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短的小说越难写,这是很多人认同的,为什么越短越难写,因为可施展的空间小,你需要要极简的语言去表达一个有内容有人物的故事,需要绞尽脑汁想怎么压缩能力保完整又足够精彩。 短篇小说相比微小说、闪小说字数宽松些,而照比动辄百万的网文长篇又是小巫见大巫。很多人觉得短篇比网文长篇难写,但其实还好,对于我而言,短篇比长篇容易。主要原因是可以由一个随时的灵感就写成一篇文,而不需要大纲,需要考虑更多的框架跟前后关系。 构思可以看作是灵感的加工,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先解释一下括号里的话——职业附加相同特征,不同特征反转伏笔。 这也是源于生活的体现之一,很多时候我写小说会先定义人物背景,以职业为主要考虑,校园、社会、家庭三大类为区别。 我写的社会小说比较多,里面涉及的职业包括但不限于天桥摆摊的、推车卖小吃的、酒吧调酒师、工地打工仔、文化公司职员等。 这些人无一例外,要么是我干过的要么是我接触观察过的,相对了解,找特点去表达,去描述,这是“源于生活”的部分,也就是“附加相同特征”。 而不同特征反转伏笔呢? 比如说我写的那篇天桥摆摊的小说,我就强行设定主角是个哑巴,这就可以是个矛盾点,因为他是哑巴所以就可能引发其他并非现实遭遇的事情,而现实摆摊的人鲜有聋哑人,不是没有。他能爱,却不能说出爱。这篇其实还不太明显,他这种相对不“正常”的设定(哑)会给他的爱情跟故事发展产生很多阻碍,而这层阻碍恰是文章起承转合的点。很多这种设定,以悲开头以悲结尾,但有的是反转。 我写过一个长篇,男主是受过惊吓的人,重度刺激永远不能说话,这种事情确实在现实存在的。他遇上了女主,两个人由于多年前的一桩案子联系到了一起,之后发生了种种,结尾就可以一个反转,男主被感动或者由于再次发生了重度刺激又可以开口了,绝对情理之中。这就是跟平时大多数不同的特征来影响情节走向的反转跟伏笔。也就是小说真正的魅力之一,也就是“高于生活”的部分。 再举个例子详细说一下构思的过程。 周末我骑单车出去兜风,一瞬间的感觉很暖和,有种夏天的感觉,突然想在这个秋天写一个有关“夏天”的故事,单车、夏日、懵懂,场景立在了校园。如果我只是写校园情节,狗血剧情,满大街都是那种小说了。还是回归自己的原点,自行车。 物,来处,矛盾点,象征意义。 他为什么要自行车?他怎么得到的自行车?最后自行车又怎么样了? 爱情+家庭,男主从追求想要得到女主(自行车),逐渐熟悉、靠近女主(自行车),到最后失去女主(自行车),女主跟自行车两条线同根并进,丰满情节。至于结尾喜悲完全是我个人习惯悲剧了。 情节方面主要的构思就是:点(人物职业性格或者家庭背景等可以立足不泛泛的地方)到线((伏笔-)矛盾-激化-解决-尾声)再到面(为什么-怎么了-结果是)。 小说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有时候我看到一根电线杆子都觉得她有故事,然后就可以展开联想构思,生活中的每一处事物或者你接触过的人事都可以作为你的写作素材。不要俗套,也不要超乎想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故事才是小说。 我本身的编辑工作之外,我很难看得进去东西,很浮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更习惯于看电影之类的东西,从里面体会写东西情节编排需要构思的方方面面,但肯定因人而异,看大家更能安心从哪里学到相关的东西了。 除了影视作品外,旅行对于我也是增加灵感跟构思的地方,我可以接触到很多人,发生很多事,我用自己的行动演绎故事,写下来加以虚构,就是我的文字,我的小说。
我按照自己写过的一些短篇的命名分了一下,大概就反面、人物、事物、人+物、时空等几类。 所以的文艺作品都是有内在跟灵魂的,而其中很多是喜剧的外在加悲剧的内核。 有篇文叫《晴梦》,听起来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人在晴朗的日子做了一个梦一样,而实际上内容则是有些阴暗的情节:男主陷入有关自己的一本小说的死循环中,梦里梦外都跟一个虚拟出的叫作“晴”的女人有关,而现实体现这个叫作晴的女人的地方恰是他的书中,也就是他写了本书,把自己的想法跟自己写了进去,然后自己也经历了书中的事情,然后回到现实,发现自己想找的东西还在书中,分不清现实跟梦境了。 这种命题可以算作“反面”,也可以算作“人+物”,“晴”跟“梦”可以看做一体,一个阴暗内核的美好的梦,或者分开看,有关于“晴”的一个梦。 另一种的人物,比如我们公众号推送过的《简小跳》、《林嘉一的汪洋》、《青衣》等。(角色身份这中我觉得也可以也可以归到人物里,隶属人物)。 我上一节提到了我构思的一个短篇,夏天、校园、懵懂、单车。名字叫《夏天和自行车的故事》,这里的“夏”“天”分别是男主跟女主的名字,象征了爱情的自行车贯穿始末。这就是人+物的一个典型。再比如,《洛昕之婚》。 事物这个就不多说了。 时空类,《海的对面是家乡》、《闺蜜时代》、《西海星流夜未央》等,这类题目代表的偏向于象征意义,基本都是一个时间段,一条线,或感情或场景的变化相关。 短篇纯小说非鸡汤类作品,我个人不太建议起超过10个字的名字,好多一看就感觉是鸡汤的东西(当然,你为了搏噱头或者吸引关注那么起名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漫天遍地的标题党),控制在7个字左右比较好。
这里要讲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叙事顺序(位置)、切入(矛盾)点。 叙事顺序很简单,读书的时候老师都教过,顺叙、插叙、倒叙,具体好处什么的老师教记叙文的时候也讲过,但是我是讲小说的,肯定还是要讲一点自己的看法的。顺序结果在最后,倒叙结果在开头,而插叙所加入的内容必然在中间。 顺叙,比如《村葬》《黑猫的祝福》,顺叙的文一般开头都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或事件或矛盾,而这个点要么奠定整篇基调要么有伏笔——如果顺叙的切入点符合这种,便比其他叙事顺序好些,而且时间线比其他的叙事明了很多。 插叙,《夏日寻人启事》,讲述“我”与前任“徐峥”在网络中巧遇,然后回到现实身边的现任,勾勒了几笔我跟现任的相识相爱即将结婚。插叙很多时候是补充叙述,多用于回忆类场景/时空的转换。 倒叙,比如《海棠埙》。先铺一个结果,然后回忆到过去,按顺叙再讲到现在,再回到开头的结果。一般这种倒叙开头都是抛出一个场景渲染下的大喜大悲,再讲回到过去。 至于开头的切入点很多都是以矛盾开始,因为这样比较有吸引力。 很多会以“XX失恋了”、“XX失业了”等开头,虽然这样比较俗套,但是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开头,抛出一个事情的结果,然后再返回去讲过程,是怎么样的事件过程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借此吸引读者读下去。 再举例《晴梦》,它的开头就是截取文中“我”的书中的桥段用一些描写手法讲述出来,奠定了基调跟人物环境并吸引人往下读看结果。 网文很多这种形式,尤其都市类,开头“脱衣服”、“打架”等场景特别多,说白了也是为了吸引人读下去,投读者其所好。网文有“黄金三万字”的说法,前三万字,十章左右是最重要的,决定你走向跟编辑审核是否过签约。 但网文毕竟相对小白些,而且篇幅过长,框架也大些,所以他们的前三万字是需要除了抛砖引玉出“金手指”外加入足够的介绍的。 而短中篇小说,还有出版向的长篇精品文,留白很重要。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就这一句话,什么介绍描述都没有,但是这句话之外留下的空间是无限大的。 短篇小说的开头必须快、准、狠,要么结果要么矛盾事件,平铺类描述性内容也最好有指向性或伏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