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书,佳人良多。但若论起第一美女,首推者当是秦可卿。世间女子如花,原本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只是如可卿般,大气端庄可,温柔妩媚亦可的女子,可实在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妙佳人了。
秦可卿第一次出场,作者便以八个字,概括了她所获得的,难得的天惠:“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有这样的容貌已是难得,更何况是这样好的性情,真可谓是难得一见的可人儿了。在我们世俗而善良的想象与期望中,这样美丽善良的女子总应该获得最完满的结局。 可是偏偏,她却以一种隐秘而羞耻的方式,最先殒身。而当我们从寥寥数笔的文字中,尝试去破解她的人生密码,不难发现,实际上,她也实在是,可怜的紧,可惜的紧。 先说明,在我浅薄的见识里,从不认为可卿是某一位在政治角逐中落败的王室遗孤。 首先,虽然对于我等小民而言,贾府的泼天富贵实在是难以想象的诱人,但是他们归根究底,只是勋戚,却并非权臣。更何况,有权又怎样?想要搅动天下,手中要有的是兵。虽则贾珍贾赦等人挂了一个将军的名头,但是纵观全书,却没有一处明示或者暗示,他们手中有兵权。 内囊都快尽了的国公府难不成还有钱有胆子养私人武装?贾府这些个酒囊饭袋难不成还能带兵打仗?况且他们结交的也都是身份相当的勋戚而已。哪位落败的王室会把宝押在他们身上?难不成有朝一日狼烟四起,要让贾赦贾政领着赖大周瑞,拿着扇子笔墨锄头粪叉冲锋陷阵——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再者,既然有的红学家考证出秦可卿是什么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女儿,那么,拿出证据来。这位郡主什么时候,是哪位福晋所生?又是怎么转移到了曹雪芹的家?既然是罪臣之女,不仅不悄悄藏匿,还能堂而皇之让她坐上长房长孙媳的位置与各家命妇往来?这位郡主所谓的哥哥又做了什么谋反逆上的事情了?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记载?曹家一个织染界的扛把子是怎样参与的?难不成拿染缸把敌人变成扣肉儿?传说中因为告密而上位的贾元春又是乾隆皇帝五十多位嫔妃之中的哪一位? 总不能因为这些问题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耸耸肩——统治者出于避讳,把这些都删掉了。若真是如此,中国就没有历史了——《史记》?假的!真的都删了!《资治通鉴》?假的!真的都删了!一来二去,史书上的白纸和黑字竟没有犄角旮旯抠出来的宫闱秘史可信,太史公哭晕在厕所。 十三年前,小学三年级的我第一次接触了《红楼梦》。这么多年过去,在我看来,《红楼梦》仍旧只是《红楼梦》而已。曹雪芹,这个才情绝世的男人,倾尽了毕生心血写出的巨著,原本就足以让我们感受人生百态中蕴含的无限智慧,若愣是要从当中挖掘出莫须有的宫闱秘史,实在是太累了,而且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罢。 因此,我笔下的可卿其实很简单——一个小官从养生堂领养的女儿,却偏偏生的钟灵毓秀。因着与贾府的一点瓜葛,幸运的踏进豪门。当然,这一脚踏进了锦绣绮罗,也踏进了地狱深渊。 秦可卿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单单从文本出发,贾府所有体面男人的原配夫人的出身都是很高很惊人的,王夫人,王熙凤,都是响当当的公候小姐。就连身为续弦的邢夫人和尤氏也都是出身小可之家。而秦氏,这个出身卑微,血缘不明的孩子,却几乎是整个贾府中人缘最好的人了。因为她几乎获得了东西二府,几乎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喜爱。 在老祖宗贾母心中,“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并在她生病之时心痛不已:“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在婆婆尤氏心中,“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 就连向来一双富贵眼的凤姐,也与她成为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会因为她的疾病哭泣揪心,会低低地和她说衷肠话。 而在她死后,很难得地,她获得了所有人真诚的哀悼。“合族人丁并家下诸人: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的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 就连她自己也说:“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 都说人走茶凉,而秦氏,无论是生前死后,都获得了众人这样真诚的感情,实在是难能可贵。一个寒门女子,在人情冷漠的大家族里,能获得这样的人缘,可见她的真诚与做人周到,她必定拥有极高的情商与极善良的心肠。 但写到此处,我想到的,却不是秦氏看似四平八稳的人生状态和这样的状态是否因为她有什么隐秘的多重身份。我居然,为这个女孩子感到无比的心酸。 她一定,活得很累罢。 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一个人,若想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被所有人喜爱,那么他就需要去顾及所有人的感受,但是这样的人,注定了要心力交瘁。 她不像凤姐,有强大的家族作为后盾,稍不顺意,张口便是一句“我们王家”来压人一头。她不像黛玉,只要有贾母这座老泰山在,黛玉永远都不必懂得人情世故,只需做一个任性的小公主。她不像邢夫人,既然出身不好便满破拿出破罐破摔的样子,张牙舞爪地讨人嫌。众人喜欢她,或许是因为她的美貌,或许是因为她的为人,但是,却没有人因为她是秦可卿而疼爱她。没有人可以无条件地接受且包容她的好与坏。 而与荣国府相比,宁国府虽然人口简单,但情况却更加复杂。第九回曾有介绍:“宁府中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在这样看似风光富贵但乌七八糟的小世界里,她是否曾经在寒夜里,蜷缩在九尺雕花大床上,在疲惫与痛苦中,轻轻拥抱自己? 而她的心态也充分说明了,作为一个贫家女,在巍巍豪门中深深的不安全感。尤氏曾说:“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 细细想来,这样的心态是多么让人心疼。在别人面前掩藏情绪的有说有笑,到了曲终人散,夜深人静之际,所有的不安与委屈爬上心头,无休无止地折磨着心思细腻的她。别人不经意的一句难听的话,落在她的耳朵里,都会被她无限放大,加工成自己的过错。然而宁府风俗原本如此——大家的嘴里,往往都不会有什么好话。长久的郁结,无人诉说,便逐渐化作了心病。 而张友士的话更加意味深长:“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人说难得糊涂,并非是一味昏聩。而是如果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日夜悬心,又怎能安享福寿?人生原本不如意十常八九,若是再将生活中的不如意无限放大,那么生活,又怎会有快乐? 可卿的性子,若是嫁了林如海这般谦谦君子还好,却偏偏入了毫无人情可言的豪门。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从可卿的出场,到她的死亡。她与丈夫贾蓉,除了所谓的相敬如宾之外,没有一句对话。高门华第里的秦可卿,没有背景,没有爱情。只能靠自己,去披荆斩棘。 可卿的病,是在焦大醉骂后——“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此时的可卿,还是能强撑着克尽一个乖重孙媳妇的本分。 可是,她的病有并非急症,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她能与老太太,太太玩上半夜的时候,她的心,已经极其痛苦,甚至身体已经非常不适。于是在回家之后不久,便开始病发。而焦大醉骂,骂到了秦可卿乃至贾府众人心中的溃烂处——爬灰的爬灰。 在我所见过的分析中,很多人都把可卿在这段孽情中扮演的角色定义成是受害者,是被贾珍逼迫。但在我看来,虽说这位珍大爷总是能完美的解释衣冠禽兽四个字,但是向来男女情事发展到如斯程度,便绝无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可能了。如果可卿真的不愿意,那么身为族长的贾珍,即使心中早就对她垂涎三尺,也绝不敢轻易下手——宁国府三品威烈将军贾珍因奸不允,逼死儿媳。但这一条,就足以让宁国府万劫不复了。 对于可卿来讲,在她惶惑不安的生命里,似乎从未得到过哪个男人的保护。她那年迈体弱的养父自然不会是一个强大的父亲。而与她貌合神离的丈夫贾蓉,也显而易见的没能填补上她内心的空虚。所以,比她年长,且正值盛年,有权有势的族长贾珍,便很适时的出现。 这位情场老手很容易地便将可卿压抑的渴望化成了一汪春水——她房间里的处处陈设,都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并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沉沦在罪恶的欲念之中固然能忘记世俗的痛苦与不安,但可卿,却已然走上了修罗道。 若真能想多姑娘那般,万事欲当先,不在乎那一身恶名倒也罢了。偏偏她,做了丑事,却还担不起丑名。 人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焦大一骂,俨然是将这个公开的秘密公之于众。更是击溃了可卿最后的一点心理防线——焦大这种早被边缘化的老仆都知道了,还有谁是不知道的?且贾蓉与凤姐,也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于是,她病了。并非是因为乱伦带来的愧疚——真正愧疚不会一次次暗度陈仓。而是因为自己日夜悬心的丑事猝然间在大庭广众下被揭开。最后一点面子,都被撕了个一干二净。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用三尺白绫,结束生命。 让人比较疑惑的是,这场奸情里最大的受害者,身为妻子与婆婆的尤氏,到底知不知情?在我看来,至少在她跑前跑后地为可卿治病,事无巨细地照顾可卿的时候,她已然知道了焦大那惊天动地的叫骂里的全部含义。但是人原本如此,总是希望事情可以向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与其说她不知道,还不如说是不愿意相信,不愿意相信在这样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里,道貌岸然的丈夫与温婉可人的儿媳会同时背叛自己,共同制造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丑闻。在她的眼中,醉汉的一句胡话,自然抵不上眼前的家人。但是,一定是在某个阴差阳错的巧合里,尤氏在震惊于痛苦中证实了曾经不愿意面对的一切。于是,在秦氏死后,她很巧合地犯了胃疼,不去料理,不去见人。 最为讽刺地,是秦可卿死后,贾珍的一系列举动。他表现出了他一生空前绝后的伤心。因为后文,即使死了父亲,他也不过前脚哭完后脚泡妞。他给了她最精美的棺木,虽然这样的哀荣她已经感觉不到。他扬言为了她的丧事要倾其所有,甚至不惜行贿也要为她求来诰命。他在用近乎疯狂的行动表达最后的愧疚和哀恸。但是,他真的爱可卿吗? 当然不。因为爱是保护,不是伤害。如果真的爱她,就会克制自己的欲念,静静地看着她幸福。而不是不顾身份地将她掳上卧榻。贾珍是个聪明人,他绝不会不知道这样的孽缘会对可卿的一生造成什么样的打击。“造衅开端实在宁”,可不正是如此吗?赫赫扬扬的百年望族,出现了这样见不得人的丑事,说明这个家族早已烂透了。败家自然近在眼前。 而秦可卿呢?人说将死之人心智最为清明。更何况她原本就是天界仙女。她用她最后的智慧,给了这个行将就木的家族最后一点建议。但她的悲哀,却实在比这个家族还要深重——分明因为与贾珍的孽情,她丢了性命。但对于这个男人而言,从头到尾,他从未真心爱过她。她也仅仅是个玩物而已。曾经的欲念就像流水从身边划过,但是可卿,最终也没有获得真正的爱与慰藉。 人的安全感来自与何处?我想,应该是自己强大的内心。再冷,也不要沉溺于不该有的欲念当中。饮鸩止渴,所有后果,终究都要自己承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