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市人才园案例

 我就系叼 2017-12-14

01.jpg

总平面图_调整大小.jpg

0-01_调整大小.jpg

总平面图_调整大小.jpg

区位分析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交通分析_调整大小.jpg

平面图2.jpg

剖面图3.jpg

立面图_调整大小.jpg

立面图2_调整大小.jpg

02.jpg

06.jpg

08.jpg

09.jpg

17.jpg

10.jpg

15.jpg

16.jpg



 

区位分析:

深圳市人才园位于福田区竹子林片区,东侧隔规划路毗邻福田交通枢纽大厦,南临白石路,西侧隔红树林路毗邻地铁车辆段,北临深南大道,周边均属办公区。南面为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及深圳湾,西北面为的园博园区,环境优美, 咫尺可达。

 

 

区位交通分析:

基地位于福田区与南山区的相邻地段,周边有广深高速公路、滨海大道、深南路、侨城东路等交通干道, 同时紧临福田长途汽车客运、公交站、地铁竹子林站等交通设施, 极其便利

 

项目定位:

人才园具有强大的外向公共服务功能,是深圳市民一个主要的生活大厅以及代表深圳向国内外来深创业、生活者展示城市独特魅力和形象的窗口。

设计提出:

·将人才园建设成为深圳市未来现代化、人性化、综合人才主场的目标;

·确定了人行优先,人车、主从、内外、平面与竖向的分流以及人货分流的交通组织原则;

·建筑、环境、城市广场的一体化设计

·整体建筑形态、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相结合。其中,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包括人才招聘大厅、考试中心、会议中心等多种公共服务窗口功能模块,以及办公模块,其中又可以细分临时的调剂办公以及人事局办公主体模块量部分。各功能模块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实现方式:

 

·“人才街道”——

设计引入了传统的街区概念构思,我们希望未来人才园不只是一个建筑单体,而是一个建筑群,一个城市综合体,一个人才 “mall”, 利用“人才街道”这一建筑与外部空间交融的的灰空间对来访者进行有效的组织、接待、引导和分流,并贯穿南北,与使其成为深南路至红树湾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并与城市公交节点紧密结合,以突显其城市性、开放性、亲和性的特征,寓意人才园拥揽八方人才之志。

 

·创造“零台阶”式多层公共空间

为了强调公众来访的便捷通达,在公共裙房部分设计利用巨型折坡体系,模拟丘陵的起伏,不但提高空间形态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让各股公共人流可以根据需求,轻松、安全又高效的到达不同标高的功能区间,且各流线、入口独立不交叉。其中整个裙房部分的首层、负一层,负二层与城市空间均实现了“零阶梯”衔接;

 

·机场式人流立体交通处理方式

设计还在多处设置了自动扶梯、电梯、楼梯等垂直交通体, 使人流能便捷地到达各个空间。

 

·弹性设计

考虑到人才园使用功能的可变性及使用时间的交错性特点,设计保留了各公共空间、办公的公共服务部门与行政办公的完整独立性,以便于管理的同时,又强调其空间联系上的连续与紧密,以提高空间再利用、再划分的可能性,最终达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内部引入城市型半地下道路

设计利用场地高差,地下首层车库实现了平层城市型半地下道路引入,架空生态车库的设计也将大量减少挖土方量,节约资金投入。

办公部分的人车流与公共部分的人车流得到了有效的分隔,互补干扰。

 

·“地毯式”生态建筑:

首先,屋面及地面的巨型折坡体系形成一套沟渠系统,可收集雨水,进行再循环利用。

其次,“地毯式”的屋顶花园也成为建筑生态固碳的有效方式。

 

·生态庭院式的办公环境:

人才园还具有重要的内向行政办公功能。为了给办公人员营造一个优美的办公环境,设计结合了深圳的地理气候特点,引入森林式内院以及立体式空中花园两大生态绿色办公理念相结合,以丰富办公绿化景观系统的层次,多功能多方位的优化办公小气候,达到花园式办公的效果。

另外,办公区的庭院景观有机的延续了基地北面的城市生态公园绿化景观,连成一体。

 

·开放式的城市公园:

在北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顺应地形自然的坡度设计了大型且舒缓的斜坡广场,植被方面则用乔木及草地拼接成了点阵化的世界地图,寄寓人才园胸怀广阔,放眼世界.这幅抽象的地图同时也是一片森林,既创造了行人休憩的场所也丰富了城市肌理.同时通过广场铺地的变化 ,使公园场地与建筑内的空间相互渗透,完美相融.


设计特点:

·  建筑呈“回”字形分布

·  建筑、环境、城市广场的一体化设计

·  整体建筑形态、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相结合

·  平面与垂直相结合,高集约式的立体分区

 

建筑亮点:

1. “零台阶”式多层公共空间

公共裙房部分设计利用巨型折坡体系,模拟丘陵的起伏,不但提高空间形态的连续性,轻松、安全又高效的到达不同标高的功能区间,且各流线、入口独立不交叉。

 

2. “地毯式”生态建筑

屋面及地面的巨型折坡体系形成一套沟渠系统,可收集雨水,进行再循环利用。“地毯式”的屋顶花园也成为建筑生态固碳的有效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