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惠山第一峰白石坞下的惠山泉,相传为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开凿,因僧人惠照 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 惠山有九龙十三泉,二泉最负盛名。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茶圣”陆羽,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茶 经》的作者,他品天下泉水20种,认为庐山康王谷洞帘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新泉为第二,故称“天 下第二泉”。 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为泉源所在,水质最好。活水细流,澄澈可爱。两池都是石 底,青石围栏,上池四周石栏磨得十分光滑,特别是提脚踩的位置,石栏深陷成几个缺口,是近千年 以来,人们取泉煮茶的纪录。宋高宗赵构南渡,曾于此饮过二泉水,后筑二泉亭,故顶饰双龙嬉珠, 题额“源头活水”。 二泉基本上为明代原貌,但曾疏浚过多次。方池北边有《修漪澜堂记》碑,高0.55米,宽1.10米,为 知县杨润14岁的儿子懋勤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书。 陆羽品评天下水为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天下第二泉的美称于是产生。二泉“乃人间灵液,清鉴 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风雅名士,嗜好饮茶的苏轼对此名泉自然不肯放过。来无锡试饮二泉。 品尝之后,大加赞叹,认为它是“乳水”,“色味两奇绝”。谪居惠州后,对无锡二泉仍是念念不 忘,有一僧人惟德,用当地泉水待他,他饮后觉得味近二泉,便高兴地将该泉题名为“通惠泉”。 自从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已时越千载,盛名不衰。古往今来,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 将相、骚客文人的青睐,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 唐武宗会昌(814-846)年间,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 方法,把三千裏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 枝。” 宋徽宗时,亦将二泉列为贡品,按时按量送往东京汴梁。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登临惠山,品尝过二泉水。 |
|
来自: 猎鹰个人图书馆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