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春死亡之谜揭秘,她的大丫鬟抱琴影射一位真名士

 水清木华kkxa19 2017-12-13

作者:至真斋主

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这四春是贾府的四个小姐,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首先在“薄命司”看金陵十二钗簿册,宝玉因问:“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儿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偌大的金陵省,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女子被太虚幻境的警幻视为紧要人物,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可见这十二个女子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她们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在明末清初时期,也一定是非常重要且赫赫有名。

元春死亡之谜揭秘,她的大丫鬟抱琴影射一位真名士

(电视剧中的贾元春形象)

四春每人都有一个大丫鬟,元春的大丫鬟叫抱琴,迎春的大丫鬟叫司棋,探春的大丫鬟叫待书,惜春的大丫鬟叫入画。这四个大丫鬟的名字正好组成“琴棋书画”,且符合她们各自主人的雅好。在第七回批书人两次点评这四个丫鬟的名字,其一说:“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处。”其二说:“曰司棋,曰待书,曰入画,后文补抱琴。琴、棋、书、画四字最俗,上添一虚字则觉新雅。”琴棋书画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技艺,又称雅人四好,均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据传伏羲发明琴瑟,尧舜发明围棋,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书法艺术也随之产生,且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绘画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即“书画同源”,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的妹妹“夥首”。

关于探春的大丫鬟是“待书”还是“侍书”?至今在红学界争论不休,造成争议的原因首先是现存的抄本文字差异,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列藏本、杨藏本都是“待书”,庚辰本、蒙府本、甲辰本、舒序本则作“侍书”,其中庚辰本的“侍”是“待”字描改的。那么“待书”和“侍书”到底哪个更合理正确呢?我认为应该是“待书”。从抱琴、司棋、待书和入画四个大丫鬟的地位来看他们都是贴身大丫鬟,跟主人关系很密切,且以侍候主人雅好为主。抱、司、入都是动词,待也应该是动词,待作为动词有等待,等候的意思。探春喜欢书法,如果仅仅把“待书”理解为“等待主人书法”似有不通,但是在古汉语“待”通“持”,有扶持之意。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下》:“白圭谓暴谴曰:‘子以韩辅我于魏,我请以魏待子于韩。’”把“待书”理解为“持书”,这样一解释就通了。

如果仅从名字的字面解释,这四个大丫鬟的名字不过是寓意侍候主人的雅好。然而,高明的《红楼梦》作者还用四个大丫鬟的名字暗喻了她们各自主人的命运结局。四春的命运结局在判词、《红楼梦曲》、灯谜,以及情节中的谶语伏线都有预示,批语也有提示。贾迎春被她的父亲贾赦嫁给孙家,因为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无法偿还,实际上是拿迎春抵债,迎春出嫁后不久就被孙绍祖虐待致死。探春远嫁到几千里之遥的番国,从此杳无音信。惜春最后出家做了尼姑。迎春虽然好下围棋,她的人生之路却走了一步死棋,她的大丫鬟“司棋”谐音“死棋”岂不是对主人命运的暗示嘛。探春好书法,远嫁番国杳无音信,其人生结局尚待书写,从她的大丫鬟“待书”暗示她命运归宿角度说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待书”比“侍书”要合理。大观园的画家惜春绘制了大观园图,她最后出家为尼,从此人生沉于翰墨黑海之中,说她“入画”、“入化”了,非常贴切。那么“抱琴”又预示着她的主人贾元春何种命运结局?

元春死亡之谜揭秘,她的大丫鬟抱琴影射一位真名士


我们首先看贾元春的命运结局预示。在第五回贾元春的图谶是:“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关于这个图谶有很多种解读。为什么要画一张弓?弓在古代是战争的标志性符号,在几千年的古代战争历史中弓箭始终是主要的武器。贾元春的图谶上画着弓,预示着她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死于战争。“香橼”是一种果实,生于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温多湿环境,主要产地是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地。把“香橼”画在图谶上作为地点符号,预示着贾元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死在了“香橼”产地,因此后面的曲子才有“望家乡,路远山高。”

贾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要解开这个判词的寓意,就不能按照本书表面故事来理解。如果按照《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表面故事,贾元春是皇贵妃,她的死亡就会往宫斗上索隐,而这种索隐跟书中对贾元春的种种命运结局暗示不能完全对榫,即你解释通了这个,却解释不通那个。这个判词实际上是暗喻贾元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的地位、事业和命运结局。

“二十年来辨是非”有两种解释,这两种解释都通。一、贾元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干了二十来年的大事业,从他干事业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对他争议不休;二、在《红楼梦》增删者“曹雪芹”增删这部书的时候,距离这个历史人物死亡将近二十年了,人们对他的功过还在议论。“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是指这个历史人物的死亡时间是在石榴花开放的季节,即五六月份,欧阳修诗句:“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陆游诗句:“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韩愈的诗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宫闱”有两种意思:1、后妃;2、宫廷。例如,(宋)叶适《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小人犹伪撰公疏,激怒宫闱。”在元春的判词“宫闱”是宫廷的意思,也就是说贾元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地位很显赫,应该是个皇帝。“三春争及初春景”,“争及”是比不上的意思,也就是说三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的事业,都不比不上贾元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虎兕相逢大梦归”,“大梦归”表示梦断,死去。关于是“虎兕”还是“虎兔”各个抄本文字有异,我认为两种说法都说得通,这可能跟作者用“虎兕相逢”还是用“虎兔相逢”举棋不定有关。在增删五次的过程中,有的稿本被传出,于是出现了异文。“虎兕相逢”表示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战争,“虎兕”的典故出自《论语·季氏》,春秋后期鲁国权臣季氏要派兵去攻打鲁国的附属国颛臾,孔子得信后,埋怨被派去辅佐季氏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没能制约季氏的野蛮行为,孔子发出感叹:“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在贾元春的判词中使用孔子这个典故,寓意贾元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死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虎兔相逢”表示贾元春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死亡的时间是在虎年与兔年交接的时候。

元春死亡之谜揭秘,她的大丫鬟抱琴影射一位真名士

(电视剧中的永历帝朱由榔形象)

我们吴氏红学的逻辑怪认为贾元春影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汉族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十九日,朱由榔在北京出生。天启七年(1627年)秋,其父朱常瀛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就藩,他跟随父亲到达衡州。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虏,随即被害。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吕大器等推举朱由榔监国。十月十四日,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监国。以丁魁楚为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员。此后,朱由榔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大西之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带抵抗清兵,维持时间较长,一度收复湖南等地。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1662壬寅虎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公历6月1日,“虎兔相逢大梦归”,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

司棋、待书和入画的名字都暗喻她们的主人命运结局,这个很好理解,那么抱琴暗喻贾元春死亡的命运,从名字的字面就费解了。其实,如果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定位在明末清初那个波诡云谲的历史时期,并且对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有深入的了解,“抱琴”暗喻贾元春之死就很好理解了。

《红楼梦》隐写了发生在1650的广州“庚寅之劫”。我们吴氏红学的吴雪松有解读文章,据他说,“芦雪广”隐写“庚寅之劫”是网友“爱诗”首先解读出来的。吴雪松也有文章解读了史湘云有影射“史书”的一层含义。我再进一步疏通阐释一下《红楼梦》是如何借“芦雪广”隐写“庚寅之劫”历史史实的。

元春死亡之谜揭秘,她的大丫鬟抱琴影射一位真名士

(电视剧中的史湘云形象)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描写外面下了一场大雪,众人赶忙商议重启诗社,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土默热红学研究员聂桥的文章梳理了“芦雪广联句”的时间点是在腊月初三,也就是大观园姊妹们规定每月诗社正日子的第二天。“芦雪广”的“广”字抄本故意写成简体字,作者是要我们从这个简体字结合情节来联想隐写的是什么事件。那么大观园的姊妹们为什么要在腊月的大雪天联诗?代表历史符号的史湘云还痛快淋漓地吃鹿肉?

在宋元明清汉族文人中,他们为了隐晦地表达对那时候常常劫掠汉族领地的北方少数异族的愤恨,把他们称为“胡虏”,例如抗金英雄岳飞的诗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汉族文人用“风”指代北方少数民族,例如虞集的《挽文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这里的“北风”指代蒙古铁骑。面对大好河山落入异族之手的现实,虞集不由得联想到东晋初年过江之士,因北方沦为外族统治而痛心疾首之事,然而,他们仍保有半壁江山,不像如今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元人侵占。清初明遗民思想家颜元在《存治编》中说:“宋人苟安日久,闻北风而战栗,于是墙堵而进,与荆公为难,大哄极诟,指之曰奸、曰邪。”这里的“北风”指代“金国人”。汉族文人们常用“风”“雪”来指代北方异族以及军队,在《红楼梦》中“风”“雪”的意象符号也是如此。在“芦雪广联句”中,王熙凤起句就是“一夜北风紧”,李纨接句“开门雪尚飘”。

这次联句表现最抢眼的是代表历史符号的史湘云,这绝不是作者的随意安排,而是有意为之,因为书中隐写的“庚寅之劫”在当时清朝史籍中是绝对不会详细记载的,《红楼梦》就是在用隐写的方式,让读者联想到那段被官方抹去的史实。“庚寅之劫”发生在农历十一月初二至十一月十三,清军屠城长达十一天。“芦雪广联句”的时间点是腊月初三,是在“庚寅之劫”过后的二十天,作者借大观园姊妹们吃鹿肉、联句来祭奠这次浩劫中死难的同胞。联句中的“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也暗示了这个时间点。灰管是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阳回斗转杓”意思是阳气回升,北斗星也转过了斗杓,这个节气是在冬至阴极阳生。1650年农历十一月廿九是冬至,“芦雪广”联句是在冬至以后。我们再看书中史湘云吃鹿肉这段情节:

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庚辰本双行夹批:大约此话不独黛玉,观书者亦如此。〗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

当黛玉说“我为芦雪广一大哭”的时候,批书人在提示我们:“大约此话不独黛玉,观书者亦如此。”史湘云说“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是在讽刺影射清人抹去那段罪恶的历史,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那么史湘云说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是指自己吗?不是,他是指在“庚寅之劫”中殉难的真名士邝露。

元春死亡之谜揭秘,她的大丫鬟抱琴影射一位真名士

(邝露像)

邝露,初名瑞露,广东南海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他工于诗词,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还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精于骈文,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他还善弹琴。他是一个秉性不羁,鄙视金钱,不慕科名,蔑视传统礼法的“奇人”。邝露十五岁时,在南海应试,督学以《恭宽信敏惠》为题,他以真、行、草、篆、隶五体字答卷,结果被认为“违制”而被黜,落为“五等”,可是他若无其事,狂笑拂袖而去。后来他几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于是放诞纵酒,或散发徜徉于市中,傲然不屑,以是颇为礼法之士所仇”。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供职于史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明王朝覆亡。接着,清兵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相继更迭。1645乙酉年六月他在《后归兴诗》中写道:“南北神州竟陆沉,六龙潜幸楚江阴。三河十上频炊玉,四壁无归尚典琴。蹈海肯容高士节,望乡终轸越人唫。台关倘拟封泥事,回首梅花塞草深。”邝露怀抱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策。谁知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广州首次沦于清兵铁骑之下。邝露长子邝鸿亲领北山义军千余人与清兵激战,壮烈战死于广州东郊。次年(永历元年,1647年),邝露应召入朝,被南明永历政权任为“中书舍人”。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他把妻儿送回家乡,只身还城,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是年十一月,西门外城主将范承恩通敌,导致广州城陷。此时,邝露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恢复名士风度,身披幅巾,抱琴外出,适与敌骑相遇。敌军以刀刃相逼,他狂笑道:“此何物?可相戏耶?”敌军亦随之失笑。然后,他慢步折回住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收藏怀素真迹和宝剑等文物,尽数环列身边。抚摩着心爱的古琴,边奏边歌,将生死置之度外,绝食,最后抱琴而亡,死时年仅四十七岁。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贾元春的大丫鬟抱琴暗指真名士邝露在广州“庚寅之劫”抱琴而死!《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只有定位在明嘉靖至南明永历帝死亡这段历史时期,才能把书中隐写的史实全部正确地考证出来。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慧读古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