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东北往事(7)---强秦与沙俄

 陆一2 2017-12-14

秦国,地处八百里秦川,地势高,有黄河天险,拥潼关、武关、萧关和大散关等雄关,易守难攻。


东方的平原上,挤着一大堆国家,有强大的齐、晋(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楚等大国,有鲁、郑等不太次的国,也有中山、英和虢等小国。


那时候的人,尿性十足,诸侯们一言不合,就刀兵相向。今天你砍我,明天我揍你,不亦乐乎。


就在东方杀得昏天黑地时,秦国陆续收伏了周边诸小国,并击败了游牧民族,悄悄地完成了从毛毛虫到小扑勒蛾子的蜕变。


此时,秦王搬了个凳子,坐在黄河边,听着“滚滚黄河东逝水”,望着因打架斗殴扬起的灰土爆尘。


他举起马鞭,指向中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现在开始,我们要逐鹿中原,成就霸业!”


秦国,加入了东方战场。


然而,事情并没那么顺利。历次打架中,秦国胜多负也多,没讨到多少便宜。


但是,秦国却也没吃亏。一旦被打得满地找牙,他就逃跑。


退入关中后,秦军就关上大门,开始装孙子,敌人没办法,只能在潼关底下骂娘了。


每次总结大会,秦王就会被怼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秦王保证,一定接着努力,一定要打下中原。


秦国的愿景一直没改变过,那就是成就霸业。


此外,周边的游牧民族和敌对势力,也是虎视眈眈。


所以,一代一代,从秦王到士兵,谁都不敢懈怠,十分努力,十二分勇猛。


但是,直到了大分裂结束的一百多年前,秦国仍一无所获。


秦王急了,大家也急了,找来了专家团队,一顿分析。


得出结论:秦国制度有问题。


痛定思痛,商鞅变法就来了。


虽然,商鞅君被继任秦王车裂了,但是,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却被秦王们坚持了下去。


秦王的脚步,没有停歇。


当东边拼得你死我活时,强大的秦军杀出了潼关。


六国傻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出现了---秦国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他们了。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秦王赢政扫清六合,一统天下。


沙俄,很像强秦。


但是俄国的天险,不是黄河,也不是雄关,而是天寒地冻和森林沼泽。


蒙古人强盛之时,一路凯歌,将许多国家并入了帝国版图。


但是,俄国(那会只能叫罗斯诸部)只是成为藩属国,并没有真正并入帝国。


蒙古人为什么不直接管理俄国?


因为,俄国太冷了,撒泡尿都会结冰;这里到处都是森林沼泽,只能养点驯鹿,天天吃鹿奶味的大咧巴,想喝点马奶酒都困难。


港真,蒙古人待不习惯。


既然,不那么怕冷的蒙古人都待不习惯,习惯温暖的土耳其人就更不习惯了。这样,俄国也就避免被奥斯曼帝国吞并了。


至于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后来的英国法国奥地利,肯定对荒凉的俄国没有多少兴趣。


就连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攻下莫斯科后,也就是放把火烧了,根本就不想占领。


唯一看得上俄国的,估计就只有波兰(包含立陶宛)了。


所以,俄国脱离蒙古开始强大起来后,除了打败蒙古人外,就是千方百计想干掉波兰。


这样,他就安全了。


此后,每次出去打架,打得过就占领。打不过,就跑回森林老家,开始装孙子,敌人看见这茫茫林海雪原,只能抽根烟,吐口唾沫,撤了。


偶尔碰到不怕死的狠角色,非得领大军攻打俄国。


俄国人对付敌人的办法,也很简单,坚壁清野,连莫斯科都敢烧了,看丫是冻死还是饿死!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就是这样被打败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成了欧洲的救世主,沙俄也成了有头有脸的武林盟主。


反正,我学习秦国。你们西方列强打成一锅粥,我俄国看着,厉兵秣马,瞅准时机,把你们一起揍。


和秦王一样,沙皇的脚步,也永不停歇。


从伊凡大帝开始,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次次胜利,一次次收获,使得沙皇们坚信,只有扩张,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才能让国家不断强大。


历任沙皇都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都是标准的战士和指挥官。扩张的路,他们准备一路走到黑。


当然,他们也有打败的时候。开总结大会的时候,沙皇也被喷了一身口水。他也痛哭流涕,而后,咬一咬牙,拍一拍桌子,决定改革,学西方!


彼得大帝如此,亚历山大二世亦是如此。


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有锐意进取、胸怀大志的统帅,再结合时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必然战无不胜。


大秦如此,沙俄亦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