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念余光中:感谢年轻的缪斯,尚未弃一位老诗人而去

 悠然一笑. 2017-12-15

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你可听出了我?

《夜》,Hasui Kawase[日本]


 

据台媒东森新闻报道,12月14日早上10点04分,诗人余光中辞世,享年89岁。


今年四月份,余光中为「为你读诗」录了一首诗,他说:“感谢永远年轻的缪斯,尚未弃一位老诗人而去”。今日听闻老先生去世,庆幸曾用心做过这样一件事。先生千古,他的声音和诗常留在这里。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为你读诗 来自为你读诗 03:11


雨声说些什么?


作者:余光中

为你读诗:余光中|诗人


 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

 楼上的灯问窗外的树

 窗外的树问巷口的车

 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

 巷口的车问远方的路

 远方的路问上游的桥

 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

 上游的桥问小时的伞

 小时的伞问湿了的鞋

 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

 湿了的鞋问乱叫的蛙

 乱叫的蛙问四周的雾

 说些什么呢,一夜的雨声?

 四周的雾问楼上的灯

 楼上的灯问灯下的人

 灯下的人抬起头来说

 怎么还没有停啊:

 从传说落到了现在

 从霏霏落到了湃湃

 从檐漏落到了江海

 问你啊,蠢蠢的青苔

 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


《守夜人·余光中诗歌自选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我写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喷嚏,却凭空喷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乐。

——余光中


他(余光中)是富有古典主义章法之美的现代诗人。

——黄维梁


余先生让我想起了白居易。

——贾平凹


余光中(1928—2017),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被誉为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写作,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作家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他十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曾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评价道:“余光中所向往的是唐诗里那种洋溢着“菊香与兰香”的中国”。



在这个许多人不读诗的时代,余光中是一个“异数”,他的《乡愁》被选入中学课本,成为每个中国学生必读诗;而他的《乡愁四韵》等诗被谱上曲子变成歌,同样传唱到海峡两岸、大江南北。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雨声说些什么?》

文/小奇


雨声说些什么呢?问题似乎始于楼上的灯,兜了一圈又被返抛至楼上的灯。抑或说,问题始于那个深夜听雨人,而我们不自觉地落进他那追问“雨声说些什么”的圈套。寻求答案的途中,问题本身的意义脱落,一切都陷入雨境本身的玄妙里。

 

回环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诗巧妙而又俏皮,它不像“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那般死循环,窗外的树、车,每个意象都像是一个跳板,给人更开阔、纵深的感官体验。

 

画家保罗·高更曾说过:“艺术家创作,是面对自然做了一个梦。”在余光中先生的这场雨,让人有种做了几个世纪的梦的恍惚感。一盏灯,一扇窗,一夜的雨声,似乎就打开了梦的豁口:倏忽间,仿佛走到唐朝的竹溪、村路、板桥,走进宋朝的小楼春雨、深巷杏花。冷不防又栽进童年的记忆:故意去踩地上水洼的童年、在稻花香里听蛙声的童年。

 

时空措置又搁浅,雨水从传说落到了现代,从大禹时期泛滥的滔天大水零落成诗经时期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混同着社会历史苍茫的雨,具有大开大合的张力。张若虚曾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如此,雨何尝不是这样?


一场丰饶的意识流之后,这一夜的冷雨,早已浇遍那颗湿漓漓的灵魂,踏遍了歌楼、客舟、僧庐。然而“雨声说了些什么?”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于是,再执意问檐下的青苔,亲昵地,撩拨地,这言语里流露的童真,便是木心先生那句:“唯一能做的是长途跋涉之后的返璞归真”最好的注脚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