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雪里飘1浪中舞 2017-12-14

本文来源,成都承启堂中医馆

主讲医生:王锭

少年时期入中医门墙,跟随家乡老医识药、临证,开阔了中医内科、儿科之眼界,并在其指导下修习“五禽戏”导引术。

后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全面学习中西医理论,丰富临床各科见识。毕业后于成都、青城山、欧洲中部等处行医、游学,跟师、交流,不仅拓展了中药内治的思路、技巧,更丰富了中医外治方式,如小儿推拿、按摩理筋、脏腑点穴、针、灸等。

擅治疾病:

擅长运用推拿、按摩,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消化道疾病如积食、腹泻、便秘,特殊体质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肌筋膜疾病如小儿肌性斜颈、假性近视、散光,机体系统状况如 免疫力底下、生长发育缓慢等,以及成人常见内、外科疾病。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重要的观察指标——舌象和指纹。

1、舌象

舌象,指舌头的外在表现。在中医诊察方法中,舌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观察器官。为什么呢?因为舌头是肉眼可见的和体内脏腑状态最接近的裸露器官,不像皮肤那样有角质层覆盖、肤色干扰。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一般情况下,身体状况刚开始转变、还没来得及影响内脏的时候,舌象是不会有明显改变的。比如感冒刚开始,有点怕冷、怕吹风、流鼻涕、打喷嚏、鼻塞,还没有咳嗽、咳痰、呕吐、拉肚子的时候,中医称为风寒表证。

“表”说明没有影响到内脏,所以教科书对风寒表证的舌象描述是:舌质淡红、苔薄白。

舌象的观察范围主要有舌质、舌苔两方面。

(1)

舌质

舌质就是舌头那块肉,主要观察它的颜色、形态。形态变化在小儿中少见,我们下面着重说说颜色。颜色主要是有舌头里面的毛细血管状态决定的。

正常的颜色是淡红色。

● 如果毛细血管过度充盈,就比较红,说明体内有热

● 如果充盈不够,就显得比较淡、不够红,太淡说明体内热不够,就是有寒

● 如果毛细血管中血流速度不够,颜色就会比较黯,说明气血郁滞(热和寒都可以导致)。

举例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偏红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偏淡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偏黯

当然,以上举例都是一个偏向,具体时候还有程度的差别。不同程度的判别可是需要专业人员的经验了。

(2)

舌苔

舌苔就是舌质上面附着的那一层,主要观察它的颜色、质地。

正常的颜色、质地是薄白。薄是质地,白是颜色。薄的意思是不挡住舌苔下的肉质,如果不能透过舌苔看见肉质,那就不属于薄苔了。上面颜色中举的例子基本都是薄苔。

舌苔的质地主要反映

浊邪的多少,主要是水、湿、痰、食等。

不同程度导致薄、厚、腻不同,没有浊邪、但有胃气是白苔(胃气也没有就是无苔,见于脾虚日久),浊邪渐重分别为厚、腻苔。

舌苔的颜色主要反映

寒化和热化。寒化是白色,热化是黄色。另外还有一种黑色,寒化、热化都可能出现,分辨标准是黑而水润为寒化、黑而干燥是热化。

舌苔的质地和颜色当然是混合出现的。比如薄白、白厚、白腻、薄黄、黄厚、黄腻等,表现的机体状况按上述叠加就行。

举例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白厚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微黄腻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苔心白腻

2

指纹

小儿指纹是食指桡侧的表浅静脉,它的状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内部变化。观察它的条件是小儿肌肤视觉通透性好,所以主要用于三岁以下的小儿(嫩啊)。

指纹的观察有个口诀: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浮沉:指的是静脉的深浅。

● 颜色:颜色红是正常静脉颜色,表示未热化;紫色表示颜色加深了,已热化。

● 淡滞:指的是静脉是浓郁还是通透。浓郁说明邪气明显(实),通透说明邪气不明显(虚)。

● 三关:指的是部位,表示疾病轻重程度(三关部位见图)

反馈小孩健康的观察指标——舌象&指纹

但是,上述口诀后面还有一句“如是而已”。说明指纹观察法并非“金标准”,用这样的原则做个参考,需要同时结合其他症状、体征。

当然,三岁以上的小儿就更可以不用了。

通过以上指标观察,起码我们可以分辨孩子的寒、热、虚、实了吧!如果还不能分辨,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孩子的寒、热、虚、实本来就没有偏颇。

到底是家长们还没有好好掌握舌象、指纹的辨别方法,还是孩子本来就没有虚实偏颇呢?快去咨询一下您的儿科医生吧。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哦!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