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亲子班分享——疏导怒气的方法(四)

 感通天下 2017-12-13

文字版:

    所以经常过度用脑的,要防止脑溢血,或者喝酒的,你来几十个,上百个背后七颠,你发现这个头脑清醒很多,想问题灵光好多了。

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引气下行,所以古代那些经常习劳的穷苦人家,大都出一些公侯宰相,凭什么?天天手提肩挑,气就往脚下灌。

我们说人老先老脚,当这个脚能够保养的好,气往脚下灌,脚有力的时候,你的大脑是很清晰的。脚没有力的时候,大脑想问题是想不开的,这是寿夭观脚踵。

而另外呢,若要观条理,条理就是逻辑,尽在言语中。就一个人讲话是不是很有条理,你看很多人讲话容易口误,或者容易讲错字的。如果他以为没事啊,所谓不精细行,终累大得啊。

一个人不注意这些细小的修持,最后终累大得。就像一个大杯里头它下面有个蚂蚁大的小洞,所有东西都流走,所以我们学《弟子规》讲说话要:勿急疾,勿模糊。凡道字,重且舒。

我们教孩子好简单,只要我们讲话吐字清晰。你看好多父母他一生气去教孩子,孩子只听到你脾气,听不到你的道理。这个时候生气的时候停一下,来三百个跺脚,然后我们开始讲道理,他就全听进去了。

那要怎么讲呢?就说孩子从小他如果讲话,讲的不是一字一字的,他将来大了没定力。你看一个讲话一字一字练的好的话,他可以一次戒定慧全修。

像我们读经一样,读经的时候吐字清晰,他就是修定;声音洪亮,他就是在修慧;而读的时候缓和从容,他在修静。像开车开的很快,他肯定是定不住。

所以会读经的,他同样读一部《论语》,他戒定慧都修到了。不会读经的,读十遍都还不如别人读一遍。为什么?因为不会掌握方法。那就不是事倍功半,是无功。

所以我们明理学堂为什么有些修学之道,到时候都会做成视频来分享给大家,然后里面教大家如何读经,如何让孩子讲话有逻辑,有条理。 

能够讲出浩然正气的话语,这里面都是有方法,有原则,有案例的。所以这是黄帝他弱而能言,能言不是能言善辩哦。你看凡是喜欢辩论的人,很容易疲累。

所以《道德经》讲:知者不驳,驳者不知。能者不辩,辩者不能。所以好多人好辩论,你试一下,你只要一天不辩论,觉得怎么今天浑身干活都是劲,所以浑身有劲,有办法。

你只要不跟别人辩论,不跟他争理,那么你一天干活读书觉得使不完的劲。那个早上不是从床上爬起来的,是跳起来的。

好,我们的课程就今天分享到这里,感恩大家!

           义工:明谦听打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