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散文阅读)

 昵称47059530 2017-12-13

一、考点:

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脉络

3、结合语境正确理解文章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根据要求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描述写作对象的特征

5、准确地概括层次和段落大意

6、辨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7、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8、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二、知识点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分成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时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主线,线索可以是以时间、 事件、某物、人物、见闻、地点、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其记叙的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散文一般都不直接点明中心思想,往往是借助具体形象,在广阔的社会与自然背景之中,通过联想,寄托自己的感情。特点:时间跨度大、空间转换广、事件牵涉多、表达方式活、勾连全文巧,可以分类成叙事、抒情、写景和哲理散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散文阅读)

【常见表达方式】:

1、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必要交代和说明,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描写:肖像、语言、心理、行动、环境、景物描写;正面、侧面、以及直接或间接描写

3、议论:记叙文或散文中的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使记叙文章更加具体和翔实

【常见表现手法】

1、白描:纯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加色彩的渲染,特征:简练、质朴、轻捷、传神;作用: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的境

地。例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想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2、悬念:指对文中锁叙述的人物或时间的未来表示关注的心态。什么时候设置悬念?作者不清楚事情,想弄清楚,或者是对叙述的事情一点了解,想知道更多又或者对事件发生已经知道,想急切知道结果。

作用:使文章的行文波澜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故事的情节跌岩多姿,使人物的品质在曲折的情节中凸显出来。

3、对比: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一起。作用: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证特征,加强

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4、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又叫烘托,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

件意义,反衬就是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5、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增强某种气氛,深化主题的写法,分反复和烘托;反复就是文中反

复运用形式相同相近的句子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烘托就是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一定的情绪。

6、象征:是修辞手法也是表现手法。凭借具体的物像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

7、夸张:不是指夸张修辞手法,指为了歌颂或者暴露某事物,在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夸饰、扩大或缩写描写对象的特

征,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8、抑扬: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欲就是目的,先就是手段。

9、托物言志:将个人的志依托在某个具体的物上。

10、借景抒情:将作者心中的浓情、渗透到赏景、写景的活动之中,借助对眼前的景或褒贬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出心中的喜悲的感情。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散文阅读)

【一、概括文章内容】

要求: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方法:认真阅读、分析,从总体上把握作者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织答案。

答题模板:本人记叙了谁+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本人记叙(描写了)„„(事物)的„„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情感。

【二、归纳中心思想】

要求:准确、全面、严密、简明

方法: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自己领会和归纳

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对„„的叙述,歌颂(批判)了„„,表现(揭示)了„„的深刻道理(主题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文章线索】

方法:标题关联分析法、语言标志揣摩法、分析归纳提炼法。

【四、梳理行文思路】

方法:指出文章所用的结构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照应,悬念),说明这种结构方式表达效果,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说明。

不同结构方式的表达效果:

顺叙:叙事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倒叙: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造成悬念,避免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照应:包括开头和结尾照应、正文和标题照应、行文中内容互相照应等,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起到加深读者印象、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跌宕起伏,使人物品质在曲折的情节中凸显出来。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散文阅读)

阅读分析练习: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ɡ 1ónɡɡ(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的词语。 (2分)

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4.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5.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6.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加分题)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散文阅读)

参考答案: 1.2分 憔悴 葱茏(每字0.5分)

2.3分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 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3.3分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 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

4.4分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 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5.3分 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6.3分 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 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