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进 | 那个爱加班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龙叔文馆 2017-12-13

来自读者

文 |《读者》微信专栏作者Angela

小立曾经很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加班。

比如,凌晨一点他还拿着一听罐装咖啡猛喝;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对着手机自拍;或者深夜路灯下,他孤身回家的身影。

但最近他晒的一次,却是医院的病历。

入职半年,小立已经进了三次医院,最近的一次,是加班完的凌晨,他发39度的高烧,去了急诊。医生给的方案是,你的身体和精神都极度疲劳,需要休养至少一周。

小立慌了神,休息一周,不仅老板脸色不好看,自己可能也会不适应突然放松下来的感觉了。

但这次,他的身体却不再听他使唤,在医院输完液退了烧,他回到家倒头就睡,一连睡了两天两夜,都恢复不过来。

这两天,我看到他在朋友圈更新了状态:身体垮了,这份工作谁爱干谁干,反正我不要了。

小立说,自从进入这个公司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加班模式。

员工大会上,老板是这么告诫大家的:在咱们公司,大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都要留到晚上9点。我知道你们下班回到家,也就是玩玩游戏刷刷新闻,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做,这样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工作上。

当初,老板的这些鸡汤言论,犹如一针强心剂,一次次点燃起小立的斗志,帮他度过每一个加班时的漫漫长夜。

但现在,天天加班至生无可恋,不仅对工作失去了兴趣,身体的长期透支,让93年出生、刚工作两三年的他,越来越不快乐,甚至早早品尝到了亚健康的滋味。

最主要的是,“加班费形同虚设,我没多挣着钱,也学不着什么东西,纯粹是一种消耗,”小立最后总结到。因此,他选择离职,重新梳理自己的职场道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加班俨然成了敬业和勤奋的标志。身处职场,你若不加班,就是不够拼搏,甚至成了没有上进心、甚至懒惰的表现。

但其实,一个人的努力并不需要在加班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真正的拼搏,是一个人在专心于工作的同时,也能有时间去学习、思考和沉淀,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拥有充沛的体力精力,这才是对工作最好的助力。

可悲的现实却是,加班在中国很多的一二线大城市,已经是普遍现象。

36氨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加班的数据调查,在创业和科技公司内,超过9成的人都要加班;每天加班超过2小时的人,占比超过一半;称自己正遭遇966(早9点到晚9点,一周6天上班)和10-10-7工作制(早10点到晚10点,一周7天上班)的人数,几乎占了两成。

这也意味着,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加班已成常态。

但员工们真的愿意加班吗?

同样据36氨的报道,某知名大公司要求员工966工作制后,当集团CEO在一个直播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评论区却被公司员工对“966”的吐槽刷了屏:“x总,你解释一下966!”、“无耻的9!6!6!”······

有员工甚至认为这种政策就是在变现裁员,逼员工离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后来有员工透露,新制度开始后,晚上7点之后,办公区域内就开始有员工在打牌和玩游戏,一直拖延到9点后下班。

另有一家以爱加班著称的知名企业,在公司的新年联欢会上,有个许愿树环节,员工们挂上去的愿望最后被打开后,发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周末不上班、晚上不加班”,局面甚是尴尬。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喜欢倡导所谓“狼性”文化,但狼性的本质,并不是不计后果、以消耗员工健康和忠诚度而实践的“不要命”文化。

狼性在英文中的表达为wolf pack。pack最主要的特征是一个团队的不离不弃、互相帮助,并在此基础形成集体觅食性和一致对外侵略性的特点。

可是当下很多公司对于狼性的理解,却停留在表面,甚至曲解了狼性文化的本质,是以牺牲员工的健康来无限压榨他们的生产力。

这不是真的狼性,这只是短视和残忍。

真正要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靠的是员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而不是加班。

我先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美国软件公司,基本上到下午5点后,公司就没人了。不是他们不够忙,其实他们每天的工作状态也常常像打仗一样紧张,但公司最看中的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不是单纯的工作时长。

除此之外,所有员工都可以自由选择每周有一天在家办公的机会,在哪里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完成工作目标。

同样地,美国硅谷很多公司,比如谷歌、苹果等,也都是采用这种灵活自由的工作方式,再加上宽松友善的工作环境,不加班的硅谷人,却拥有全世界最顶级的创造力。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绝不能影响生活与家庭,这是底线,也是成熟社会的共识。

所以,这些年来,西方社会一直倡导“work for life”的生活态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好的工作不仅不会剥夺你生活的权利,还会鼓励你更好的享受生活。

让员工与公司同心,尊重与信任,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才是解决之道。因为公司管理不善而导致频繁加班,或者为了压榨员工而把人当机器使,却美其名曰“加班才是好员工”。

这碗毒鸡汤,员工喝得真冤。

蔚然成风的加班文化,正在夺走年轻人的未来。

上个月,苏州一位24岁的工程师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却因为加班频繁而猝死。

5月份,浙江一位26岁的麻醉师医生猝死。之前他经常加班、通宵工作,猝死前曾连续通宵夜班。当晚,到了他轮值夜班交接班时看不到他,同事才发现,他已经猝死在宿舍。

2016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心梗离世时,年仅44岁,引人唏嘘。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过,自己常年熬夜工作至凌晨,压力大,没心情吃饭,刚过40,就已经两鬓斑白。

还有,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时,也曾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位清华计算机硕士,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家人说,张斌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接着照常上班……

因为临时的工作需要偶尔加班,或者为了项目冲刺,短时间加班,这些都无可厚非。但经常加班绝对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是公司理念不正常,就是团队管理不正常。

首先,在决定要不要加班前,你要弄清楚,加班的真实原因无外乎下面几个可能性:

1、自己的工作效率低;

2、老板的工作安排不当;

3、别人都在加班,自己不加班就是不合群;

4、希望通过加班换来老板的关注。

以上任何一种,都需对症下药,但加班肯定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现在人们总是在谈论中年危机。真正的中年危机,就是因为在年轻时没有获得足够的积累与经验,等到40岁以后身体和精力走入下行阶段时,会出现相应的职业与生存危机。

天天埋头加班的人,连睡觉的时间都无法保证,哪还有时间学习与充电?

可是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你没年轻时没有时间学习与自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毫无长进,年龄越大,就越没有竞争力。

加班文化,透支的不仅是员工的身体健康,更是他的整个职业未来。

我的一位在HR部门工作多年的朋友,最近因个人发展方向原因,主动离职了。

很快,他就接到了一家大型电商的邀请电话,薪资优厚到他不忍拒绝,但最后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说了不,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家出了名的以加班为荣的公司。

总结这些年的职业生涯,对于加班,他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1、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完全不加班是不太现实的,因为突发状况,因为临时工作安排,可能都会有偶尔加班的需要。那么必须加班时,就以好的心态积极应对。

2、对于一些崇尚加班的公司,或者面试时就已经明确提出需要经常加班的公司,你在求职的时候,就要慎重选择,去的话就说明认同它的加班文化;若不认同,就及早避开。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鲁》一书中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本来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但很多人却或主动或被动,一天除了吃饭睡觉,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眼前的工作上,无法学习和提升自己。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每一个加班狗都应该问问自己。

作者:Angela,坐标澳洲悉尼,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分享原创干货。微信公众号:Angela大世界小生活(ID:angelaman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