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廉方临证传薪录》之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论治经验

 369蓝田书院 2017-12-1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以口腔黏膜发生局限而浅表的溃烂为特征的口腔疾病,亦称阿弗他性口炎。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常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一般7~10天可愈合,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颊黏膜、舌、唇等部位。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或病毒感染、代谢障碍、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异常、消化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将其归属于“口疮”、“口糜”范畴。

一、辨别虚实

    口疮多因饮食、情志、劳倦、久病不愈等因素所致。《齐氏医案·口疮》曰:“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遍所致,当分辨阴阳虚实寒热而治之。”实者,往往由于吸烟、嗜酒、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思虑过度,郁积化热,导致心脾火热上炎,灼蒸于口而成,或脾胃损失,脾湿上犯所致。《素问·气厥篇》曰:“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云:“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与口,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圣济总录》曰:“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作疮也。”虚者,往往由于思虑劳倦,心阴暗耗,或热病后期,阴分受伤,阴虚则火旺,上炎于口而发;或劳倦、久病等致脾胃中气受损,或口疮日久,灼阴耗气,脾胃气虚而发。《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曰:“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亦口糜;服凉药不效,阴亏水泛亦口糜;内热亦口糜。”关于其部位,口疮病变部位虽在口腔,而诸经皆会于口,脾开窍于口,上唇属脾,下唇属肾,心开窍于舌,舌为心苗,舌尖属心肺,舌边缘属肝胆,舌根属肾,肾脉连咽系于舌本,肝脉下颊环唇连舌本,舌中央属脾胃,腮﹑颊﹑牙龈属胃。因此,其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口疮的发生。

(廖成荣中医师获聘国家级期刊杂志审稿专家)

二、辨证论治

(一)实证

1 心火上炎证

多由五志过及、进食辛辣厚味等所致;其主症为舌边尖溃疡,色红灼痛,伴有心烦眠差,尿短黄赤,舌尖赤苔薄黄,脉浮细数。治法为清心泻火,导热下行。方选导赤散加减。药用金银花18g,连翘18g,淡竹叶10g,木通10g,生地18g,玄参15g,麦冬18g,葛根18g,甘草6g。

2 胃火炽盛证

多因素体阳盛或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等所致。症见溃疡多在唇、龈、颊内、口角等处,疮面红肿热痛,伴有口气臭秽,渴喜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齿衄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为清胃泻热,护膜止痛。方选泻心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大黄6g,黄连10g,黄芩15g,当归15g,白芍18g,生地18g,牡丹皮10g,升麻6g,蝉蜕12g,甘草6g。如病情日久,寒热虚实夹杂并伴上腹部胀满,可用半夏泻心汤合导赤散加减。药用法半夏8g,黄芩15g,黄连10g,太子参30g,淡竹叶10g,木通10g,生地18g,连翘18g,薏苡仁30g,板蓝根18g,甘草6g。

3 脾虚湿困证

多表现为溃疡大而深,愈合缓慢,腹胀,口黏不渴,面色萎黄,肢体困乏,大便黏滞或不畅,小便正常,舌淡嫩有齿痕,苔白或滑腻,脉濡或缓。治法为健脾祛湿。方选甘露饮加减。药用生地18g,熟地15g,黄芩15g,枇杷叶18g,枳壳15g,石斛15g,茵陈30g,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18g,甘草6g。

4 脾湿蕴热

多表现为口舌生疮,反复发作,周边隆起不明显,红晕淡。口苦而黏,胃脘痞满或胀痛,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治法为清利湿热。方选藿朴夏苓汤加减。药用藿香10g,厚朴12g,法半夏8g,土茯苓18g,猪苓15g,薏苡仁30g,通草10g,竹叶10g,滑石30g,泽泻10g,车前子18g。

(二)虚证

1 阴虚火旺证

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伤阴之品所致。特点为口疮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溃疡多为黄白色,周围淡红,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法为滋阴清火。方选知柏地黄丸或玉女煎加减。药用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8g,山茱萸15g,山药18g,茯苓18g,泽泻10g,牡丹皮10g,黄连10g,黄芩15g,白芍30g,甘草6g。

2 脾肾阳虚证

多由久病、久泻或水邪久停,或误投寒凉之剂等所导致,出现脾肾两脏阳虚,虚阳上泛。症见口疮色白量少,久不愈合,溃疡表面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围黏膜颜色淡红或灰白。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清冷或完谷不化,两足冰凉,舌淡有齿痕,脉大而无力。治法为温中和阳,补益脾肾。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用炮附片8g,太子参30g,白术18g,干姜10g,黄芩15g,黄连10g,甘草6g。

(国医大师张大宁与杨廉方老中医合影)

三、典型案例

谭某,女,23岁,教师。2015年11月13日初诊。

自诉1个月前因进食辛辣之品后大便干结,口腔散在溃疡,自行购买含漱液外用效果不显。口腔颊黏膜处有一溃疡,黄豆大小,疼痛难忍,伴口唇干燥,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

中医诊断口疮

辩证:胃火炽盛

治法:清胃泻火

主方:清胃散。

处方:枇杷叶18g,大黄6g,黄连10g,黄芩15g,当归15g,白芍18g,生地18g,牡丹皮10g,升麻6g,蝉蜕12g,天花粉18g,甘草6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后口疮告愈。

(杨廉方老中医及廖成荣中医师临证中)

附:

  杨廉方(1944—),男,汉族,重庆市垫江县人,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名中医,2012年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至今已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杨老积极总结临证经验,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廖成荣,男,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秘书,《中国民间疗法》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师从多名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参与省、局级课题3项,策划并担任丛书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参编《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多部著作;先后在《国际中医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疗效显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