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腊化的犍陀罗佛像曾是中国佛像的启蒙者(组图)

 菩萨老先生 2017-12-14
初次看到犍陀罗风格的佛像会觉得有些特别:他们乍看上去是高鼻深目的希腊人物雕塑,但却是大耳垂肩,还顶着佛祖特有的发髻。事实上,这些佛像被学界认为是“佛”最初的形象,而犍陀罗也正是中国佛像写实风格的本源。
希腊化的犍陀罗佛像曾是中国佛像的启蒙者

  初次看到犍陀罗风格的佛像会觉得有些特别:他们乍看上去是高鼻深目的希腊人物雕塑,但却是大耳垂肩,还顶着佛祖特有的发髻。事实上,这些佛像被学界认为是“佛”最初的形象,而犍陀罗也正是中国佛像写实风格的本源。

  古国犍陀罗以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为中心,西北到阿富汗的哈达,东南到印度河东岸的塔克西拉,北到斯瓦特,东西宽200多公里。犍陀罗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出现,它曾依附于古波斯帝国,在丝绸之路形成前,此地是希腊文化向东传播所能触及的末梢。公元前四世纪,古波斯帝国随着亚历山大东征覆灭,希腊雕塑技艺随之畅通无阻地传入犍陀罗。尽管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很快瓦解,但之后百年间,犍陀罗希腊化的进程未曾停止;与此同时,佛教自印度向西也传入了犍陀罗,该地区工匠凭借希腊神话中对于神的描述,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希腊雕塑技艺,终于将“佛”这一原本虚无缥缈的形象带入人间。此后,为佛造像成为一股潮流,并在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蔓延开来。


  公元2至3世纪间,这些希腊化的佛像沿丝绸之路东渐,经由疏勒、高昌、于阗、龟兹等地传入河西四郡,即敦煌、张掖、武威、酒泉。当佛像进入中原大地并开枝散叶后,他们原本高高隆起的鼻梁就被按照东方人的审美逐渐“削平”,嘴唇也越来越厚,但仍保留了细眉、长目、阔耳等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希腊雕塑的写实风格竟藉此融入中华文明,一些帝王甚至史无前例地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佛像。如“云冈大佛”即三世佛中央坐像,其雕刻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据传该佛像就是按北魏道武帝形象雕刻的;而龙门石窟著名的卢舍那大佛据说也是按武则天的容貌塑造的。

  尽管中国早期佛像极力模仿犍陀罗风格,但当时的工匠其实并不知道他们所模仿的佛像来自哪里。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玄奘西行时曾到达犍陀罗国,但在他眼中这里只是一片“王族绝嗣、市井空荒”的废墟。犍陀罗的衰落始于公元5世纪下半叶,当时印度西北部遭到不信佛教的嚈哒人的侵略,犍陀罗本土佛教寺院在战火中被全部焚毁,残存的佛教石雕又被后来的统治者视为异端而埋藏地下,直到100多年前,犍陀罗佛像才通过考古发掘重见天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