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这13种图案,才是迷彩最纯正的装扮

 老CK 2017-12-14


有了一定经济实力之后,穿衣上就更加追求低调精致,花花绿绿的印花已经入不了眼。


但是偏偏有这么一种花纹,即使是社会精英人士,也拒绝不了它——「迷彩图案」。


今天杜少就跟老爷们聊聊「迷彩」,别以为这些用于伪装的不规则图案都一个样,其实里面藏着大学问:



本文由「蝉市」授权转载

ID:cicadahood




一提起迷彩,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它所呈现的强烈的军事风格。


但早在17世纪时,一位叫 Ghillie 的猎人观察到自然中有些动物如猫头鹰等,利用和外界环境相似的伪装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因此他便学习了这样的生物特性,把树枝树叶、泥巴等弄在身上,以获得能够更接近动物的机会。



就这样,迷彩的雏形诞生了。但直到1898年,才和军事活动扯上关系。当时的西班牙和美国之间爆发战争,而美军所着的蓝色军服太过显眼,容易被敌方的狙击手发现,于是急中生智的美军顺手将地上的泥土抹到了衣服上,以期和背景更好地融为一体。


这个即兴的行为,也为后来的军用迷彩服埋下了伏笔。


越战美军身穿的迷彩服:



到了一战时期,浪漫成性的法国人邀请了一批艺术家为战地的炮兵营地和侦察哨岗绘制森林同款图案,便于军队藏在森林里不被发觉。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金?科尔宾 - Eugene Corbin」:



而今天 「Camouflage」便来自于巴黎的俚语Camoufler - 意为伪装,也是现在 Camo(迷彩)一词的来源。


一战时期法国军队的迷彩服:



到了二战时期,才出现正规化的迷彩军服。意大利以褐、黄、绿及土黄色,设计出最早、也最为经典的「林地迷彩图样 - Woodland」。


此款迷彩模拟了林地中会出现的树叶、泥地及树枝树干,一提起迷彩,大部分人最早想到的也肯定是Woodland迷彩。


而将迷彩发扬光大的则是德国军队,后继又发展出雾形、豌豆形、破片迷彩等等多种变型。



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的一些反战人士把迷彩作为反战的图纹象征,从那时开始,迷彩逐渐在街头流行开来,受到了不羁的年轻人的喜爱。


但迷彩与时尚真正开始交流,最关键的还是受到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启发,他生前最后一个重要的系列作品,便是以迷彩绘制自画像,高彩度的配色跳脱了迷彩给人的军事印象,赋予了迷彩更好地在社会上流通的通俗面貌。



七十年代后,迷彩也慢慢由反战图腾转向一种设计元素,随之进入潮流时尚领域。经过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改良和发展,如今的迷彩已经焕发新生,成了重要的时尚元素。




说起迷彩,大家都会觉得再熟悉不过了。但其实正迷彩这个大家庭种类繁多,市面上有些迷彩有时还是「山寨加工」的,容易混淆,所以今天蝉爷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类型的迷彩。


  • Brushstroke - 笔触迷彩



笔触迷彩最初是由英国的伞兵在二战中采用,特点就是用大画笔在卡其色衣服上绘制不同的颜色,然后跳进敌人的领域进行作战,打起隐蔽的游击战效率极高。


英国皇家空军伞兵:



  • Duck Hunter - 猎鸭人迷彩



顾名思义,这个迷彩是由60年代到90年代捕鸭猎人所穿,但最初被美国M1942军队在二战太平洋战区所用,与其他迷彩不一样的是,猎鸭人迷彩用一个大的背景色,在此基础上采用两个或以上叠加的大斑点。


猎鸭人:



「风语者」中,男主尼古拉斯?凯奇身着Duck Hunter迷彩服:



  • Splinter - 碎片迷彩



这种看起来像宜家浴帘上会有的图案,为二战时期的德国空军所发明,碎裂玻璃般的角形几何形状辅以下坠形的线条,有种凌厉的美感。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就被弃用了,但秉承着包豪斯美学主义,碎片迷彩已经成了一种简约的代表图案。


  • Rain Drop - 雨滴迷彩



雨滴迷彩采用了大量的垂直线条模仿下雨的场景,由德国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了早期雨战首先使用,但是它的鼎盛时期是在冷战时期,东德以及整个中欧地区的国家都在采用。


东德军人身着Rain Drop:



  • ERDL - ERDL迷彩



1948年由美国陆军工程师研究与开发实验室(ERDL)在越南战争期间设计的这款与森林相似的迷彩,通过模仿树叶、草坪和树枝来达到更好地伪装的目的。


这也是迷彩第一次采用系统化的设计,ERDL迷彩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所有军事伪装的祖父,具有历史性意义,最为显著的就是之后的美国林地迷彩。


美军C141部队身穿ERDL迷彩:



  • US Woodland - 美国林地迷彩


当你想到迷彩的时候,美国林地迷彩往往是第一个出现在你脑海里的迷彩形象,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容易复制和修改的迷彩,它的设计非常简单(和粗暴),只需要将ERDL迷彩放大60%就行了,因此两者非常相似,可以说美国林地迷彩是ERDL的放大版。



在1981年到2006年整整25年里,美国所有的军队(海陆空)都采用这种迷彩,直到现在世界各国四分之一的军队都还在使用。


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比利身着浅色美国林地迷彩:



  • Tigerstripe - 虎纹迷彩



虎纹迷彩顾名思义就是老虎皮的纹路,是在60年代由越南人发明的。


他们根据法国殖民者所穿的迷彩进行copy,并且很快被越南军队(ARVN)采纳,成为其军队服饰。


越南ARVN部队:



由于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褐色和绿色混合的黑色条纹的虎纹迷彩让士兵的隐蔽效果极佳,以至于连美国特种部队在战争结束时也开始采用这种虎纹迷彩。


种类不一的Tigerstripe虎纹迷彩:



线条性迷彩是现在众多复古品牌的复刻单品之一,无论是复古品牌、潮牌、奢侈品大牌都爱不释手。


  • Flectarn - Flectarn迷彩



Flecktarn迷彩是西德军队在70年代中期发明的,斑点状层层叠加的迷彩更有层次感。发明之后很快便成了德国军队的标准配备,并像Woodland迷彩席卷北美一样迅速风靡整个欧洲。


  • Chocolate Chip - 巧克力片迷彩



巧克力片迷彩是美国陆军于1981开发的一种六色图案,它的名字来自于模仿石头的黑色斑点。


在沙漠中,这种迷彩图案能更有效地帮助士兵们「隐形」,因此备受韩国军队和伊拉克军队等的追捧。


  • CADPAT- 数码迷彩



CADPAT迷彩图案是加拿大军队在1996首创的,是世界上第一个数码迷彩图案。


传统的迷彩图案大多数图案鲜明,而CADPAT则是由像素化了迷彩图形组成,模糊在一起,使得在活动的过程中即使是大幅度动作也难以辨别出来,伪装指数一下子上了好几个级别。


这一设计对于迷彩来说可谓是一大突破,因此现代武装部队或多或少都采用了像素化迷彩的有关设计。


  • MARPAT - 数码迷彩



MARPAT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一款数码迷彩,于2001年在整个海军陆战队中得以实施。配色方案试图将美国林地模式更新为像素化图案。 


虽然海军陆战队会告诉你这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但毋庸置疑是受到了CADPAT迷彩的影响。


  • Multicam - 数码迷彩



Multicam 由 Crye Precision 在2003年为阿富汗的美国军队开发,由于军队常年高山和沙漠之间切换移动,因此需要一款能融入任何类型的地形,天气或照明条件的迷彩。


而 Multicam 的出现简直可以称上是迷彩世界的万金油了 - 由上百个鬣蜥般的图层组成,每一个图层集聚了多种颜色的光谱,因此观看者所看到的是最接近环境本身的颜色,说它是迷彩中的黑科技也不夸张。


  • Geometric - 几何迷彩



几何迷彩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军舰和地面掩护,其设计思路是通过打乱建筑轮廓以扰乱敌方的视力,因为北欧多山,多岩石,海岸环境曲折,尤其适合使用几何迷彩,因此在现在的北欧国家如丹麦瑞典等直至今日都对几何迷彩格外推崇。



从背负士兵铁躯的军服,到成为反战标志,直到今天成为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流行元素,迷彩的魅力令人折服。


它来源于自然,但在人类的智慧下,无论是当时往身上抹泥土的士兵,还是90年代网络背景下发展出的数码迷彩,它都在不断革新自己的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