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ts2拦截器 一、定义理解 1. Struts2拦截器是在访问某个Action或Action的某个方法,字段之前或之后实施拦截,并且Struts2拦截器是可插拔的,拦截器是AOP的一种实现. 2. 拦截器栈(Interceptor Stack)。Struts2拦截器栈就是将拦截器按一定的顺序联结成一条链。在访问被拦截的方法或字段时,Struts2拦截器链中的拦截器就会按其之前定义的顺序被调用。 二、实现(Struts2拦截器原理) Struts2拦截器的实现原理相对简单,当请求到达Struts 2的ServletDispatcher时,Struts 2会查找配置文件,并根据其配置实例化相对的拦截器对象,然后串成一个列表(list),最后一个一个地调用列表中的拦截器。
当Action请求到来的时候,会由系统的代理生成一个Action的代理对象,由这个代理对象调用Action的execute()或指定的方法,并在struts.xml中查找与该Action对应的拦截器。如果有对应的拦截器,就在Action的方法执行前(后)调用这些拦截器;如果没有对应的拦截器则执行Action的方法。其中系统对于拦截器的调用,是通过ActionInvocation来实现的 三、深入Struts2拦截器 Struts2规定用户自定义拦截器必须实现com.opensymphony.xwork2.interceptor.Interceptor接口。该接口声明了3个方法,
其中,init和destroy方法会在程序开始和结束时各执行一遍,不管使用了该拦截器与否,只要在struts.xml中声明了该Struts2拦截器就会被执行。另外,Interceptor的接口定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除了init和destory方法以外,intercept方法是实现整个拦截器机制的核心方法。而它所依赖的参数ActionInvocation则是著名的Action调度者。
不过,struts中又提供了几个抽象类,不必单一方式去实现接口来定义拦截器,但其实质还是实现Interceptor接口
其中AbstractInterceptor提供了init()和destroy()的空实现,使用时只需要覆盖intercept()方法; 重点:在ActionInvocation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invocation.invoke(),invocation.invoke()这个方法其实是整个拦截器框架的实现核心;其实在invocation.invoke()中调用intercept()的方法中又对ActionInvocation的invoke()方法进行递归调用,ActionInvocation循环嵌套在intercept()中,一直到语句result = invocation.invoke()执行结束。这样,Interceptor又会按照刚开始执行的逆向顺序依次执行结束。一个有序链表,通过递归调用,变成了一个堆栈执行过程,将一段有序执行的代码变成了2段执行顺序完全相反的代码过程,从而巧妙地实现了AOP。这也就成为了Struts2的Action层的AOP基础。 其中,invocation.invoke()这个方法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 如果拦截器堆栈中还有其他的Interceptor,那么invocation.invoke()将调用堆栈中下一个Interceptor的执行。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 如果在拦截器中,我们不使用invocation.invoke()来完成堆栈中下一个元素的调用,而是直接返回一个字符串作为执行结果,那么整个执行将被中止。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拦截器和过滤器的区别:
(1)拦截器是基于JAVA反射机制的,而过滤器是基于函数回调的。 |
|
来自: liang1234_ > 《web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