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中老年保健品】摘要:中药煎煮还真是一门大学问,不正确的煎煮方法会大大折损药效,下面就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最近很多患者拿着中药包,询问我该如何正确煎药。中药煎煮还真是一门大学问,下面就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区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以药材浸透为准。
煎药用具,砂锅最好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和。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不能使用铁锅、铜锅。
煎药加水量至少盖过药物2厘米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水宜超过药物表面2-3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煎药时间:解表药和滋补药不同煎中药火候的掌握要根据药物的性质。
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煳。
很多人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
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煳了,便又加水再煎,焦煳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中药若煎煳了应丢弃。
煎中药要加盖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很容易随水蒸气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气“跑”出去,降低疗效。
留取药液量成人留取药液量为400-600毫升,一般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2-3次服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胡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