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的小学课文《游击队之歌》是这样描写抗日战争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确,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日益强盛,工业水平迅速提高,武器制造非常精良。 战争初期,除了装备精良,日军的后勤伙食、补给都相当丰富周到,以致于许多抗日神剧都有大量这样的境头:大鱼大肉,美酒相伴。其实,那是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情景,后来却是苦不堪言,含泪吃饭。 所谓是:不是猛龙不过江。在抗战开始,日本确实是军需充足,军国主义气焰旺盛,下了血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可见日本狂热的战争冲动。 但是,万万想不到,中国民众迅速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并组成强大的抗日民族战线,牢牢地拖住了日本的进攻步伐,并大范围地消耗掉日军战斗力。日本速战速胜的战略得到彻底破产。 抗战后期,由于日军战线拉得太长,东北、华北、华南、甚至东亚军各国都有日军的进攻足迹,所以到了后期,日军入不敷出,日渐艰难,难以继续支撑庞大的战争消耗。 不但武器数量跟不上,日军的伙食供给也出现问题,不但士兵饱一餐饿一餐,而且菜式多是素菜,油水稀缺,难得有吃上一次肉菜。这也是日本自找苦吃,都是贪心惹得祸,因为1931年日本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东三省,以为中国民众好欺负,一旦中国团结一致,誓死抵抗,日本就掉入万劫不复的战争漩涡,掉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所以,日军为了尝尝肉腥味,每扫荡一次村庄,必进村烧杀抢掠,疯狂抢劫中国百姓的鸡、鸭、鹅、猪、羊等牲畜,就像一群饿了几十年的狱犯、乞丐一样,见啥抢啥,时常垂涎三尺模样,这与抗日神剧里日军经常大鱼大肉,欢歌笑语境头完全不符。 谢谢关注,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鼓励! |
|