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刘备不重用赵云的真相

 liuhuirong 2017-12-14


首先要明确一下,怎么才算是重用?

在刘备阵营,赵云的地位始终不低,关张之外,赵云应该算是刘备最信任的人。

所以,每逢大战,刘备都会让赵云担任亲卫军统帅。尤其是在从新野撤退时,敢于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交给赵云,这得多大的信任才行?

亲卫军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作为全军战斗力最强的部分,虽然很少用于第一波次的冲锋,但是再战场陷入僵局的时候,亲卫军往往也要扮演总预备队的角色。


打个比方说,就是足球比赛中的最后一个换人名额,是统帅的最后一张牌。战局不利,打出去希望用他来挽回败局,战局僵持,希望用他来打破僵局。这是作为奇兵的使命。

那么,平定四川后,相比让关羽张飞马超魏延分别镇守一方来,赵云的地位是不是低了呢?并没有。赵云仍然担任着皇帝最为重视也最为信任我亲卫军统帅。

魏晋时的护军将军,就是亲卫军统帅。是从汉朝的中护军发现而来的,担任这个职务的,都是皇帝比较信任的人。


此外,以赵云几次单独领兵独当一面的表现来看,确实也不是很适合担任方面军统帅。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和邓芝从箕谷方向进攻,但却被曹魏击退了。

君子爱人以德。作为君主,对一个将领的最好的爱护方式就是知人善任,量才授任,让他干适合自己干的活儿,而不是明知道他可能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还是让他去干,最后既耽误自己的事,又对将领的威名造成损害。

所以,在刘备最后一次出兵伐吴的时候,虽然赵云并不支持刘备伐吴,但他还是让赵云率军作为预备队后来,刘备兵败夷陵,退往白帝城,也是赵云率军去接应的。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去回答,而应分开看:一方面,与关张马黄四位相比赵云的军职确实偏低,这是历史事实,不需要再分辨;另一方面,造成赵云军职偏低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能因此说刘备或诸葛亮不重用赵云。

赵云一生军职偏低是历史事实,不能否认这一点,也不需要去辩解

赵云与刘备相识,是在他们共同依附于公孙瓒期间,那时刘备的军职是别部司马,相当于独立团团长,史书没有说关羽、张飞当时的具体军职,估计属于营长、连长一类,赵云的军职也没说,关张赵大约同级。

刘备当上徐州刺史后地位实现了首次飞跃,关、张职务随之提高,关羽甚至代理过郡太守。刘备不久后投奔曹操,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正式任命他为左将军,相当于朝廷的大军区司令,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任命张飞为中郎将,相当于师长。赵云因不在刘备身边,没有军职。


官渡之战期间赵云复归,但没有说他的具体军职。赤壁之战前的长坂坡一战赵云表现英勇,刘备临阵提拔他为“牙门将军”,但此职应为“牙门将”之误,因为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派赵云收服荆州江南四郡,职务才是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而这时关、张已是将军。

刘备占据成都,赵云被提拔为翊军将军,相当于军长,追上了关、张二人。


刘备汉中称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以上是“四方将军”,相当于东西南北四大战区司令,但赵云仍为翊军将军。

刘备成都称帝,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以上二人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关羽已故,赵云的军职还是翊军将军,地位低于军界新星、镇北将军魏延。

后主继位后赵云的军职才有所上升,先后任征南将军、镇东将军,相当于战区副司令,低于四方将军,也低于当时的骠骑将军李严、车骑将军刘琰、左将军吴壹、征西大将军魏延等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赵云负责由秦岭栈道发起佯攻,不利,被贬为镇军将军,又当了一名军长,直至去世。

赵云军职偏低是有历史原因的,不是刘备或诸葛亮刻意打压的结果

从以上赵云军职变化可以看出,与“五虎上将”中的其它几人相比他的军职的确很低,甚至与一些后起之秀相比也是偏低的,但这都是有原因的,可以分前后两个时期分别看。


从前期看,赵云结识刘备较早,比诸葛亮早了十几年,在刘备集团可以称为老资格,但中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赵云离开了刘备,原因是他兄长去世,要回家乡料理丧事,这段时间大约有七、八年,而在这段时间里关、张一直追随刘备,去平原、战郯城、守小沛、镇徐州,军功不断增多,军职不断上升,等赵云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再次回归于刘备时,关、张已是副军长、师长这个级别了,他们之间军职有悬殊自然可以理解。

从后期看,刘备称王称帝时赵云的军职刚刚“一路小跑”地追上关、张,四方将军的人选中马超无论如何算一个,他早已是天下名将,关、张当然也得算,剩下一个位置可以给赵云,但他刚刚被提升为翊军将军,不宜再升,恰恰有一位汉中之战中大放异彩的黄忠在那里,于是给了黄忠。


诸葛亮主持蜀汉军政后对赵云十分倚重,赵云的军职立即得到提升,但由于赵云起点偏低,不益越级提拔,只能一级一级来,只可惜赵云去世又有些太早。

赵云军职虽然不算很高,但他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的分量却一点儿都不低

刘备对赵云非常欣赏,在这方面丝毫不亚于关、张。赵云与刘备第一次分别,以后还能不能相见难以预料,刘备对赵云依依不舍,“捉手而别”,赵云深受感动,对刘备说:“终不背德也。”

赵云再次回归,刘备特别高兴,一刻都舍不得离开赵云,怕他再走,“与云同床眠卧”。


长坂坡之战,刘备与赵云走失,刘备身边有人说赵云投降敌人了,刘备听完很生气,用手戟敲打说话的那个人:“子龙不弃我走也!”

刘备率兵入益州,考虑到后方需要有个持重、靠得住的人协助诸葛亮,所以特意把赵云留了下来。刘备后来东征孙权也没有带赵云,有人认为这是对赵云不信任,其实不对,刘备安排赵云镇守江州,等于把自己的退路交给了赵云,事实证明这一安排非常及时重要。

诸葛亮对赵云更是看中,设立四方将军时诸葛亮曾委婉地为赵云争取了一下,他提出如果选了黄忠,关羽会不高兴,其实关羽不高兴是次要的,诸葛亮想把剩下的一个位子给赵云,但黄忠在汉中之战中功劳实在太突出,他本人的资历也不低,多方权衡后,刘备仍给了黄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让赵云佯攻,并非信不过他,而正是觉得把有勇有谋的赵云留在汉中他才放心。至于兵败贬职,更不是诸葛亮对赵云有意见,而是形势使然,在那样的情况下需要有人担负政治责任,诸葛亮当时也自贬了三级。

赵云是三国里争议比较大的武将,有人说他有名无实,所以刘备不用他领兵,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演义里说的那样了不起,有人坚信他神一样的存在,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被重用。赵云中后期不被重用,原因其实很多。

首先,他生于河北,而刘备中后期的发展却在南方,赵云出身并不好,没有士族大夫的背景,在那个世族当权的社会,刘备需要得到士族对他的支持,就必须要舍弃一些有功之臣,关张是刘备的异姓兄弟,所以关张是必须重用的,赵云和他出生入死那么多年,刘备自然知道赵云的脾气性格,知道委屈一点赵云,赵云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于是刻意的雪藏了赵云。对比黄忠来说,黄忠的成功在于他是荆州的名将,而取西川和在蜀中治理时,荆州兵是绝对的主力,为了稳固军心,树立一个黄忠,远比树立赵云划算,马超的命运其实也和赵云有相同之处,马超虽然勇冠三军,但是他无兵无家,所以也被雪藏了。均衡势力这是帝王之术,赵云就算不愿意也没有办法。

其次,是赵云的性格,一个毫无私心的人其实是帝王最忌讳的人,当刘备发现自己分给赵云的房舍,田地,赵云分给了老百姓,这时的刘备是很害怕的,我相信跟他进言的人也不少,会说他这是在收买人心,其志不小,那么刘备就要考虑了,所以后期赵云很多好的建言不是刘备听不懂,而是刘备不想用,慢慢的这种抵触心理会生反感,变成你说什么我都觉得你是错的。

第三是赵云的人际关系,赵云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那么在那个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打算的高层社会,其实他是不好混的,因为他看不惯大家的作风。反而这样的赵云在那群人里他是一个另类,是被孤立的,在选才用能上,刘备往往听不到大家对赵云的夸奖,这也就让刘备犹豫了,毕竟他虽然是帝王,但是士族大夫的话,这分量还是能左右他的思想的。

其四,虽然赵云死战力战很多,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勋,但是想给他个封疆大吏,也没有地方安了,关张各领一块,荆州,汉中,总不能把西川封给赵云吧,更何况刘备还不想让赵云当权呢,怕封了地给他,他会收买人心。那刘备就很尴尬了,怎么重用这个有功之臣呢,又是一个不会做人,武艺超群的人,毕竟不能像对马超一样对他,给个虚名然后让他去守个鸟不拉屎的关隘,最好的办法就是留在身边,用他那超神的演技,感动的赵云誓死效忠,当然也有一点私心,毕竟赵云这个人还是很讨刘备喜欢的,所以就让赵云做了个相当于大内总管的位置,这样让他能远离朝堂,不被那些个尔虞我诈的权臣们伤害,也不听不到他提什么惊天动地的好政策,还能圆了这一场君臣之宜。

历史变迁,也许很多事情都是无法得到真正的答案的,就像对赵云打得那几场仗,很多人有很多的看法,甚至有人怀疑赵云的能力是被神话了的,因为刘备不重用赵云,为什么对一个在蜀汉封前期封官中,只封了个杂牌武将的人那么的吹捧,更何况后期还没有他的什么事,我觉得把赵云传得这么神一定是有原因的,最少他在正史中是被有意抹杀的,历史所以我个人很喜欢赵云这个人物,每次重看《三国演义》看到赵云的那几场戏都不免还是会热血沸腾,公孙瓒战袁绍时初出茅庐,一战成名,土城相会时的那份重情重义,长坂坡的七进七出等等,历史也许不能给我们答案,答案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版本,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不一样的赵云

赵云不被刘备重用,这个话不知道从何说起了。刘备临死嘱咐赵云,以故交之念照看他的儿子,可见刘备对于赵云的重视程度也就只在诸葛亮之下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说赵云一辈子在刘备帐下都只是一个杂牌将军,甚至不及稍晚投靠刘备的黄忠和马超。但是这个问题也得两说:第一,赵云跟随刘备很早这事不假,早在刘备解徐州之围向公孙瓒借兵,借到的就是赵云。此后,公孙瓒败亡,赵云从此就死心塌地跟随刘备。刘备也是一直把赵云当作心腹看待。

相比之下,在汝南就一直追随刘备的陈到,地位却始终都在赵云之下。而陈到的功绩、勇武程度与赵云其实不相上下。当然,在刘备的阵营里,关羽和张飞一直是举足轻重的,甚至诸葛亮都得让其三分。因此,关羽后来听说他与黄忠并列前后将军,心里老大不爽。

刘备始终把赵云当成是自己的亲随将领在使用,并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独当一面,尽管赵云后来也做了江州都督,但行事也始终是在刘备的眼皮之下。这并不是说明刘备对于赵云不信任,对于刘备而言,关羽与张飞的骄横已经是他阵营里的一大问题,因此,他只能以赵云和陈到为缓冲,否则刘备就无法统合自己的阵营。

有赵云和陈到在那个地位上,其他后来的将领也不会不服气,而且刘备必须提高马超和黄忠的地位,一则马超作为一方诸侯西北王能投奔到刘备帐下,可谓是给了刘备天大的面子;二则黄忠是老将,要收复益州和东州人心,就必须体现对于老将的重视。三则赵云与诸葛亮的关系很亲密,这是刘备所警惕的。并且赵云反对将成都及周边的房舍财产分发给功臣,引起了各级功臣的不满。

这些都让刘备没法对赵云再予以更高的官爵,因此,赵云一生也只是杂牌将军,爵位也不过亭侯。

谢邀。

刘备对赵云的使用,其实也不能说不是重用,只是从职权来说,相对位置在逐渐下降而已。

赵云最早和刘备并肩作战,是在192年左右,同在公孙瓒麾下。之后刘备去了徐州,赵云则退隐在家。到200年再次相逢时,刘备正在袁绍麾下,赵云悄悄替他招募了几百人马,这是刘备当时仅有的人马。此后刘备汝南兵败,逃到荆州,只有一城之地。那时候,也谈不上重用不重用。

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牙门将军,领桂阳太守。按照军衔高低,基本上是仅次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而在黄忠和诸葛亮之上。刘备当时一共占有5个郡,让赵云担任其中一个郡的太守。这种任命,也称得上重任了。

后来刘备娶了孙夫人,因为担心东吴兵将作乱,又专门把赵云调到公安担任警备司令,这也是重用。在刘备西征四川时,留守的兵将中,以诸葛亮班次第一,关羽第二,张飞第三,赵云第四。

而诸葛亮率领的第二路进川部队中,赵云是军中三把手。在巴郡之后分兵,赵云独自带兵一路。这些,都是重用的表现。

真正让大家觉得赵云不被重用,是在取川之后的事情。刘备打下西川后,首先是刘璋、张鲁手下投降的文武高封了一批,然后自己手下的功臣又提拔了一批。这里面最主要的,如马超封为平西将军、前都亭侯,临沮都督。法正为扬武将军、蜀郡太守(成都市市长),许靖任命为镇军将军、左将军长史,李严任命为兴业将军、犍为太守,吴懿为讨逆将军。诸葛亮由军师中郎将升为军师将军,黄忠从裨将军为讨虏将军,赖恭为镇军将军,糜竺为安汉将军,孙乾为秉忠将军,简雍为昭德将军。赵云虽然也封为翊军将军,但一下子从刘备集团第五号人物排到了10多人之下。

而在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进一步大封群臣,马超、关羽、张飞、黄忠分别晋级为左前右后四方将军,魏延封为镇远将军,其余文武也纷纷升官,而赵云还是在翊军将军原地踏步。这下子,在蜀汉排名就是二三十人开外了,连投降的高翔都比不过。

等到221年刘备称帝,再次大封群臣。诸葛亮从“军师将军”“署大司马府事”一跃成为“丞相”“录尚书事”,张飞由右将军升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益州新投效的马超,从左将军升为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魏延也升了一点,从镇远将军改为镇北将军。

而赵云还是翊军将军。从214年打下益州,到221年刘备称帝,整整七年时间,张飞和马超都从杂号将军(中将)晋升为车骑、骠骑(大将),而赵云依然是原地踏步。这事儿不光不太合适,简直欺人太甚了。

说刘备不重用赵云,大抵是从这方面来说。

不过,如果撇开职衔的高低,单看战场使用,刘备对赵云还是用得比较多的。在汉中之战中,赵云和黄忠一起袭击曹操的粮道,上演了汉水之战的经典战例。刘备称帝后东征孙权,赵云尽管不赞同出兵,还是被刘备安排为江州都督,作为大军的后方策应总指挥。这个安排,真算不得轻视了。汉末三国的群雄,用人往往职衔高低和权位大小未必一致,比如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很早就到了二把手的地位,但职衔有数年只是军师中郎将,在关羽、张飞、赵云、黄忠之下。许靖、糜竺、简雍等人位高,却没太多实权。赵云在刘备军中的职衔虽然较低,但始终是刘备较为信用的将领之一。当然,后来居上在实权上超过赵云的也有,比如魏延,但毕竟是少数。事实上魏延的晋升不但超过赵云,也超过蜀汉绝大部分将领。

那么,刘备为何对赵云职衔上有一些“刻薄”呢?主要原因有几方面:

其一,赵云的资历和名望比起关羽、张飞等人有一定差距。赵云在最迟191年左右成为本郡义勇军首领,资历和关羽、张飞等差不多。但他在193年左右离开公孙瓒,也没有投效其他君主,隐居故乡,直到200年才重新投奔刘备。这七年是汉末诸侯征战最烈的七年,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在这七年博取了“万人敌”“熊虎之将”的称号,而赵云则默默无闻。之后的七年,赵云跟随刘备打完汝南之战和博望坡之战后,再次蜗居新野,没多少战斗机会。前后10多年,赵云表现机会不多,使得其比同辈的关羽张飞,在名望上差距甚大。

其次,赵云表现出的军事才能也比关羽、张飞等有一定差距。虽然史料未曾记载,但关羽、张飞在200年之前跟随刘备已经有了不少表现,所以才能获得曹操手下的赞誉。此后关羽在白马之战、南郡之战,张飞在巴西之战中的表现都是惊世骇俗,而赵云缺乏这方面过硬战绩,长坂坡只是一次乱军中的护卫突围,《云别传》记载的汉水之战即使属实,时间也太晚,且对战局无决定性影响。

其三,赵云本人的性格是忠厚笃实,不会计较个人名爵。这种性格当然很受主公欢迎,但却也因此导致,刘备需要这样一个人来作为“不争爵位”的典范,换言之,打压他的爵位。刘备自从取下西川之后,手下成员来源复杂,那么委任官爵时候,“平衡派系”成为很重要的一点。而赵云,就成为平衡派系中的牺牲品了。这并不是说明刘备对他不信任,仅仅说明刘备对他过于信任,以至于不必担心他会因此闹情绪影响工作了。

至于说刘备临死前对赵云说的话,我不太明白您说的什么。既然是以历史来论,历史上并未交代刘备说过什么,赵云自然不会因此明白什么了。其实,刘备和赵云之间压根无须说什么,他们彼此信任,一切早已在数十年的相随中不言自明。


诸葛亮与参谋长杨议


诸葛亮与庞统

刘备不重用赵云,诸葛亮也不重用赵云,知道为什么吗?



襄阳帮帮主

襄阳帮排斥南阳桐柏县魏延

话归正题,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就是因为赵云和诸葛亮走的很近,让刘备对赵云产生了怀疑。赵云武功很了得,可就是情商有问题。刘备得到益州后,各派别斗争很激烈的,可忠厚老实的赵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往往武功盖世英雄都是情商有问题,霸王项羽、三国吕布和赵云,还有就是韩信。蜀国的政治漩涡风起云涌,而赵云却感觉是风平浪静,赵云经常与诸葛亮喝茶聊天,刘备心里有本账,可赵云一点都没有察觉出来。赵云不被刘备重用,而赵云也从不闹情绪。这样以来,刘备更加怀疑诸葛亮给赵云承诺了什么,毕竟刘备年纪最大,还是要先走的。

刘备不重用赵云,诸葛亮后来也没有重用赵云,为什么?因为赵云是忠君的人,所谓义博云天是也。如果司马懿身边有个赵云似的人物,司马懿就是有反的心,也没有反叛的那个胆儿的。

实际上,诸葛亮权力在刘禅之上,这是历史不可否认的事实。赵云最后发现了问题,可已经没有兵权护主了。不仅如此,刘备最器重的大将魏延也是没有兵权了,都在参谋长杨议的管理之下。

不重用?这句话说的不对,反而刘备对于赵子龙是相当重用,作为除了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二人,刘备最信任的将军,赵云是相当成功的;

从刘备在公孙瓒处第一次见到赵子龙就一见如故,刘备当时就动了收赵子龙的心思,而公孙瓒和刘备就是两个对此,相比之下,赵子龙自然是对刘备更亲近;

到后来,赵子龙跟随刘备以后,在长坂坡单骑救少主,几进几出,杀出了常山赵子龙的威风,这一战可以说是为赵子龙表忠心的一战,赵子龙的武艺,智谋,忠心,等等都是被刘备看在眼里,自此以后,刘备对赵子龙是绝对信任的;

后来,像刘备去东吴娶妻,关张二人都不带,就带了赵子龙一个人,可以看出刘备已经将子龙当做自己的心腹爱将了,再到后来赵子龙再次单骑救少主,又是展示他忠心的一次机会,多次的功劳,让刘备越发的依赖赵子龙的保护;

正如其他人所说的,刘备将赵子龙就在身边,是有很大私心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那么有人说了,为什么不留关羽,张飞二人在身边呢?关张二人比赵子龙武艺上绝对不差,留在刘备身边,一样可以保护刘备的;

但是,赵子龙和关张二人相比,多了一份厚重,对刘备是君臣之别,唯刘备的命令是从,这一点关张二人就做不到完美,因为二人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自然是有些自己主张的;

所以相比较之下,刘备更愿意将赵子龙留在身边,保护自己,赵子龙该有的都有了,这样的一个全能型将才,而且相比较打仗和自己安全,刘备自然是保护自己;

所以,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赵子龙一直得不到什么大的崭露头角,一直死死的守卫在刘备身边,但是,这也是可惜,赵子龙将自己最为宝贵的美好年华都花在这个事情上,而不是在战场上,实在是颇为可惜的!!!!

谢邀,对赵云的评价有两种极端。按照三国演义来说,当然是忠义无双的常胜将军,但是按照其他史料记载,确着实平平,甚至有人就此认为,赵云不过是高级保镖而已。

我想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大唐时期,还没有三国演义,但是苏定方攻破百济,立碑夸功的时候,还被比作赵云一般“一身是胆,勇冠三军”。可见当时人们对赵云也是十分推崇的。赵云的经典之作是汉水之战,是赵云军事生涯最光辉的一幕,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一人扭转战局。率数十骑纵横万军,突围救将,所向无当。后更以‘空营计’诱退曹操大军,擂鼓震天,戎弩后射,令曹军大惊之下,自相践踏,堕于汉水中死者甚重,一战打出了“一身是胆”和“虎威将军”两个称号。

如此勇猛的赵云,刘备为什么不重用?是不够忠义?那更不是,当阳大败,赵云虽然没有七进七出那么神奇,但是也确实拼死护得刘备家眷的周全,而且刘备对赵云的忠义也一直赞赏有加。

忠勇兼备,那难道是品行不端?这点从他的谥号就可以否定,赵云谥号顺平侯。慈和遍服曰顺,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这是对赵云品行的极大肯定。

如此完美的赵云,为何不受重用?也许就是因为太完美了。这不光是涉及到乱世生存法则,就算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能力出众,品行端正,哪哪都好,可是混的并不一定好。这是为什么?因为社会是复杂的,而好人太往往不那么复杂。领导会很喜欢用你,但是往往涉及到重要岗位的提拔,你却得不到机会。如果说原因,一句半句说不清楚。还是举几个例子吧。

汉初三杰的萧何,大家都很熟悉,他之所以能得善终,就是因为他向领导展示了一定的瑕疵,这样领导才敢继续重用他,一个没有瑕疵的人,是可怕的。如何理解呢?站在刘邦的角度想,你萧何,没有什么缺点,威信又高,让我没法掌控。所以当萧何故意展现出贪墨的时候,刘邦是高兴的,因为这把利剑终于有把柄在我手里了,终于可以掌控了。

明朝嘉靖年间的海瑞,史称海情天,是个道德完人。然而他也不受同僚和上下级的喜爱。因为他的存在,衬托出很多人道德的瑕疵,所以上级不喜欢他,同僚排挤他,下级害怕他。赵云不至于如此,但是他也足够优秀和完美了,必然要遭到同僚们的嫉妒。而且在刘备的利益集团里,完美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有瑕疵,如法正睚眦必报、魏延招祸取咎,李严迷罔上下;关羽刚而自矜,目下无尘,为同僚叛卖;张飞暴而无恩,鞭挞健儿,因此而死;马超背父弃族,孝义皆失;姜维黩武透支国力,连诸葛瞻都视之为祸……

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永远都徘徊在刘备的绝对亲信集团之外。刘备不知道如何用好这把无柄之剑,同僚也不会极力推崇如此完美的赵云,甚至会进谗言。也并不是赵云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不屑为之。赵云赵子龙,真英雄也!

文/炒米视角(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谢邀,赵云这个角色更多是作为家臣存在的。他武力过人,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万人敌战将。他应该属于典韦,许褚这一类型。本身的确英勇,忠义。是很好的保镖人选,但不是领军打仗的好人选。

刘备一辈子识人用人几乎没出过错。所以他对赵云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所以长坂坡逃跑时,让赵云保护家小。当逃回来的人说赵云叛逃了,连张飞都信了。唯独刘备不信,还用手橶掷人。果真赵云不负使命带着阿斗回来了。

赵云虽然英勇忠义,但这个河北汉子,也有重大缺陷,就是心气很高,情商不高。经常自以为英勇,说错话,让领导下不来台。因而很难得到领导重用。第一个领导公孙瓒就十分讨厌他。但刘大耳朵情商过人,赵云很吃他这一套。刘大耳朵放得下架子(其实自己也出身寒微)同榻而眠,刘备经常讲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赵云甚是感动。

后来两人都脱离了公孙瓒各奔前途,却在两人都重新落魄的时候,偶遇于邺城。那是刘备虽落魄,但名气已经如日中天了。赵云义不容辞地归了刘备帐下,成了刘备最基础的创业力量之一。

但赵云几乎没有像关羽和张飞一样独挡一面去带兵打仗。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护主公以及主公的家眷。包括后面截江救阿斗。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镖。很多人会遗憾,那么英勇无敌的赵云,竟然只做了个保镖。其实八十万曹军中七进七出的那个桥段是罗贯中老爷子杜撰的。但描写得太精彩,深得人心了。

刘备永安托孤的时候,给赵云的遗言是,保护阿斗。后世很多人根据这个遗言,认为赵云有密诏,防止诸葛亮反。是不是真的如此,历史书没交代,诸葛亮对待刘禅虽然耳提面命,但仍尊其为国主。所以赵云也几乎没有所谓的作为了。

说刘备不重用赵云,是从赵云的官职没有升迁这个角度看的。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而这个翊军将军是个“杂号将军”,不象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那样是正牌将军,也不象魏延一样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赵云的职位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也没有成为威镇一方的将领,远在许多将军之下,给人一种受冷落不受重用的感觉。其实这是人们按常理对刘备和赵云的错觉。刘备以识人用人著称,他对赵云的任命,是按“自家人”对待的。

赵云历任留营司马(负责大本营防卫工作并特令掌内事)、翊军将军(与四方将军同封)、中护军(有选拔年轻武将的职能),刘备给他的定位是守护中军的卫戍司令,相当于禁军统领,这个岗位不仅要求武艺高强,还要求胆大心细、忠诚度高,而赵云正好具备这三条。后来的历史事件也证实的刘备用人独到,赵云长坂坡救阿斗、截江夺斗,非常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刘备临死前托孤,第一是托孤诸葛亮、李严,第二便是嘱咐赵云,以故交之念照看他的儿子,继续保护阿斗。这说明刘备至死都是对赵云非常信任,将他当成了自己儿子的保护神。赵云的地位,相当于曹操的典韦、许禇,虽然职位不高,但相当重要。而这也正是刘备对于赵云的“量才使用”。而且,赵云是一个不计较名利的人,是儒将的典范,刘备正好用赵云给其他人做个示范,压服众人争权压利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