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四大镇馆之宝,其中一件曾用来磨刀,一件用来腌咸菜

 昵称30671027 2017-12-14

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箔

这件古董是商周时期的金饰物,距今也有二三千多年。它以镂空的形态,分内外两层,内层是太阳的光芒,外层是四只相同飞行的鸟组成,鸟与鸟之间首尾相接,围绕着太阳飞行,寓意着古人对光明的无限追求。它的外径是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为0.02厘米。对,是0.02厘米,那是2000多年前的饰品,器身极薄,犹如一张纸的厚度,由此,这让我们见识了两千多年前古人超高水平的金器制作水平,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二、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镇馆神器——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被誉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形状上细下粗,形状似鼓,所以叫石鼓。石鼓上面有石刻篆文,文字记述了战国后期秦国的一段历史,字字抵万金,极其珍贵。

那么为什么叫“陈仓”石鼓呢?那就不得不提到石鼓的发现和沉浮的一段历史。公元627年,一个放羊的老人在陕西陈仓山无意中发现10面像鼓一样的石岗岩大石,上面有神秘难懂的篆书文字,村民都以为是十块神仙石,所以经常对石鼓烧香膜拜。此后一千年,石鼓经历多次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命运。唐宋时,其中一面“作原石鼓”不见了,官员历尽千辛万苦都找不到,不料竟在一个屠夫家中被寻获,当时,石鼓的文字早已磨损,曾用作磨刀石,中间又被掏空,用来捣米之用,真的令人心痛不已。后来,十面石鼓被金人抢去,南宋时才被人偶然找到。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官博物馆。

三、北京北海公园王瓮亭镇国玉器——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器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宫廷玉器大师精心制作而成,寓意元代国势强盛,千秋万代。它本来是一件皇家的盛酒器具,重达3500千克,玉料采用独石玉,其玉质柔和细腻,庄重典雅,玉雕大师把龙、螭象、羊、鲤鱼、犀、螺、蟾、蚌、马、兔、豚、鼠、酋等十几种动物巧妙地雕刻其中,独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被后世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元朝之后,渎山大玉海莫名遗失,在康熙年间才在一座真武寺庙中被找回,当时道士们还把它当作腌咸菜之用,真是令人唏嘘慨叹。

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又称为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时期被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它原是一个西周官员纪念品,他名字叫利,因他在武王征商时立功而被周武王赏赐青铜,他就把青铜铸造了一尊簋具。最最具历史价值的是利簋上面的铭文,铭文中记述了武王打败周朝发动牧野大战的具体时间,即:甲子日的早晨,岁星中天。

之后经过现代天文专家的科学测算得出,牧野之战具体时间: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是牧野之战的发生的真实科学的时间,从而印证了史书记录的真实性,这个困挠了后世数千年之谜团终于被解开了。

谢谢关注,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