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 2017-12-14 09:08
田影 12月11日,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保障学生入学公平、严禁体罚学生,确保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每天锻炼1小时等写入管理标准。(12月12日《北京日报》) 义务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又是义务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教育学生的重要使命。管理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对于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至关重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每个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抓手。 其实在2014年,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国家教育部就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这次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在此基础上的“锦上添花”,为义务教育学校“上紧弦”。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3小时,为全球平均数的2倍,这样的“大数据”,是用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换来的。“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数不完的排名”让孩子苦不堪言,更不要提快乐的童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学生入学公平、控制了考试次数,确保了睡眠和锻炼时间,是促进全民素质教育的有益之举,值得肯定和赞扬。 但是《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关键看落实。提倡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由于作业多、补习多,监管难,导致“减负”效果不理想。《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贯彻落实,应该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标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施教,避免一刀切,切实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新管理标准”的落实,还应加强辅导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衍生出的辅导机构数不胜数。如果仅仅依靠义务教育学校减少学业负担,是不能缓解“学业之殇”的,家长、学生会向辅导机构求助,辅导学校也会将“橄榄枝”投向学生,这样的因果循环实际上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严格规范辅导机构的管理不可或缺,严格把控辅导机构准入标准,使辅导机构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授课教学。 教育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以及社会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多者之间需要有效沟通、协调互动。只有多措并举,多方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学业有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