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环蛇与金环蛇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湿热地区,是危险的有毒蛇类,它们毒性强烈,被咬伤后足以致命。 下面开始分别介绍 银环蛇,毒性强烈,是中国最危险的毒蛇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以及缅甸、越南等南亚国家。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科: 眼镜蛇科 Elapidae 属: 环蛇属 Bungarus 种: 银环蛇 B. multicinctus 银环蛇长达60-120厘米,最大可达160厘米。 体背面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污白色。躯干部有30-50个白色环带,尾部有9-15个白色环带,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 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颈部为黑色,黑色部分较白色长许多。 银环蛇在傍晚或夜间活动,多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以鱼、蛙、蛇、鼠为食物。 银环蛇分布图 银环蛇虽然是毒蛇,但性情比较温和,受干扰时会尽可能迅速逃走,或将身体盘成大8字形并将头部藏在蛇身下,除非遭受严重威胁,否则不会轻易发动攻击。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银环蛇繁殖期在每年的8-9月份,春末到夏天产卵,每次产卵数约为3-20枚,孵化期约45天。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强烈,1毫克即可致人死地。 是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 金环蛇,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生活在印度东北部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科: 眼镜蛇科 Elapidae 属: 环蛇属 Bungarus 种: 金环蛇 B. fasciatus 金环蛇全长在100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80厘米。 全身有固定间距的黑黄相间环带,黑色环纹比黄色环纹略宽,金环蛇躯干有高脊棱。 头部椭圆形,略粗于颈部,有矛形花纹,尾巴短钝。 金环蛇栖息于植被茂密和水源充足的小丘和低谷地带,夜行性,捕食其他蛇类,蜥蝪及小型脊椎动物。 金环蛇性情日间较温驯,但是在夜间警觉性极高,容易对人类发起攻击。 受扰时像其近亲银环蛇般迅速逃走或将头部藏于蛇身下,被捕时则不停晃动身体,但不像银环蛇般剧烈。 金环蛇分布图 金环蛇每年的5-7月份产卵,每次产卵8-12枚。在此期间雌蛇性情暴躁,攻击性强。 金环蛇有剧毒,足以致命,神经毒为主。平均一次排毒量27.5毫克,人致死剂量10毫克。 在中国曾有数宗被金环蛇咬后,导致死亡个案。 银环蛇与金环蛇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栖息地的缩减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 因宠物贸易、食用、制药、泡酒等,而导致的非法捕捉; 时常出没在人类的活动区,如田间、水塘、菜园,由于人们对蛇类毒性的恐惧,往往会杀死它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