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共计3558字 | 推荐阅读时间:7分钟 上节本大师已经向你展示了算无遗策的方法,表示没学上节课的同学,请关注本号,补习上节内容。 我接下来就要教你真正的手艺:算卦的方法。 你有没有迫不及待呢? 其实《周易》到底怎么算卦,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因为山头太多,各路大师什么招都有,都说自己最正宗。比如什么子平八字、《诸葛神算》、陈抟老祖的《河图洛书》、京房和焦赣等等。 但我还是赞同我师熊逸的一贯主张,厘清事物演变脉络,从最原始的文献出发。 (一) 我们一般所说的《周易》,严格来讲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易经》,另一部分是《易传》,而《易经》才是现存最原始的文献,《易传》则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为《易经》所作的注解,比《易经》晚了几百年。 那么,最原始的文献《易经》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答案很让人吃惊。《易经》里既没有提到八卦,也没有提到算卦的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八卦是由三根爻组成一卦,八卦互相重合后,成为六十四个由六根爻组成的卦,就是六十四卦。但其实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易经》里只有六十四卦,根本没提过八卦。另一方面,《易经》里只讲占到某卦代表什么,却没有告诉我们该怎么算卦。 你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呢,从古至今,那么多人都拿《周易》算卦,人家是怎么学会的呀?” 记录算卦方法最古老的文献是《易传》,它共包含十篇解释《易经》的文献,这十篇文献历来被统称为“十翼”, “十翼”里有一篇《系辞》,开天辟地头一次讲解了算卦的方法。 具体内容我就不摘录了,有兴趣的同学请自行移步百度。不过我要说的重点是,当你认真看完以后就会发现,完全看不懂,即使是在度娘的帮助下,仍然看不懂。 宋代研究《周易》出了几名顶尖专家,朱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注释《系辞》时就很无奈地写道:“这段讲的是具体算卦的方法,可是说得也太简略了,这套东西到底怎么玩,大概只有上古的占卜官才晓得。” 那怎么办呢?中国有句话叫,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懂也硬要弄懂。于是,前辈高人们终于还是把算卦的方法给解读出来了。 比较经典的办法是: 先找五十根或者五十五根蓍(shī)草。 什么是蓍草?就是专门用来算卦的一种草。不过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牙签或者火柴棒也行。我和我师熊逸一样,喜欢用围棋子,但不是普通的玻璃或塑料,而是高档的玉石围棋子,因为只有这样,算的卦才会灵验。此处看不懂的同学,请自行补习第一课内容。 那么到底是五十还是五十五个呢? 这个理论界是有争议的。不过从实践来说,这个无所谓。因为操作的时候,其实只用四十九颗就够了。如果开始拿了五十颗,就去掉一颗,如果开始拿了五十五颗,就去掉六颗。你是不是觉得这是吃饱了撑着。我们的祖先可认为这是有神秘意义的。 (二) 下面正式开始算卦了。 第一步: 把四十九颗棋子随机分成左右两组,这象征着混沌初开,天地一分为二,所以这两组棋子,左边一组象征天,右边一组象征地。 第二步: 从任意一组中拿掉一颗棋子(也有说需要从右边那组象征地的一组中拿),这颗棋子就象征人。你看,天、地、人,三才全有了。 第三步: 把左边象征天的那组棋子数一数,数清楚后用这个数字除以4,看看余数是几。其实,任何一个数除以4,余数只有四种可能:1、2、3、4(整除)。如果遇到整除的情况,就把余数当做4。好了,现在把余数拿开。 比如:这组棋子一共20颗,20÷4=5,没有余数,我们就当余数是4,从这组棋子里拿出4颗。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呢,这数字多不吉利。答案是,4象征一年四季。整个周易的算卦过程,都要围绕4进行。可见我们的祖先并不觉得4这个数字有什么不吉利。 第四步: 对右边象征地的那组棋子,重复第三步动作。 比如,棋子总数是49颗,拿掉1颗象征人,变成了48颗,随机分成左右两组,假如左边20颗,按照余数是4来看待,去掉4颗,左边变成16颗。右边这组开始是28颗,余数依然当作4,去掉4颗,右边变成24颗。 第五步: 把第二步用来象征人的那颗棋子,和第三步、第四步作为余数被拿掉的棋子放在一起。还以刚才为例,1+4+4=9。 注意,第五步得出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不是9就是5,如果不是这两个数字中的一个,那说明你算错了。 好了,第一步到第五步的动作完成,这叫“一变”。 鉴于刚才第五步的结果不是9就是5,那么象征天和地的左右两组棋子,分别被拿去余数后,剩余的棋子总数,不是40就是44。 比如按照上边的例子,左边一组剩余16颗棋子,右边一组剩余24颗,加起来就是40。 (三) 现在“一变”结束,“二变”开始。 第一步: 把“一变”最后剩余的左右两组棋子重新混到一起,然后再随机分成两组。按刚才的例子,把剩余两组混到一起,也就是一共40颗棋子,再随机分成两组。 第二步: 和“一变”第二步一样,从任意一组当中拿掉1颗棋子。备齐天、地、人。我们假设是从右边拿出1颗。 第三步: 和“一变”第三步一样。数清楚象征天的左边那组棋子,用这个数字除以4,看看余数是几,然后拿出几颗。 假设左边这组一共13颗,13÷4=3余1,我们就从左边这组拿掉1颗棋子,剩下12颗。 第四步: 和“一变”第四步一样。左边既然是13颗,右边这组就是,40-1-13=26,然后,26÷4=6余2,从右边这组里拿掉2颗,右边这组剩下24颗。 第五步: 和“一变”第五步一样。把第二步象征人的1颗,和第三步、第四步作为余数拿掉的左边1颗、右边2颗,放到一起,总共是1+1+2=4。 注意:演算到这一步,只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不是4就是8,如果不是,就说明你算错了。 按照刚才的例子,得到的是4。这时候我们再来看,象征天和地的两组棋子,拿掉4颗后,还剩下36颗。 (四) 接下来进行“三变”,方法和“二变”一模一样。 为方便描述,我按上边的例子来讲。 第一步:把“二变”后剩下的36颗棋子随机分成两组。 第二步:从右边一组里拿掉1颗棋子。 第三步:数数左边一组有多少棋子,然后除以4。假设左边共10颗棋子,10÷4=2余2。从左边这组去掉2颗棋子,剩余8颗。 第四步:数数右边一组有多少棋子,然后除以4,右边这组总数是36-1-10=25。然后25÷4=6余1。从右边这组去掉1颗,还剩24颗。 第五步:左右两组一共剩下棋子是8+24=32。 经过“一变”、“二变”、“三变”,算卦工作暂时告一段落。现在看看,我们剩下了32颗棋子。 注意,这“三变”结束后,最后得数只有四种情况:24、28、32、36。 这时候,你还要再辛苦一下,用你刚才得出的数,再除以4。例如我刚才算出来32,除以4就是8。 至此,我们终于算出了一个爻。爻是卦的基本单位,从形状上只有两种,一种是“——”,叫阴爻,一种是“一”,叫阳爻,六根爻叠在一起就是一卦。 刚才我们得到一个数字8,我们要把它记下来,这就是第一爻。 (五) 那么接下来呢,重复。 把所有的49颗棋子重新归到一起,再来一遍“一变”、“二变”、“三变”,最后得到的数再除以4,把这个数也记下来,写在刚才记下的那个8的上边,这就是第二爻。 一个卦里,爻的顺序是从下到上的。所以,算出第三个爻,要记到第二个爻上边,直到六个爻全算出来。 但最后那个得数除以4,如果有余数怎么办? 答案是,不可能有余数,除非你算错了。 刚才说过,算到每个“三变”的最后一步,左右两组棋子的总数只有四种可能:24、28、32、36,除以4的话,分别是6、7、8、9。 所以,最终你需要记下的结果,只有6、7、8、9这四种可能。 “三变”算出一爻,总共六爻,就要算6轮“三变”,也就是“十八变”——女大十八变,就是从这里来的。 好了,现在假装我已经演算完这十八变,依次算出了第一爻到第六爻,我们在纸上由下向上记下这六个数字: 第六爻 8 第五爻 8 第四爻 9 第三爻 6 第二爻 8 第一爻 8 刚才说了,爻有两种形状,分别代表阴爻和阳爻。其实说白了,偶数对应的就是阴爻,奇数对应的就是阳爻。所谓“分阴阳”,就是“分奇偶”。那么,刚才这六组数字翻译成卦象,就是下面这样: 第六爻 —— 第五爻 —— 第四爻 一 第三爻 —— 第二爻 —— 第一爻 —— 这是哪一卦呢?正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六卦,豫卦。 你可能要问了,刚才为啥还要记下那几个数字,直接根据奇偶数画上阴爻、阳爻不就行了嘛。还真的没这么简单。因为爻其实有四种,分别是:老阴、少阴、老阳、少阳。6是老阴,8是少阴,7是少阳、9是老阳。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这牵涉到《周易》的一个重要原理:老变少不变。 “老”就好比武林高手出招,一招用老,就要换第二招。所以,“老”意味着事情发展到了最后,该变了。所以,我们就要根据方才豫卦的顺序重新画一个卦,这个新卦里,原来的老阴爻要变成阳爻,老阳爻要变成阴爻,而少阴爻和少阳爻则保持不变,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卦,就是谦卦。我们把原来的豫卦叫本卦,后来的谦卦叫变卦——我们常说的“变卦”就是从这里来的,你又可以跟妹子显摆了。 有变卦就有变爻,刚才变化的爻就是变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