的人也需要一双好眼道。不是道听途说一些名词,再天天抱着自家雀雀耍就认得来雀雀了,这种莫名其妙的孤陋寡闻就好似:与自家婆子床头戏耳!

老辈子些说经验诀窍,都要说:不要给别人说这些,免得把别人教尖了。这个是他们的人生阅历,是基于人的复杂性。他们吃过亏上过当,教会徒弟朋友,回过头来被打翻天印,翻过来还说他,“他老了眼睛不好,看球不清楚”,“哪个是他教的哦!他说的那些个个都晓得”,“他认的好为啥现在没有喂出打雀来呢?”……。我们后辈不妄论是非尊长,只是心底下须明白一个敬字,一个爱字,还需一个孝字。

这相鸟,其实大多人都选的模棱两可。因为这嘴上说是说,你具体去认又是一门功夫。真正选雀,外在不一定是关键,看得到的都不复杂。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学问和乐趣所在,比如:雀有无脾气?出不出德性?能不能异地打斗?出不出的远门?有没有负口?桶没有桶,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继续培养的价值?雀雀有没有进笼前在山里就被同类打惨过?以后还会不会发大架?

又比如:雀莫名其妙没有任何原因的不洗澡了;今天打明天不打;在甲地打,换个地方乙地就不打,甚至拐个弯就不打;台下打的翻天,上台就不打;靠青打,不靠青就不打;生的完美的很,就是喂不打架;生的再好,大青眼,正格五长,牛筋脚……,喂三年出来打几嘴就跑,但每次又都要打;有的啥都一般,个子五十多克,但就是发大架。

你说黄眼不打,人家黄眼打的欢的很。都说大青眼好,但是你就喂不打它,几年下来它还是如如不动,打不起来…………。这里面的道理是一层窗户纸,一捅破啥都明白了,真经就是那几句话,大相无形,是真佛只道家常!

初学喂鸟的时候,我问大爷,雀雀胆子怎么看,会不会打怎么看呀?他说也不用看,用听。他说:你大清早把雀雀挂起来,不看,躲到边上,听它在笼里面跳动的声音就知道了。我一直不明白,觉得扯淡,后来才渐渐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好比老禅师给小沙弥一个话头,小和尚要接的上。同样一句话,你要接的上,这个才是心印。而知识是:这个眼能打,那个眼不能打。而智慧是:这种眼如何才能打,那种眼如何才打不赢。高手是:这雀极品,打大架;高人则是:这雀行,喂喂看。话是两头不明言,要善于用心体会。

以上种种,总有道理在里面,绝非一句话所能偏废。

而其中,雀又有看不完的地方,有些东西确实一时看不穿也看不完,比如打方向,又比如个别基因雀……。

这雀因地形地貌的不同,生出种种性格斗相脾胃,就似地狱无间,种种不同。有的地型就容易出斗性好的雀,甚至数百年以来一直遗传不变,这是水土山石环境所孕化。而有些地方的雀,则恰好相反。

相隔不过数十里地,而有的地方出的雀,毛眼嘴脚,身法斗着都好,甚至好的很,但是喂成熟以后就不打架,或打几嘴,分把钟就跑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打方向,我们管这种雀也叫基因雀,本地种群小区域繁殖,杂交系数小,就是基因雀。

狗耍纯种,雀要杂交,画眉斗鸟要杂交的好,才容易生出好眼道。所以一只雀,要知根知底,知道它的来处,才能全面把握它的发展方向。如果不知根底,就会看不穿,更看不完。这里面的经验和知识,需要更多的爱鸟玩家进一步去补充和认识,所以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

诸如此例,我想,这才是我们后辈末学应该去了解和学习的相鸟门道和一辈子值得专研的学问,而不是一竿子打完,更不是一棒子打死,应该是衣钵相传,薪火有续。有真知,也必然有谬论,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这门科学有技术的层面,也有传统的经验认知,更有文化的复杂性和整体的民族哲学为背景。它依靠一种决断,剥离和清晰,也依靠一种辩证,融汇和贯通。

就如这一雀之完美,型之已就,断难驯养。有志于常,也不要背离真道;有志于道,更不能走向极端。如此,相鸟的道理,是文之箴言,论之卓见,亦是性之善论。

关于画眉相鸟的一些正经闲话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