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唱的气息支持,歌唱最重要的技巧

 唯美的书馆 2017-12-14

歌唱的气息支持,是指支持歌唱技能性发声的一种特殊的气息动态支持力,以及这种支持力的控制感觉。凡学习过声乐的人,都听老师讲过:“要注意气息支持,保持吸气状态。”生命活动存在一天,呼吸运动也就会自律性的进行一天。

然而,歌唱的呼吸却完全不同于自然呼吸,不同点在于歌唱的呼吸已经从自然生命的呼吸运动中,转化成了一种通过有意识的不断强化训练,使之可随意调节,随意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技术能力的特殊技能运动。这就是说:“歌唱的呼吸从运动形式规律上已经变成非自律性质的生命运动活动方式”。

一般来讲,呼吸运动分为三种:一种是被称为“胸式呼吸”的方式;另一种称之为“腹式呼吸”的方式;第三种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事实上,胸腹式联合呼吸运动方式更符合于生理规律。从自然生活中观察,人在呼吸过程中肌肉运动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其自然表现形式是腹部及腰部周围和胸下腔的软肋部分受呼吸运动一起一伏的影响十分明显,而绝不是单纯的胸部或腹部的扩张收缩运动。正是胸腹式呼吸运动的表现方式,人体内部分隔胸、腹腔的生理膈膜组织才得到了其生理功能的最大发挥。

我们从生理结构解剖图和实体解剖中,就可以看到横膈膜是一个圆拱形的。当人体处于自然松弛状态时,横膈膜呈圆拱形态横置于胸、腹腔之间。

吸气时,由于肺充满空气,而迫使横膈膜下降,两肋向周围扩张 ,胸腔内上下径亦随之扩大,使腹腔脏器受挤压,迫使腹部、腰部周围都出现了向外膨胀的现象。

呼气时,随着肺部气体的排出,腹部肌肉收缩,腹腔脏器又回复原位,横膈膜重又松弛拾升。横膈膜下降和抬升的循环往复即构成了呼吸的运动过程方式。而这一方式,完全是一种人体生命活动的自觉行为。生命存在,这种自然的呼吸运动就一刻也不停止。 自然呼吸的原生动力是一种生命的客观存在。然而,歌唱的气息支持——横膈膜的运动已成为有意识调节和控制的主观性随意活动。

从生理解剖上看,人体肌肉的组成是随意肌和非随意肌两大类。随意肌有敏感的神经分布,是可以由大脑意识自由支配的一类,如:大到四肢、腰、腹部肌肉;小到眼皮、口腔内外、喉部 ,也包括声带等可随意控制和调节的肌肉。而非随意肌则没有受大脑意识自由支配的神经的分布。因而是不能够随人意调节控制的。如:心脏、胃、肠 、横膈膜等。

那么,这样是不是说横膈膜对于呼吸的功能作用,我们就感觉不到了呢?事实上,腹部与腰部及胸下部两肋处一起一伏的膨胀与收缩的往复运动,正是人利用随意肌拉动非随意肌——横膈膜共同完成呼吸运动在形式上的具体表现。这也就是声乐教师通常把腹部、腰部及胸下部两肋的吸气动态部位认定是横膈膜的支持,是支持人体发声歌唱的呼吸支撑动力点理论建立的事实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