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土话注音--胡少奎

 老北京的记忆 2017-12-13

老北京话的读音很重要,读错了容易露怯。数字中有几个字的念法儿就有一些区别,比如说:

一个小孩、一个礼拜、一个同学等都要读第二声(yí)音:疑。

而在合二而一、大年初一、九九归一、双方各一、乏味单一等词中都要读第一声(yī)音:衣。

再有一种读音是读第四声(yì)比如:一头毛驴、一匹骏马、一亩菜地、一张白纸、一堂大课、一本儿新书、一场折子戏、一把没薅(hāo)住、一身臭渍泥等,音:亿。

要想学会说“不”,就得知道“不”的两种读法,比如:不得了了、不闻不问、不听命令、不好、不行、不吃、不容、不让等词语中,要读第四声(bù)音:部。

而在不去、不会、不见得、不要、不用、不断、不是、不变、不怕、不过、不信等读音中要读第二声(bú)。

数字中的七、八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八个小孩儿、八块瓦儿的帽子、八面玲珑、八大胡同儿等词语,要读成第二声(bá)音:拔。

但在如下词汇中一定读作第一声(bā)。例如:第八、八股文、八只羊、八头驴、排行老八、八条腿儿、八坛老酒等,音:巴。

在读“七”时,七公里、七拐八抹、七星拱北、大年初七、第七课、七井儿胡同、七擒孟获等词语时读作第一声(qī)音:妻。

但在读:七个鸭儿梨、七月流火、七上八下等词的时候要读第二声(qí)音:骑。

普通话用“太”表示:非常、很、甚、等含义。北京人把“太”读作“忒”(tè\teī\tuī音:推)三种读法儿,属京味儿词汇。用来代替这层意思的普通话说:“吃葡萄吐子太麻烦”。北京话则说:“吃葡萄吐子儿忒费事”

老北京话里头也有“南音”,上世纪五十年代取消的“官话”发音中有个“内”字,读作(nueì和neì)两个读音。还有白云观,老北京话念做(bóyunguàn音:博云贯)。

前面的念法与京剧道白的发音相同,好像和“四大徽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笔者儿时常说的“跟人走变只狗,跟人学(xiáo)变狗毛”。其中的“学”字在当时两种发音(xūexiáo)并用。

南方诸省说:“身体不适要去看医生”。北京话则说:“上医院让大夫瞧瞧要紧不要紧”。大夫读作(dàifu)和山大王(shāndàiwang)读法一样。

纯正的老北京话,句子中的轻声是个关键,轻声弄错了有时候会影响说话的意思,比如下面词汇中后边儿的字儿都要轻读:

别介(bíejie)别(重读)介(轻读)——不要这样之意。

蹩扭(bìeniu)蹩(重读)扭(轻读)——不顺畅。

叨叨(dāodao)叨(重读)叨(轻读)——废话连篇。

嘀咕(dígu)嘀(重读)咕(轻读)——轻声自语。

点补(díanbu)点(重读)补(轻读)——少许进食。

哈挲(hàsa)哈(重读)挲(轻读)——使物体晃动。

花哨(hūashao)花(重读)哨(轻读)——艳丽。

 

忙叨(māngdao)忙(重读)叨(轻读)——匆匆忙忙。

掖咕(yēgu)掖(重读)咕(轻读)——藏物于私处。

紧仔(jǐnzai)紧(重读)仔(轻读)——赶时间。

就和(jìuhe)就(重读)和(轻读)——将就、妥协。

般配(bānpei)般(重读)配(轻读)——条件相当。

吧嗒(bāda)吧(重读)嗒(轻读)——象声词。

举几个需要轻读的例子,例如:(是轻读)

月底了,罗锅儿上山——前(钱)紧。跟您这儿拆兑chaīdui俩钱儿使。

刚墩的地,快别进去壩哧bàchi啦。

净在这儿瞎白话báhuo,一点儿正格的也没有。

明个早清zāoqin我还过来。

上述句子中,重读、轻读非常关键,读错了有时甚至能影响语义。

在一些北京地区的特有词汇中,常见只有语音而没有相应汉字的情况存在。另外,几个城区发音也不尽相同,笔者这方面也只是胡乱说说,如:

摺溜子(zhěliuzi):遮遮掩掩闪烁其辞不能直说,追问之下竭尽搪塞,就是不做正面回答。例如:“闪着正题儿绕弯子,摺溜子说瞎话,净在这儿糊弄人玩儿”。

找兴人(zhaǒxingren):寻衅生事。例如:“你这不是存心找兴人吗”。

抹稀泥(mǒxini):掩饰矛盾得过且过。例如:“较起真儿来日子都不好过,一抹稀泥大伙儿就都过去了”。

节骨眼儿(jiéguyaner):关键、肯节儿上。例如:“这两天正在节骨眼儿上,忙的脚丫子直打后脑壳”。

揿头拍子(qìntoupaizi):自私自利不知理义的人。例如:“这人是个揿头拍子,别跟他一般见识”。

磨不丢的(mòbudiude):不好意思,挺难为情的。例如:“屁大点事吵起来了,回头又在胡同里碰见了,觉(jiao)着磨不丢的”。

嘬瘪子(zūobiezi):不走正路,自讨苦吃。例如:“你这样成天瞎折腾,早晚得嘬瘪子”。

抓瞎(zhuaxia):没有办法,束手无策。例如:“这事情交给我还真抓瞎了”。

假招子(jiǎzhaozi):弄虚作假设套儿坑人。例如:“都看出来啦,把你这套假招子收起来吧”。

杠头(gàngtou):有争辩爱好,且不服输的人。例如:“别人说东他非说西,就是这路杠头脾气”。

摩挲(māsa):轻抚、捋平。例如:“趁着没干透一摩挲就平了”。

乖打(guāida):轻打、拍打。例如:“好像有人乖打门”。

勺叨(sháodao):话多、絮叨。例如:“说话勺了勺叨的净废话”。

卡巴裆(kǎbadang):两腿之间。例如:“俩手忙不过来,书包就先夹在卡巴裆里了”。

邋里邋遢(lálilata):衣冠不整不讲卫生,以前叫:勒哩勒特。例如:“还出门儿哪?勒哩勒特不够现那份儿眼的”。

央给(yanggei):乞求、求情。例如:“央给半天人家也没答应”。

尿喝(suihe):劳累致极。例如:“这趟差事可连人累尿喝了”。

蒙席盖井(méxigaijing):掩饰、隐瞒真相。例如:“干了坏事不认账,总惦记蒙席盖井的糊弄过去”。

茄哏(qíegen):揭人短处。例如:“这主儿专好茄哏人,有短儿在他手里可就崴了”。

眼目前儿(yǎmuqianer):当下、跟前。例如:“眼目前儿这点事儿还挺崴手”。眼字重读,目字读的很轻,前字读儿化音。

眼力见儿(yǎlijianer):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的能力。例如:“这小子,没有眼力见儿,就知道戳那儿犯愣”。

直溜(zhiliu):顺溜、笔直。例如:“找根儿直溜的当拐棍儿杵着”。

咋呼(zhàhu):小题大做,生怕别人不知道。例如:“树杈儿上耷拉下个虫子(小孩叫它:吊死鬼儿),也至于咋呼半天”。

作情(zùoqing):佩服、崇敬。例如:“谭嗣同有骨气,让人作情”。

(凑半天也不过九牛一毛)

到了山里就唱山歌,进了北京城,嘴边儿上总要常溜出几句“老北京话”。数千年的民族大融合、八百多年的帝都首府、其语言和各种文化,都会向世人展示出绚丽多姿的无穷魅力。如果您真的爱它,就投入它的怀抱、零距离的贴紧它、聆听它的脉动、感受它的温情和它博大的胸襟。

 

 

本文是燕山出版社新书《胡说老北京》其中一篇,谢谢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