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不出名的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是来凑数的吗?

 nhql 2017-12-14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人合称。

确实,这八人中,韩、柳,三苏,欧、王,确实是名声赫赫,真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文章,千年以来,广为人知。而在这个名单中,感觉曾巩确实是最不显达的一位,难怪有人感觉他是“来凑数的”。但是,曾巩真的是来凑数的吗?

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何谓唐宋八大家这个概念入手。所谓唐宋八大家,又叫唐宋古文八大家。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古文大衰,文章几乎无语不偶、无文不骈,而在内容上,又多写儿女情态,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歧途。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章大家,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他们主张用散句单行形式写散文,并以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骈文,这场运动持续推动,到了宋朝,这场运动在欧阳修、三苏和王安石等人的接力下,达到高潮,故苏轼对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厘清这个问题之后,再来了解一下曾巩在这场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北宋,欧阳修是当时当仁不让的文坛领袖,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如日中天的文名,就得益于欧阳修的大力推荐。而曾巩,则是欧阳修的学生,而且是欧阳修最认可的学生。

1041年,曾巩向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赏识不已,他在回信中说:“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充分肯定了曾巩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过,曾巩虽然才气过人,但因其擅长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 又把曾巩纳入门下,悉心教导,还盛赞曾巩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于1057年高中进士,一鸣天下知。而且,在欧阳修的推介下,当时曾巩的名声远远大于苏轼。

同时,北宋的古文运动,前有欧阳修摇旗呐喊,后有三苏、曾巩、王安石的前赴后继,形成了很大的声势,影响深远。而这些人成名,并不是单靠宣传,靠的是一篇篇精美的古文,他们的文章通过各种选本而流传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