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易)象观

 大道至简64382 2017-12-15
易象观
 易辞根于象,以象定辞。尚氏认为,易辞皆从象生,“周易卦辞爻辞,无一字不从象生”,“易说即失传,有吾人不知其象者矣,断无象外之词”(《焦氏易诂》卷二,第35页),甚而认为“易经所有人名、地名,无不从象生。如泰五之帝乙,以震为帝,坤为乙;明夷之文王、箕子,以坤为文,以震为主,故曰文王,震为子,为箕,故曰箕子既济之鬼方,以坎为鬼也”。
如果说,《周易》六十四卦辞,三百八十四爻辞,皆观象而系,那古今治易之人往往会认可;然说易经涉及的所有人名、物名、地名都从象生,而忽略了其中可能蕴含的历史故事及至哲理,则未必能为古今治易之人所认可。而尚氏却始终秉持“《周易》字字从象生”的观点,以之为治易大纲,并细化为各各读易、说易的条例。如:
    (1)读易者须先从六十四卦象入手,弄清诸卦得名之义。而卦名皆因卦象而生,卦名者不解,因而卦爻辞亦不解。
    (2)读易者欲明诸卦爻辞之含义,须先知卦爻辞从何象而生,然后象与辞方相属。辞而吉,象吉也:辞而凶,象凶也。
    (3)不同卦者其辞同,则其象必同。如,小畜六四,井初六象传皆曰“上合志”也,乃因二者都处三画卦巽的初爻,且与该卦三爻阴阳相应。
    (4)同一卦者其辞异,则其取象不同。如:困卦辞上名云“贞,大人吉”,下名却云“有言不信”,乃因该卦二、五阳刚居中之象故云“吉”,三至上正反兑相背故云“不信”。
    (5)同一爻者而爻辞吉凶不同,则由此爻上取而象吉,下取而象凶,或下取而象吉上取而象凶。(《周易尚氏学》卷首说例,第8页)如,颐六五曰“居贞吉”,下又曰“不可涉大川”,则由此爻趋上从阳补阴,依仗上九阳刚贤者故吉,临下则与二爻不相应故凶。
    (6)凡易辞,有其象而不必有其事(《焦氏易诂》卷十,第170页),故读易者不能执其解。为事之所必无,理之所难有,然在易则在惟妙惟肖之取象(《周易尚氏学》卷首说例,第9页)。如,豫九四云“朋盍簪”,上卦震为发,二至四艮为簪,三至五坎为穿,阴以阳为朋,以及阳横贯于群阴之间,犹若簪之括发,故云朋盍簪。 
易象既有“旧貌”,又呈“新颜”,自古以来处于发展之态势。尚氏认为,《说卦》所叙乃自古相传之象,然它只举其纲领,并示其推广之义。也就是说,《说卦》之象,旨在使人类推演,非谓象止于此,故至周文王时,又历数千年,其所演易象,又益广益精迄西汉,焦延寿《易林》所用易象之多,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地步。以发展观看待易象,把易象看成变数,这是尚秉和治易的显著特点,也是其易学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辞取象,以象正名。尚氏认为,今之易辞,皆古圣人瞪目注视卦象而为者。(《焦氏易诂》附卷二,第205页)然自东汉以来,易象即失传,后儒所知卦象,皆以汉魏人所用者为范围。对此,尚秉和先生痛心疾首,遂以发掘易象为已任,毕其晚年之心血,从《左传》、《国语》、《逸周书》,从《焦氏易林》、郭璞《洞林》等书中,易抉爬梳,广泛搜求易象。在他看来,易师莫先于左氏,说易之书莫古于《左传》、《国语》其所取象,纯正无讹。故尚氏治易取象,除以易证易外,首本之《左传》、《国语》占辞,以明此中乃有最古最确之象。次求之《焦氏易林》、郭璞《洞林》,在尚氏看来,西汉释易之书,其完全无缺者,惟有焦延寿《易林》与扬雄《太玄》。而《易林》之辞仍不外观象而已,故其无一字不从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它于《说卦》象、九家逸象、《左传》、《国语》象,无不用之,实为易象之渊薮。
    然《易林》所用之象,与《周易》有关者,皆为东汉人所不知。故自东汉迄清二千年来,以卦象释《易林》之辞者,竟无一人。鉴此,尚氏考稽《易林》四千零九十六条林辞,从中搜求《易林》逸象,其与易有关,可以解经,并可以正易注之误者,凡一百七十余象。对这些易逸象,尚氏逐一加以阐发,注明其所本,以证它们仍原本于易。“于是久已晦盲的易象,始昭然若揭,可谓发幽阐微,集象学之大成。”
解易以象,象出多门。尚氏治易,以注《焦氏易林》《周易》及释《左传》、《国语》易象为主。《易林》是书虽不明解易,然能注易者,莫过于《易林》。故疏通《易林》之大义,“不但为焦氏之功臣,实于易学所关至巨,其有功于后学甚大”。(《焦氏易林注》卷首仵墉叙,第2页)而要准确诠释《易林》、《周易》之辞,关键是明象,只有弄清它们从何象而生,方能揭示其真谛。否则,“隔靴搔痒”,终不得其当。为此,尚氏把“明象”作为其解易的前提,并在考虑《易林》、《周易》逸象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易用象的条例,为后人解易指明路径,极获学界之称赏。下面略举一二。 
    (1)易用正覆象。尚氏认为,《易林》所取之象,仍本之易,而尤要者,则在其正覆象并用。而正覆象并用,以示卦爻辞之义,乃古圣人作易之初衷。在自正覆象失传后凡易之言正覆象者,多不得解。(《焦氏易林注》卷首例言,第4页)唯《易林》知之并用之,能补二千年易注之穷。而发现易用正覆象求义这一规律,正是尚氏治易的一大创获,并成功地运用于注《易林》、《周易》中。如,解《易林》蒙之节辞“三夫共妻莫适为雌。子无名氏,翁不可知”,云:“节长中少三男俱备,只兑为女象,故曰三夫共妻。适,主也。莫适为雌,言兑女无所适从也。震为子,艮为名,坎隐,故无名氏。震为父。翁者,父也。坎隐,又二至五正反皆震,故曰不知。”(《焦氏易林注》卷一第79页)这是尚氏求索林词知其用象之始,也是其用正象解《易林》之范例。而其中取象多源自《说卦》。在《说卦》象中,节卦上坎、上互艮、下互震,分别为中男、少男长男,故曰三夫;下兑,为少女,为妾,故曰妻;震为长子,坎为隐伏,故曰子无名氏艮为寿,故曰翁,坎隐伏,故翁不可知。又解蛊之艮辞“天之所坏,不可强支。众口嘈嘈,虽贵必危”,云:“艮为天,阳在上而穷,故坏。初至五,正反两震言相背,故曰嘈嘈。艮为贵,艮穷于上,故虽贵必危也。”(《焦氏易林注》卷五,第238页)这是正覆象兼用释林词之例。其中艮为天、为贵,分别取象于《周易》大畜上九、随初九爻辞;而“众口嘈嘈”,乃艮初至五正覆象为两震相背之故。
    (2)易用对象。盖对象者,阳与阴相对,阴与阳相对。阴阳既相对,即常往来流通合而为一,不能分析。(《焦氏易诂》卷二,第23页)故对象亦称伏象,于伏象取义,亦本之易旨。然东汉以降,儒者多不知,致使易义多晦涩。尚氏在注《易林》中发展了久已失传的对象有应用规律,验之于《周易》卦象及卦爻辞,也大体吻合。这也是尚氏对易象的一大发明。如,解剥之巽辞“三人俱行,一人言北。伯仲欲南,少叔不得。中路分道,争斗相贼”云:“巽通震,震为人、为行,二至四覆震,上下震,故曰三人同行。叔一人不南而北也。坎为中,震为道路,伯仲南,少叔北,故曰分道。艮为手,二至上正反艮相背,故曰争斗。坎为盗贼,故相贼。”(《焦氏易林注》卷首例言,第8页)这是尚氏用对象解《易林》之范例。这里除了个别用覆象、互象外,几乎全用对象上下震,二至四覆震,用的是巽的对象;二至四艮,二至上正反艮,用的是兑的对象。他以《易林》为例,用对象诠释《周易》诸多卦爻辞,取得可喜的成就。如,解小畜卦辞“密云不雨”,云:“对象豫,中爻坎,坎为云雨,坎上下皆重阴,故曰密云。坎之下,坤土艮山,高燥无泽,故不雨。”(《焦氏易诂》卷三,第41页)显而易见,这里用对象解《周易》卦辞,比用本象求之,是高明得多。 
    (3)易用互象。用互象释林辞,在尚氏《焦氏易林注》中比比皆是,此亦本之易。如,解旅之大壮辞“独夫老妇,不能生子”,它(以大壮上震为夫,伏巽为寡,故曰独夫),以互兑为老妇、折,震为子,故曰不能生子。这里兑为老妇,乃本《周易》大过九五爻辞“老妇得其士夫”(上卦为兑);而兑为折,则本《周易·说卦传》:“兑为毁折”。解夬(guai)之中孚辞“道路不通,孩子心愦”,则以中孚互震为道路,互艮为止故曰道路不通;又以互震为孩子,互坎为心,卦中虚无心,故曰孩子心愦。这里震为道路,乃本《说卦传》:“震为大途”艮为止,则本《周易》艮卦彖辞:“艮,止也”;而震为孩子,乃本《周易》随卦六二爻辞“系小子”与六三爻辞“失小子”,这两爻辞皆为下卦震而设。至于坎为心,则依《说卦传》“其于木也坚多心”。 
    (4)易用大象。大象者,即以颐为大离,大过为大坎。此其义至东汉亦失传。唯尚氏知之,并用之解释《易林》。如,解夬之大过辞“久阴霖雨”,云坎为霖,为雨,是以大过为大坎。解蹇之颐辞“张罗百目”,云离为网罗,为目,是以颐为大离。(〈焦氏易诂〉卷二,第29页)其用大象之多,不胜枚举。 
    (5)易用半象。尚氏认为,易用半象之处不多,故《易林》用之亦少。如,涣之未济云:“三虎上山”,尚氏释为:未济有三半艮形,故曰三虎上山;半震为登,为上。又如,震之既济云:“游居石门”,尚氏释为:既济中爻有半艮象,故曰居,曰石,曰门;半震为游。(《焦氏易诂》卷二,第25页)以上二例皆用半象也。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象棋中的易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