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
第五十天

第二节 凉血止血药
品种最多,包括以前学的:栀子,黄芩,大黄,马齿苋,贯众。一般止血作用明显(炒炭或配伍控制苦寒性。)
1、大蓟
【性能】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2、小蓟
【性能】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大蓟之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二蓟均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多种出血证及热毒疮痈。
不同点:
①大蓟兼能散瘀强于小蓟,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②小蓟又可利尿强于大蓟,长于治疗尿血、血淋。
3、地榆
【性能】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苦寒清降的作用明显,用于下焦病症。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
2.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内服外用,外用较多。外用敛疮。(烫伤外用不能大面积使用)
4、槐花
【性能】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故对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炒用比较好)
2. 目赤、头痛。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有降血压的功效)(生用比较好)
地榆与槐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二药均能凉血止血,相须为用。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尤长于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
不同点:
①地榆味酸,兼能收敛止血,又能解毒敛疮,可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为治烫伤之要药;
②槐花又清肝泻热,治疗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及高血压病等。
5、侧柏叶
【性能】苦、涩,寒。归肺、肝、脾经。炒炭后偏于收敛止血。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1.血热出血证。本品苦涩性寒,善清血热,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2.肺热咳嗽。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长于清肺热,化痰止咳
3.脱发、须发早白。
6、白茅根
【性能】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止血作用不强)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
2.水肿、热淋、黄疸。本品能清热利尿,而达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之效。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热而止呕,又能清肺热而止咳
7、苎麻根 (园麻)
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第三节 化瘀止血药
淤滞引起的出血,(日久不愈)
1、三七 (广西,田三七,现代滇三七,春三七较好。5-7年质量好)【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血热妄行,热性较重的不能量太多)。活血定痛(外用,金疮要药)
此外:补气血 产妇 三七炖鸡蛋。 散剂
2、茜草
【性能】苦,寒。归肝经。 血分作用有三方面 生用(凉血止血)炒炭(化瘀止血)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1.出血证。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能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治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血瘀经络闭阻之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3、蒲黄
【性能】甘,平。归肝、心包经。生用(化瘀止血)炒炭(收敛止血)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包煎)
1.出血证。本品甘平,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为止血行瘀之良药,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
2.瘀血痛证。本品体轻行滞,能行血通经,消瘀止痛,凡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疼痛、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者均可运用,尤为妇科所常用。
3. 血淋尿血。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治血淋尿血收缩子宫
4、五灵脂
【性能】 苦、咸、甘,温。归肝经。(包煎)醋炒 矫味 (19畏)
【功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常与蒲黄相须使用
1.瘀血阻滞之痛证。痛经,经闭 2. 瘀滞出血证。本品炒用,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止血。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可以单独做为温里药用
1、炮姜 (干姜炒炭村性)
【性能】苦、涩,温。归脾、肝经。 (主要中焦虚寒出血,下焦也可以用)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1.出血证。本品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可单味应用
2.腹痛、腹泻。本品性温,善暖脾胃,能温中止痛止泻,适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
2、艾叶
【性能】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主要温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