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宿·無舍有往 | 改造一栋老屋,还你一个童年

 guizhishuai 2017-12-14

很早以前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家在复兴路电影院对面开了一个饭馆,那时候好多外地客人来吃饭,院子里爸爸种了好多山茶花,但毕竟是吃饭的地方,还是显得乱糟糟的。隔壁是同学家,他爷爷奶奶种了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在墙上,在房顶上。地面总是湿漉漉的,干干净净的感觉好舒服,那个味道到现在我还记得。一到每周大理的赶街日那天,他爷爷就在复兴路上卖花,他们家山茶花好多好多,放学了我和她就在他们家院子里写作业,一起玩。那个时候好羡慕那些住单元房的同学,感觉那样才像城里人。从初中开始搬离老家来到下关实现了住单元房的梦想,后来越大越喜欢回老家,每周都会回去。现在每次回去,亲戚朋友还是会在一起聊好多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讲到某个小细节就会突然鼻子一酸,感觉好多那样的时刻都回不去了,所以到现在只要一有空还是会往老家跑,即使发呆没人陪心里也会是暖暖的。



微信收到一条很长的消息,拉到最下方,看到那句“感觉好多那样的时刻都回不去了”,心里有些惆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像我这位朋友这样,记忆里小心翼翼保存着一个回不去的童年院子?



無舍做大理古城小院的初心,正是源于童年的院子。老房子越来越少,越来越多人的童年无处追忆。而我们有幸与一个又一个院子结缘,让曾经安放过白族人家日常和几代人童年的院子,有机会以另一种面目带给更多人一段似曾相识的时光。



無舍一直在探索老房子改造的更多可能,如何让时光打磨之后有着别样美感的“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如何让满足现代生活功能和审美情趣的“新”显得低调而自然,这些小院给出了答案。


我们喜欢改造老院子的过程,甚至胜过看着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情侣、闺蜜、一家三口、一家三代住进去的时刻。


因为这个过程里充满了想象和美好的期待,我们想象过一棵树洒下的阴凉会不会刚好罩住了蹲在地上数蚂蚁的小朋友;我们想象过屋顶开的天窗是怎样用一束阳光温柔叫醒酣睡的人;我们想象过石头的凉意和木头的暖意会怎样让人在触到的那一刻想起奶奶家的石桌和木床;我们想象过七十公分的石墙怎样把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让人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坐在院里发呆。



無所如此,無季如此,無往也如此。

 

在大理古城玉洱公园后门附近,有一栋叫周家大院的老房子,它是大理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在它隔壁,有一个石墙小院,它是無舍在古城的又一个院子——無往。



白墙黑窗,结实的木梁,厚厚的石墙,轻盈得让人放松,厚重得让人安心。小日子,就要轻松随意、踏踏实实。

 


结实的木梁还在,厚厚的石墙也在,给人一种家里才有的安心感。



愈加宽敞的房间一如既往的通透明亮和温暖,绝不是那种只有晚上才回来睡觉的酒店客房。



暖暖的开放式厨房连着客厅,烟火气和人气升起来,家的温暖感就有了。



隔壁住着当地的白族人家,他们有一株很大的桂花树,花开时节,香气穿墙入院,在無往四处弥漫。

 


往,是向往,是前往;也是往昔,是往事。

 

住进無往,住进你的向往,住进你念念不忘的往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